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任正非兩萬多字的講話,縱論大勢,大開大合。其高度、胸懷、格局,高山仰止。其對狹隘民族主義的警惕,對教育和基礎研究的吶喊,對競爭格局的認識,高屋建瓴,通篇沒有空話套話,句句言之有物,數據和實例信手拈來。

在美國政府制裁、中美貿易戰升級、部分人喊打喊殺的背景下,任正非異常冷靜,從容應對。其講話一紙風行,瞬間刷屏。

是什麼引起人們如此廣泛的共鳴?

網上有篇文章總結得非常好。引述如下:

「為什麼今天網路上對任正非的表態好評如潮?這是因為:

1、大多數人不希望回到閉關鎖國的年代,無論主動還是被動。

2、大多數人對借國際形勢煽動狹隘的民族主義、民粹主義情緒的行徑和套路心生厭惡。

3、大多數人希望看到中國企業的領導人有格局、有胸襟,對自己的實力和周邊的環境有清醒的認知,人格獨立,不依附他人,不點頭哈腰,不亦步亦趨,不人云亦云。

4、大多數人希望看到中國的企業靠高度的市場化的能力立足全球,而不是依靠某種非市場化的力量獨霸一方。

5、最後,雖然今天中美雙方已經行棋至此,但如果可能,大多數人還是希望雙方可以至少暫時回到理性相對、和平相處的軌道上,彼此可以心生芥蒂和保持警惕,但用不著刀光劍影,殺聲衝天。」

任正非的講話內容龐雜,一些思想穿插在不同答記者問之中。我們梳理出下面幾個要點:

一、把商業和政治分開

用華為手機就是愛國嗎?用蘋果就是賣國嗎?

任正非說:那我的小孩用蘋果,就是不愛華為了?不能這麼說。我講的是事實,不能說用華為產品就愛國,不用就是不愛國。

華為產品只是商品,如果喜歡就用,不喜歡就不用,不要和政治掛鉤。華為畢竟是商業公司,我們在廣告牌上從來沒有「為國爭光」這類話。只是最近的誓師大會有時候瞎喊幾句,但是我們會馬上出文件制止他們瞎喊口號,大家開慶功會、發獎章都沒有問題,茶餘飯後說兩句過頭話沒問題,但是千萬不能煽起民粹主義的風。

我經常舉一些例子,其實就是想潑華為公司的冷水,不能使用民粹主義,這是害國的。因為國家未來的前途在「開放」。

這次中美會談完了以後,中央電視台講到「我們要開放、要改革」,我好高興。實際上,我們還是開放晚了、改革晚了,WTO對人家是有承諾的,我們得到好處以後就要去兌現。如果早一些去兌現,做一些貢獻,就能團結更多的朋友。

海思總裁發表一封讓人熱血沸騰的信後,任正非說,為什麼不洗一個「冷水澡」呢?我認為,我們最重要的是要要冷靜、沉著。熱血沸騰、口號滿天飛,最後打仗時不行也沒用,最終要能打贏才是真的。

二、把美國企業和美國政客分開

中美貿易戰升級後,很多人罵谷歌,喊打喊殺,要抵制這抵制那。

任正非卻說,我們還是要非常感謝美國公司的,三十年來美國公司伴隨著我們公司成長,做了很多貢獻,教明白了我們怎麼走路。大家知道,華為絕大部分的顧問公司都是美國公司,典型的有IBM、埃森哲等,有幾十家。

美國大量的零部件、器件廠家這麼多年來給了我們很大支持。特別是在最近的危機時刻,體現了美國企業的正義與良心。

美國是法制國家,美國企業不能不遵守法律,實體經濟要遵守法律。媒體也不要老罵美國企業,大家多為美國企業說話,要罵就罵美國政客。我覺得有時候不分青紅皂白,一竿子打過去打的都是矮的人,其實高的人打不著。媒體應該要理解,美國企業和我們是共命運的,我們都是市場經濟的主體。

Google是一家好公司,而且一家高度負責任的公司,它也在說服美國政府解決這個問題。

我們首先要肯定美國在科學技術上的深度、廣度,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還有很多欠缺的地方,特別是美國一些小公司的產品是超級尖端的。我們僅僅是聚焦在自己的行業上,做到了現在的領先,而不是對準美國的國家水平。

就我們公司和個別的企業比,我們認為已經沒有多少差距了;但就我們國家整體和美國比,差距還很大。這與我們這些年的經濟上的泡沫化有很大關係,P2P、互聯網、金融、房地產、山寨商品……等等泡沫,使得人們的學術思想也泡沫化了。一個基礎理論形成需要幾十年的時間,如果大家都不認真去做理論,都去喊口號,幾十年以後我們不會更加強大。所以,我們還是要踏踏實實做學問。

三、自主創新不是閉門造車,而是站在巨人肩上前行

任正非說,自主創新如果是一種精神,我支持;如果是一種行動,我就反對。

科技創新是需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前進的,比如我們的海思並非從源頭開始自主創新,也給別人繳納了大量知識產權費用,有些是簽訂了交叉許可協議,有些協議是永久授權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別人的基礎上形成了我們自己的創新。

自主創新不等於全是自己創新。創新最重要的是在一個系統中掌握最核心的一部分,而不是重複去造很多別人已經造好的「輪子」,那是沒有意義的。

歐洲車和中國車有什麼區別,為什麼賣那麼貴?就是可靠性高。大家都可以造出車來,但是不是最好的車另當別論。造車要用到大量的人類科技文明,也不是自主創新的概念。

短板買別人就行了,何必要自己做短板呢?

國家發展工業,過去的方針是砸錢,但錢砸下去不起作用。我們國家修橋、修路、修房子……已經習慣了只要砸錢就行。但是晶元砸錢不行,得砸數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但是我們有幾個人在認真讀書?博士論文真知灼見有多少呢?這種狀況下,完全依靠中國自主創新,很難成功。為什麼不跨國創新呢?可以在很多國家中建立創新基地。哪個地方有能力,就到哪個地方去,我們可以在當地去建一個研究所。

四、全世界人才為我所用

最近通州人才公寓有個政策,諾貝爾獎獲得者可100平米免租。引發熱議。

任正非說,中國的個人所得稅比外國高很多,如果來到中國,要多繳這麼多稅,「雷鋒」精神是不可持續的,雷鋒是把一切都獻給國家、獻給黨。但是,畢竟這些頂級專家是從外國回到中國,不僅沒有優惠,稅收還高很多。最近聽說大灣區可以降到15%,實施措施是什麼?科學家本身就是流動的,只在這裡上班八小時,還是科學家嗎?我們要創造一些外國科學家回國的路。

第一次世界人才大轉移,是蘇聯的三百萬猶太人轉移到以色列,以色列成為了一個科技高地。第二次人才大轉移又來了,美國排外,大量人才進入不了機密研究。

美國兩百年前是印第安人的不毛之地,就是政策對了,今天是世界霸主。我們國家有五千年文明,有這麼好的基礎,應該拿出政策來擁抱世界人才來中國創業。

我們在全世界有26個研發能力中心,擁有在職的數學家700多人,物理學家800多人,化學家120多人。我們還有一個戰略研究院,拿著大量的錢,向全世界著名大學的著名教授「撒胡椒面」,對這些錢我們沒有投資回報的概念。

西方公司在人才爭奪上,比我們看得長遠,發現你是人才,就去他們公司實習,專門有人培養你,這不是我們大學畢業找工作的概念。我們擴大了與美國公司爭奪人才的機會窗,但我們的實力還不夠。

對世界各國的優秀大學生,從大二開始,我們就給他們發offer。這些孩子超級聰明,舉一個例子,新西伯利亞大學連續六年拿到世界計算機競賽冠軍、亞軍,但是所有冠軍、亞軍都被Google用五、六倍的工資挖走了,從今年開始,我們要開出比Google更高的薪酬挖他們來,在俄羅斯的土地上創新,我們要和Google爭奪人才。我們支持科學家的創新,對科學家不要求追求成功,失敗也是成功,因為他們把人才培養出來了。只有這樣,我們才有可能源源不斷地前進。

五、中國將來和美國競賽,唯有提高教育,沒有其他路

遲早我們要與美國相遇的,那我們就要準備和美國在「山頂」上交鋒,做好一切準備,從那時起,就考慮到美國和我們在「山頂」相遇的問題,做了一些準備。但最終,我們還是要在山頂上擁抱,一起為人類社會做貢獻的。

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質是國家的基本責任,任何一個企業都不可能擔負起一個民族素質提升的責任來。

中國將來和美國競賽,唯有提高教育,沒有其他路。教育手段的商品是另外一個事情,我認為最主要還是要重視教師,因為教師得到被尊重了以後,大家都想做教師。深圳教師得到了尊重,深圳老師掙錢多,253個人競爭一個教師崗位。我們幫助清華附中建設清瀾山中學,校長說將來能做到中國第一的學校,因為收費高。清瀾山只招收兩千多個學生,對全社會開放,華為員工搶著送孩子進去,送不進去找我,我說我管不了你們。

只有教師的政治地位提升,經濟待遇提升了,我認為才可能使得教育得到較大發展。我個人為什麼感受很深?我父母是鄉村教師,在貴州最偏僻的少數民族地區從事鄉村教育工作,父母這一輩子做教師的體會對孩子們的教育就是一句話「今生今世不準當老師」,如果老師都不讓自己的孩子當老師,國家是後繼無人的。我親身經歷了他們政治地位低、受人歧視、經濟待遇差的窘境,我們自己跟著他們,也親身體會了這個苦,所以沒有選擇去當老師。

任正非以一個偉大企業家的高度,舉重若輕地說出了大多數人內心想說而未說的話,說出了大多數人還沒想清楚的事情,說出了一個偉大民族的應有之義。這就是其講話引起人們共鳴的根本原因,因為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是繼續前行實現民族復興。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