夏秋季節漲水對垂釣的利好因素

1、漲水使死水變活水

每年的六七月份,我國的大部分地區都進入了雨季,降水強烈,對於一個中小型的水庫來講,中到大魚下個一個來小時,就能使得水位提升數厘米至十幾厘米。

水位的提升對魚的影響也很大:魚對於水的變化非常敏感,特別是水位提升的時候,會刺激它們的活動本能,所以下大雨時,我們常常能夠看到一些人在河溪的上流或汊口中抓上水魚或在支撐抬魚。

我曾遇到過水庫附近的居民抬過出二十來斤的大草魚的情況,非常喜人。雨水的注入,使得水位升高,溶氧量加大,魚變得十分活躍,這時候進行作釣,相對也會容易很多。

2、漲水時增多了食物

水庫中的魚通常靠覓食天然餌料生存。就水庫來講,一些天然餌料,像水生昆蟲和微生物等,生長和繁殖因為受到氣候條件的限制,變得較為有限,而夏季的高溫和雨季對於它們繁育有利,得以大量繁生,使得魚兒的食物增多。

另外,雨季降雨時,大水沖涮著陸地地表,會將上面長期積存的昆蟲和植物碎屑帶入水庫,對於魚兒同樣是很好的餌料,它們一部分會隨著迅疾的水流擴散至深水區,更多的則很快沉落在近岸處或淺水區。還有一些原本裸露的淺灘和農田,被水淹沒後,同樣會浮出許多昆蟲等餌料,吸引大批的魚類前來覓食。

這時候選擇海竿遠投,魚吞鉤的情形最為明顯易辨,如果是用手竿近釣,即使是幾十厘米深的地方,也往往會有很多的魚快速咬餌。

3、水面的擴張增大了魚兒的活動空間

很多的魚都有全洄遊或半洄遊的習性,拿水庫的魚來講,雨季時,降雨量增大,隨著水流的注入,很多的魚類,像是鯉魚、鯽魚、鰱鱅、草魚等都會出現上溯情況,長時間在庫腳生活的魚,這時候也會上溯到庫頭。

根據水庫大小,有些魚上溯歷程甚至會超過數十公里。它們上溯並不是單純地遊動,通常會邊游邊覓食,這時候水面的增加,也為它們提供了更多的活動空間,同時也為垂釣提供了機會。

這時候,選擇在中上游一帶相對淺些的地方作釣,會比下游的深水區作釣上魚快,效果更好,尤其是釣草魚和釣鯽魚,收穫往往不菲。

夏秋季節漲水如何垂釣?

一、釣具

垂釣漲水魚對釣具的總要求就是和平時相比要體現一個結實。因為漲水後,魚類都會靠邊尋找食物,很可能釣住平時難得一見的大傢伙;同時水溫上漲後,原先許多陸地都會被水淹沒,其中在陸地上生長的許多雜草、樹枝等障礙物就會掛鉤,因此釣具,特別是釣鉤、釣線要比平時大上兩號,魚鉤一般不要小於伊勢尼6號,主線不要小於2.5號,腦線不要小於1.5號。

即使你是主攻鯽魚等小型魚類,也不要用太細的釣線和太小的釣鉤,因為漲水時釣線的粗細和釣鉤的大小對野生魚類的影響不大,特別是用蚯蚓等生物作餌時。

當然如果你是用面餌主攻時,釣鉤還是不宜太大,用伊勢尼5號、新關東1號,大小就可以兼顧。手竿以4.5~5.4米為好,雖然漲水魚靠邊,應當用短竿釣邊,但是還是要放止有些釣點人無法靠近,因此還要準備長竿以備不時之需。同時也要準備串鉤2~3副,用來垂釣黃顙、鯰魚。串鉤主線不低於4號,腦線1.0~!.5號,防止掛鉤。魚鉤適當大一些,可以減少脫鉤和摘鉤的麻煩。

同時串鉤的綁制和平時有些不同,主要是墜子和第一枚鉤的距離要大於50厘米,其目的就是因為漲水後水底有大量的雜草,如果墜子和第一枚鉤的距離過小,鉤子就會完全被水底的雜草埋住。

二、釣點的選擇

1、進水口兩側。漲水之時進水口兩側是非常好的釣點,但是這會受到許多條件的限制。

有的水庫進水口兩側是懸崖峭壁,有的水庫是一望無際的淺灘,根本就沒有釣點可以下鉤;還有的是水深正好,釣位平整也非常適合垂釣,但就是釣點水底有非常多、非常高的雜草,釣鉤下不到底。只有漲水之時上漲水頭兩側可以站人,釣點又有1米以上的水深,水底沒有抬厚的雜草樹枝,才是非常好的釣點。

這是因為魚兒在其遺傳基因的作用下快速大量逆水而上,集中到進水口和水頭附近,在含氧量豐富的新水作用下,就餌非常積極,此時如果有合適的釣位,就會大獲豐收,在平時很難釣獲的各種魚類都會釣獲。

2、老河道。水庫基本都有不少老河道和深溝,這些老河道和深溝在水庫漲水之後,就是魚兒的幾種活動和就餌之地。

因為這些老河道和深溝大多都有雜草樹木以及莊稼地,有許多的昆蟲和草籽果實,因此在這些地方垂釣往往會有不錯的收穫,及時這些地點離進水口比較遠或者在水庫的中下游。

3、莊稼地邊。釣被淹沒的莊稼地就不要怕淺,因為有莊稼的掩護,魚兒比較膽大,1米以上水深就可以下鉤,而且還會有大傢伙上鉤。

4、連接大水面的大灣子。大灣子水情比較穩,雜物和漂浮物比較多,食物相對豐富,平時也是魚類的集中活動之地。但是一定要選與大水面直接連接的灣子,這樣魚群可以很方便的進來,魚的密度會相對大一些。

5、被水淹沒的道路。其好處是水底很乾凈,沒有雜草樹枝,誘餌、釣餌到水底後魚兒可以很方便的就食;而且一般道路兩旁在秋季之時都有莊稼,被水淹沒後,莊稼地邊就是很好的釣點。

三、釣餌、誘餌

漲水之後魚類的食性也會跟著變化,主要就食漲水之前用素餌釣的好,漲水之後魚兒明顯就會嗜腥,對蚯蚓等生物餌料比較感興趣,這可能就食水渾用葷餌,水清用素餌之漁諺所說吧。

對於本來就吃葷的黃顙、鯰魚來說,漲水後更是十分活躍,因此釣餌和誘餌又要圍繞一個「葷」字做文章。誘餌和釣餌都要多添加一些魚粉、蠶蛹粉、蝦粉,還可以用一些雞腸子、豬骨頭、雞血、豬羊血拌上泥土或者雞飼料等打窩,專釣黃顙和鯰魚。釣餌以紅蚯蚓、黑蚯蚓和腥香型的商品餌為主。

對於主攻鯉魚的釣友來說,到了水庫漲水兩周以上時,釣餌以香腥為主則釣效果好一些,這可能是因為香腥型的釣餌不太招小雜魚、鯽魚也喜歡,因為給鯉魚留下了更多的就食機會。如果水庫裡面有草魚的話,用嫩玉米作誘餌和釣餌也是非常號的選擇。

四、注意事項

1、釣位釣點要留後手。水庫漲水有時上漲速度非常快,因此在選擇釣點和釣位的時候,要考慮當天的水位上漲量。

比如估計一天水位上漲垂直50厘米時,你就要看看你選的釣位離水面是否有50厘米的垂直高度,以防止釣到中途釣位被水淹沒。同時有的釣位地市比較平坦,你打窩子時就不能太靠前,而要適當靠後(近岸)一米多一些,以便在水位上漲,人往後退之後,你的釣竿還能夠打到你原先的窩子里,這樣就不必在中途重新打窩而浪費時間。

2、高低鉤釣離底。水庫漲水後最大的難點就是水底雜草太多,窩底不幹凈,鉤下不到底,其表現是浮漂一竿高一竿低,在下鉤上多點重量,浮漂就沉入水下10多厘米或者更多。

碰到這種情況,其應對辦法:

一是加大上下鉤之間的距離,具體高度以水底雜草高度厚度來決定,只要上鉤高出水底雜草高度,不被雜草淹沒就行;

二是直接調整浮漂讓雙鉤掛餌都離底,至於離底要離得多高,一般以高出水底雜草10厘米為好,還要根據上鉤情況及時調整。具體方法就是看浮漂是完全到位後才有訊號還是在浮漂沒有到位之前就有訊號,及時調整離底高度。

3、釣黎明,釣夜晚。雖說是漲水魚靠邊,但是只有在早上黎明和黃昏夜晚之時大一些的鯉魚、草魚才靠近,天一亮他們就離開了岸到了水庫中間或者進入被水淹沒的玉米地中間,讓你可望而不可及,因此早晚和夜間才是釣獲大魚的關鍵時間段。

注意,此時一定要保持環境安靜,拋竿、提竿、補窩動作都要盡量輕一些,燈光也盡量不要照射在水面,魚越大警惕性越高。

4、注意安全。漲水之時首先安全問題就是防止返回的道路被水淹沒而無法返回,特別是在小島上垂釣更是如此。

野釣要注意毒蛇、毒蟲叮咬。水漲之後許多毒蛇蚊蟲的巢穴被淹,他們會到處活動,一定要穿高筒靴子,並在靴子上噴洒一些花露水、風油精,以防不測。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