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 潛伏著的洪水猛獸

  相當長的時間裡,人們只認識身體的疾病,對於心理疾病大多比較忽略。好好的人能吃能喝,說誰有病都不樂意。然而根據實際調查,得出的結論恰好相反———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全球完全沒有心理疾病的人口比率只有9.5%。記者在採訪時了解到,原本門可羅雀的心理科,正在成為一個熱門的科室。據心理科主任安鋼輝介紹,每天來預約接受心理諮詢或者藥物治療的患者,要排出10餘天。

  由於傳統的文化里人們忌諱心理疾病,所以有些就醫者往往躲躲閃閃。某私營企業老闆到心理科看病,一定先讓司機樓上樓下偵查一圈,確定沒有熟人在場,然後偷偷地溜進診室,接受治療後再如法炮製一遍進來時的程序,然後偷偷走掉。因為忌諱被說成精神有病,很多病人諱疾忌醫,耽誤了治病的最佳時間。安鋼輝介紹,巨大的心理壓力形成的精神疾病,正在成為生命的殺手。

  據統計,我國平均每年自殺死亡人數為28.7萬人。在全國,自殺死亡佔全部死亡人數的3.6%。有關部門統計,自1980年以來,僅有記錄的,中國便有1200多位企業家自殺。這其中有:上海大眾老總方宏。他是一位清廉的國企老總,企業營運狀況良好,但他不幸患上精神抑鬱症,在1993年3月9日跳樓;貴州習酒老總陳星國,他在1982年出任習酒廠廠長,15年間把一個年產值只有300多萬的縣辦企業,逐步擴展為年銷售額達2億多元的大型企業。後來企業營運出現問題,1997年7月28日在習酒廠被茅台酒廠兼并前夕舉槍自殺;

  茂名永豐麵粉廠老闆馮永明,1993年在家中用水果刀割腕自殺,年僅29歲。遺書中寫下:「現實太殘酷,競爭和追逐永遠沒有盡頭……」

  說句毫不誇張的話,心理疾病這個蹲伏著的猛獸,正在躍躍欲試準備下山,吞噬人們的生命。

  面對巨大精神壓力的「高危人群」

  說到心理疾病的高發人群,安鋼輝主任列舉了下列這些行業。

  A、相當級別的領導幹部

  在仕途上進步較快的領導,往往是完美主義者,不容忍自己存在任何問題。不斷的追求使他們的生命節奏總是處於緊張激烈的狀態,沒有給自己留下喘口氣的機會。生命過於疲累不堪,容易產生偏激或者抑鬱。一個事業有成的領導,在外面表現得無懈可擊,但是在家中總要不定期地掀翻桌子,然後他自己總是很後悔,自責。安鋼輝告訴他,他活得太緊,掀桌子是他無意中找到的發泄渠道。

  B、成功的企業家

  成功的企業家在一般人的想像里,應該是擁有無數的金錢與花環,然而也正是這些別人眼中的成功者,往往困擾在精神疾病里。有一個成功的私營企業家,在別人眼裡年輕瀟洒,是年輕人的楷模。他經常玩極限運動,比如在非正規的山地上滑雪,攀爬人跡罕至的高山。在別人眼中,他是在挑戰自身的極限。他隱秘地向醫生透露,其實在做極限運動時,他一直在幻想遭遇意外死亡。潛意識裡,他一直存在自殺念頭。

  C、公檢法機關的幹警

  與其他的公務員相比,公檢法機關的幹警們是存在心理疾病隱患的人群。或許因為工作的責任重大,這些人精神緊張的程度大大超過一般人。有一個交警在心理科接受治療,由於心理疾病原因,非常正常的上崗在他眼裡成為畏途,輪到上崗值勤,常不自覺地哆嗦,出汗,語無倫次。某縣一個比較有名的偵查員,在處理一個案件時形成精神障礙。案件涉及到一個大神,大神騙取數十萬錢財,全部交給身後的一個男人揮霍。而她騙取的對象很多是官員,此案必須處理。偵查員覺得大神就是愚昧,本身也很可憐,而他又無權不進行處理。兩難抉擇使他產生了睡眠障礙,安眠藥由最初的一片加到將近10片,依然難以入眠,甚至出現了幻聽、幻視。

  D、高級知識分子群體

  由於快節奏的科研活動,使得高級知識分子群體成為心理疾病的重災區。某高校的一位年輕處長,本身是博士生導師。妻子領他到醫院看病時,此人神情非常沮喪。他說,他感到自己沒有能力,不能與人交流,腦袋不好使,甚至感覺自己喪失了說話的能力,這些感覺讓他痛苦不堪。

  談到心理疾病高發人群的成因,安鋼輝用一句「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做了總結。安鋼輝說,所謂的「精英」是心理疾病的高發群體,這些人往往追求完美,超越自我,不可能停滯不前不思進取。這些優秀的品質決定了他們在事業上搶跑,是這些人成功的基礎。然而,這些追求完美的個性,也使他們的精神高度緊張,導致心理疾病的發生。由於心理壓力得不到釋放,產生抑鬱、焦慮等問題,長期積累的問題一旦爆發,就成了心理疾病。

  從表現上看,精英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傾訴障礙,他們羞於承認自己出現心理問題。一個長期失眠的求診者,面對心理醫生的診斷啞然失笑,認為自己經過各種坎坷,多年作的都是別人的思想工作,不存在心理問題。認為自己只是醫療問題,只要治好自己的失眠就可以了。由於這些潛意識的反抗和對醫生的拒絕,使得有些小病最終釀成大禍。

  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心理疾病

  據安鋼輝主任介紹,心理疾病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

  A、微笑型抑鬱

  這是比較特殊的心理疾病,外表沒有任何癥狀。對任何人都彬彬有禮,即使別人觸犯自己,也能微笑著接受。然而在微笑後面,潛伏著巨大的悲哀,甚至出現自殺傾向。一位由愛人陪同看病的患者,說出自己曾想到自殺的隱秘後,愛人非常震驚,沒有想到謙謙君子的背後,是難以言說的隱痛。潛意識裡,這些人用微笑隱藏癥狀。

  B、多睡型抑鬱

  癥狀出現時表現為嗜睡,黑天白天連著睡也睡不夠。開始睡兩三天癥狀消失,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癥狀越來越明顯,睡眠時間越來越長。有時候伴隨肢體疼痛,看過各科之後,都難以有明確的診斷。嗜睡,其實是潛意識裡對現實的逃避。

  C、疑病型抑鬱

  相當一部分人心理疾病的表現是疑病,以年輕的領導幹部和企業高管居多。他們整天看病,大有不看出病來不罷休的架勢。比如偶然的一次胃痛,馬上認為自己患了胃癌,反覆檢查。有時確實伴隨身體不適,是情感不適在軀體上尋找了突破口。他們最不願意承認的就是心理問題,情願奔波在診病的路上。如果查出了一點疾病,反倒能暫時地鬆口氣。

  D、自責型抑鬱

  總是認為是自己造成了家庭或者事業的損失,沉湎在自責中無以自拔。

  某民營企業的老總,在事業上非常成功。但是他決策把資金投到房地產當中,被一定程度套牢,資金迴流出現困難。雖然公司運轉正常,但是他認為是自己給公司造成損失,決定辭職。後來接受醫生的建議,保留辭職報告3個月。3個月之後,接受治療後的他認為天沒有塌下來,至今仍領導著那家企業。對於當初的辭職,他自己感到不可思議。

  E、焦慮型抑鬱

  臨床表現為突然的心慌意亂,大汗淋漓,似乎世界末日突然到來,已經不能完成正常的工作。

  某部門的領導,一次正在台上講話,突然大汗淋漓呼吸困難,不得不暫時終止會議,到醫院進行了全方位的檢查。然而,診斷結果是沒有任何身體上的疾病,已經年近六十的人,身體的器官相當於40歲左右人的程度。面對診斷,他並沒有表現出欣喜。

  安鋼輝說,任何一個人都可能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出現短暫的心理問題,有一部分可以不醫而愈。比如,生活中遭受到突然的打擊,會使人出現心灰意冷的灰色情緒。有時候在夢中突然發現自己一絲不掛地出現在街頭,情緒上羞愧難當。還有夢見自己做某件事情,無論怎麼做都做不好,受到領導的批評,感覺無地自容。這些,都屬於心理問題的反映。

  有很大一部分人是無法自行痊癒的,精英人群恰好是重災區。這些人,往往是由於思維方式導致心理問題發生,回過頭來固執地用慣常的思維方式解決心理問題,是很不現實的事情。

  安鋼輝認為,出現心理問題並不可怕,但需要正常的治療,不要固執地諱疾忌醫。對於心理疾病的預防,安鋼輝認為,那些快節奏的高壓人群,應該適當地放緩節奏,追求是永無止境的,但是人的生命卻只有一次。就像一個病癒的人說的:我賺三五萬元的時候非常快樂,賺三五十萬的時候欣喜若狂,但是賺到三五百萬的時候我沒了感覺。人不應該活到沒有感覺的地步,停下來享受一下人生,會發現人生有另一種境界。

  精神體檢 離我們還有多遠

  作為一個心理醫生,安鋼輝認為,目前心理疾病的現狀是,20%的人到醫院尋求醫生的幫助,而80%的人群依舊生活在心理疾病的困擾當中。

  安鋼輝介紹了哈市心理醫生的現狀,一個存在巨大的心理疾病隱患的都市,從業心理醫生不超過10人。她的美國師兄一天只看3個病人,給病人建立完備的醫療檔案。而安鋼輝他們這不足10位心理醫生,即使滿負荷的工作,依舊有大量的心理問題患者無法就醫。醫生與患者之間,存在巨大的缺口。這個缺口,是一個社會的隱患。

  哈市還有一個心理諮詢師隊伍,但是由於大多沒有醫生這個背景,有時候難以有針對性的處理問題。去年,一個有自殺傾向的患者向某心理諮詢師傾訴,諮詢師進行了開導,陪同他體驗人生。然而當天晚上,這個患者還是選擇了自殺。對於需要藥物干預的患者,諮詢師有時候無能為力。

  安鋼輝介紹,目前的現狀不可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理醫生,但是感覺自己出現了問題一定要及時就醫。一些單位在給職工體檢的同時,作一下心理測試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已經有一家合資企業與心理科聯繫,準備對職工進行心理體檢,這畢竟是一個可喜的現象。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心理問題會越來越成為受人關注的社會問題。心理疾病的社會隱患是巨大的。自殺,過早地結束工作,給社會帶來的損失是無法估量的。關注人們的精神健康,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