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沉溺於雞湯。不是每個人都有自制力,天縱奇才。

看劇就是一種娛樂消遣,看書多少是一種陶冶情操,吸取知識的手段。人生最悲哀的是努力,很努力卻還是一敗塗地。失敗就是失敗,以磨練為借口,只不過是自虐而已。

至於陳丹青的說話,聽聽好了。自己以受苦受難的定位在西方獲得成功,現在反而對自己賴以成功的東西扁的一無是處,一個美術畫家搖身一變成為了思想導師。

美劇並不是什麼21世紀的小說,世界上好的巨著,電影,劇本都有通用的東西,人性的共鳴是必不可少的,這同美劇無任何關係。只是美劇在全面商業化的背景下,人性的共鳴也變成了一個商業的一個元素。

再說下去就太多了,一句話,你覺得好看,看的開心了,那就足夠了。


電視劇是一個二維的世界,更平面,能捕捉到的信息更少。比如一些經典的名著,小說里描寫了大量的細節,而電視劇就是幾個鏡頭帶過。但是電視劇正在取代讀書成為大部分人打發業餘時間的方式。作品想要流傳必須藉助這種載體,這是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寫成文字是立體的,信息極多的,但以後只能被一小群人看到,要想走進更多人的世界,就要改編成電視劇。不管這種方式要犧牲掉多少細節,有多大的局限性。


追劇也好,小說也好。故事背後的內核,永遠是文化以及文化派生出來的價值觀念。

對於中國人來說,《琅琊榜》雖然是架空故事,它展現出來的家國情懷,讓這部影視作品百看不厭。再反觀美劇,剝去「怪力亂神」的套路,基本就不剩下什麼了。

陳丹青這種吃西方殖民文化飼料長大的小資文人說了什麼,聽聽就好,別當真。


把讀書與上網或看電視對立起來,一是片面,二是裝逼。原因就在於片面讀書,以為開卷有益,自有黃金屋顏如玉,而不顧浩渺書海堆積中80%以上是陳腐是思想障礙的事實,讀書讀成了書奴,基本成為陳舊觀念的傳聲筒,還一付儼然大師感覺。一開口,便散發出霉味。而網路,電視,雖然大多是短平快資訊,屬於大師們不恥的快餐,但是它們每日甚至每分鐘快速更疊的鮮活,碰撞,搏擊和一針見血的競爭,能使有一定辨析力的人,最迅速地做出比較,淘汰掉仁者見仁和智者見智無需再關注的玩意,包括大師積一身精力和經歷死抱不放四處兜售的玩意兒。這就是文化打破壟斷,知識爆炸,各取所需,百花齊放。


高曉松是窮人還是富人?我發現他挺愛看美劇的。


我是很喜歡看美劇的,拍的好的電視劇可以稱得上是有音效和畫面感的長篇小說,是能給人帶來深層思考和啟迪的!在過去影視劇還不是那麼經典的年代,人們的很多精神食糧是來自與一本本的好書,博覽群書會讓人視野開闊增長智慧,所以過去那些想提高個人內在素養富人們風行讀書!窮人追劇也無可厚非,因為階級層次不同,他們的生活勞苦拮据,高檔的娛樂項目消費不起,他們的業餘時間也是需要娛樂和放鬆的,所有那些街頭演藝和一些電視節目就成了他們放鬆和休息娛樂的主要方式!


窮人追劇是對的,因為窮人沒那麼多應酬,只好看電視劇解解悶,而富人讀書卻不盡然,因為書里的致富經好象瞎寫,因為作者並不富,所以富人忙於應酬,忙於投機鑽營,沒空讀書,然而富人富了之後為了顯高雅和品味總是海屋子書,甚至有世上絕版。就如倪萍在小品里說的,想讀書的買不起書,而買起書的則不讀書。要是說美劇是二十一世紀的小說,這個我認同。


不必為「窮人」還是「富人」劃線站隊而糾結,窮有窮的品格,富有富的局促。看劇有看劇的樂趣,看書有看書的門道。眾生平等,瞧不起別人其實只是一種幼稚的品性,往往因為自己被人瞧不起了,然後學會了瞧不起別人。


首先你要喜歡美劇,還要看你的口味如何?我本人同意陳丹青的觀點,至少精華美劇確實不少。看了幾十部美劇,至少你了解了美國的歷史、發展史。如果可以的話和英劇一起看,能更多地了解二個國家的歷史淵遠。


這句話應該把長篇小說理解為所有的美劇而不是某一部美劇。因為他的確是美國生活內容的全景,而且又有不同的觀察和體會,異彩紛呈的現實或歷史場景。美劇最大的特點就是創作的空間很大,不迴避人性善惡,能正視現實,因此相對來說更貼近生活。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