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漉音樂

牧歌田園,陌上歸人。

△區瑞強

70年代的香港,粵語民歌還沒有走進大眾的視線。

1976年,許冠傑專輯《半斤八兩》中《梨渦淺笑》《浪子心聲》等都帶有民歌的味道。

1979年,他將歐西民歌的風格滲進粵語流行曲之中,發布了真正意義上的粵語民歌專輯《陌上歸人》。

專輯發出後受到了聽眾們的追捧,同名曲《陌上歸人》更是在電視劇《甜甜二十四味》中當作插曲被哥哥張國榮演唱。

斜陽伴晚煙 我像歸鳥倦

晚霞伴我過稻田

重回覓愛戀

他的低吟淺唱,聽來如飲得年頭久遠的紅酒,醇香動人、沁人心脾、閉上眼是餘音繞梁,久久不能離去!

他的聲音渾厚,富有質感和感染力。彈吉他,唱民歌。幾十年來,他一直用清新而又流暢的音樂讓聽者有一種回歸自然、蕩滌「塵埃」的感覺。

他就是「民歌王子」區瑞強。

多年以來,區瑞強似乎和吉他是分不開的,無論在哪裡都抱著一把吉他。

其實,上小學的區瑞強就已經懂得如何彈奏吉他。那時候,他哥哥和幾個朋友組band,在哥哥的熏陶下自小就對音樂產生了興趣。

無師自通的他,在中學階段已經摸索到了一些彈奏技巧。他開始聽各種不同的民歌,並嘗試跟著唱片彈奏。

那個時候民歌是一股非常流行的熱潮,少年時代的他經常與一班朋友一起研究學習。在朋友的帶領下,區瑞強開始學習正統的樂理知識。

70年代初,他抱著吉他加入了香港業餘民歌界,1977年轉為職業後,被邀加入電視台及電台做主持。

當時的他不過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少年,卻已經接觸吉他、接觸民歌數年有餘。

那時候,香港還是英文歌的天下。1972年,許冠傑在TVB特別節目《雙星報喜》中首唱《鐵塔凌雲》,1974年推出粵語專輯《鬼馬雙星》……

這些歌曲受到了聽眾的喜愛,從此開啟了香港人唱粵語歌的風潮。

粵語歌受到了追捧,但那時的粵語民歌還沒有真正的「登場」。

在早期民歌的影響下,1979年,24歲的區瑞強在粵語歌的浪潮下推出了專輯《陌上歸人》。

他一邊在大學裡念書,一邊當DJ、歌手。當時的他,雖然沒有大紅大紫,但也擁有不少的支持者。

所以,專輯發行賣了二十多萬張,在當時也是一個不俗的銷售數量。初放光芒的他並沒有懈怠,在之後的幾年裡,他不斷的發行民歌專輯。

慢慢地,人們認識了這個充滿田園氣息的歌手,認識了這個歌聲溫和舒心給人溫暖的民歌王子,大眾慢慢地接受並喜歡上了粵語民歌。

漁火閃閃擦浪濤,隨那海浪舞。

小娃娃,你可知道

巨浪翻起比船桅高

伴隨著海水輕拍崖岸礁石的聲音,吉他聲緩緩響起。

歌聲輕輕的在每一個人的心頭流淌,娓娓道出漁家給孩子講述海上風雲變幻情景的故事。

《客從何處來》讓人不由得眼前浮現故鄉的山水,恍惚間回到過去,那有靈魂的聲音直抵心底;

《愛在陽光空氣中》溫情的歌聲演繹出一個在愛情過去之後沒有仇恨,不後悔的溫和貼心的男子形象;

《水霞》則是對山間踏青路上景色的描述,清新的旋律、溫婉的唱腔使人迷醉……

無論是原創歌曲,還是翻唱經典,他都唱出了「民歌」的味道。

聽他的歌,總有一種融入了自然之中,縱情于山水之間的感覺。其實,這也正是區瑞強所嚮往的生活。

小時候,他在香港九龍的旺角生活。在那樣的一個鬧市裡,有時候想看到一棵樹可能要走上三、四個街頭或者到一個公園裡才能看見。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到了一個郊外的地方寄宿。

在那裡,他遊山玩水、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欣賞著美妙的自然風光。他喜歡上了那個「世外桃源」,他愛上了大自然。

後來的區瑞強,雖然工作繁忙,但每每有空閑他都會「回歸」到大自然中去。甚至,工作之餘,他還買下了一塊「荒地」開始耕種。

最後,他創辦了「音樂農莊」,引入了更多的都市人感受田園生活,從城市回歸到大自然。

他將自己融入到了自然中,所以他才能唱出那麼清新的民歌。

1982年的偶像青春劇《愛情安歌》,主題曲《那天再重聚》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時,區瑞強才走進大眾的視線,才真正的開始成名。

為今天相聚飲此杯

要醉的繼續醉

為今天一別竟不知

那天再重聚

這首歌,可以說是經典的校園民歌之一,每當大家畢業的時候,總被一次又一次的拾起。

從1977年正式入行,他監製和灌錄無數唱片、參與多場演出、製作多場演唱會,皆以民歌及抒情靚歌為主要重點。

數十年里,他為推動港樂民歌的發展,不遺餘力。為香港民歌的貢獻,無出其右,絕對是香港民歌界代表人及一代宗師。

1988年,他創辦了「音樂農莊」以及音樂農莊教室,開始開班教唱歌,培養下一代唱家班,當時參與活動的香港人超過二百萬人次。

功成名就的他並沒有選擇退隱江湖,依然向港樂壇輸送著自己的民歌,他的民歌一直在路上。

一張張民歌專輯受到了人們的喜愛,《民歌味道》系列專輯更是將這種喜愛延續到高潮。時代雖然在向前,可他的民歌永遠不會「落伍」。

在電子音樂、敲打樂大行其道的樂壇中,一張張以吉它和琴弦為主樂的民歌專輯充盈著揮之不去的懷舊氛圍。

聽眾在懷舊的同時,忙碌的城市和忙碌的人流都悄悄消失了。在音樂里,他們終於可以安靜下來。

時光肆意的流淌,青春的容顏慢慢的消逝,可心底的那股熱愛卻愈來愈強。

從1979年的第一張民歌專輯到如今已快有四十個年頭,可他唱出的民歌的感覺卻一如從前。

彈吉他,唱民歌。彈奏的是情懷,唱出來的是「從前慢」的美好記憶。

進入21世紀後,音樂選秀節目層出不窮,卡拉OK的流行讓新一代歌手進入了一個無形的框框內,丟失了內心應有的自然的拍子。

樂壇新一輩歌手經常被人指歌藝欠缺,唱片公司只要求歌手外表靚麗,便推他們出去。

其實一個好歌手是要用上很多時間去上課學唱歌,不但上課學習就連心態也要肯學,要經常留意其他歌手演繹歌曲之分別,從中找到學習的地方進行改進。

在樂壇打滾30年的區瑞強面對當時港樂壇的種種問題,他親自將30年錄製唱片及當歌手的一切經驗在課堂上一一傳授給樂壇的新人。

他不但講理論,而且會糾正學生的唱法,讓他們有正確的概念及提起他們對歌曲演繹時,各人有發自內心節拍的演繹方式。

2017年,在幕後擔任和音兼鍵盤手的歌手詠詩,入行十年首開演唱會唱歌,演唱會上十幾個殿堂級歌手現場助威。

△歌手詠詩

其實,開演唱會前詠詩對自己的外形一直不自信,始終跨不出「第一步」。在區瑞強的安慰鼓勵下,她才慢慢的有勇氣走到台前,有勇氣讓大家聽到她的那副「好嗓音」。

十年前,也正是在電台工作的區瑞強發現了這個「好嗓音」。在之後的十年里,他帶著她,一點點的教她唱法、帶著她積累經驗。

堅持民歌也好,培養樂壇新人也好,這個音樂老炮兒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歌唱」,堅持推廣粵語民歌。

1955年出生的他,如今已經60有餘。依然活躍在樂壇上,仍然唱民歌、開演唱會、推出唱片,堅持自己的音樂風格和理念。

1999年至今,他一直在香港電台第二台主持《2000靚歌再重聚》。

他是香港劃時代而最資深中文節目主持,在節目中他與香港大部分頂級歌手合唱,留下一首又一首的懷舊金曲。

他的民歌影響了一批又一批青年歌手,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崇尚自然的民歌歌手,就像是繁囂噪音之中的一點清泉,給每一個焦慮的人帶來慰藉。

△吳岱融

2017年,區瑞強 、吳岱融二人攜手合唱《水霞·風雲》舊作新唱兩個飽盡滄桑的人擦出了不一樣的火花。過往優美詞風配合嶄新的編曲,帶給聽眾不一樣的感受。

是誰令青山也變

變了俗氣的咀臉

又是誰令碧海也變

變作濁流滔天

時光易逝,青山可變,碧海也將不再。可即便那海枯青山爛,與音樂的約誓,也不變遷。

一生太短,一瞬好長。一把吉他,數不清的民歌。陌上花開,待後人回味,你在前方等我們緩緩歸矣。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