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食品包裝開始 拒絕「塑料人生」

幾天前的巨型颱風—山竹,在上周還被調侃「聽起來就垂涎欲滴」,結果披著萌萌噠的名號重創廣東沿海一帶,即使已經遠離但是對城鄉的重創,直到現在還在「療傷」修復之中。

一場山竹讓人類在自然面前顯現的那麼渺小無助,有人說自然災害是對人類的懲罰,雖然唯心論但是因果循環的說法從某些方面來說也並非沒有道理。

在香港,山竹之後,街上映入眼帘的除了城建的滿目瘡痍還有大批的塑料垃圾。山竹以掀海之舉將人類的扔進海里的垃圾又全部還了回來,彷彿一位自然的使者警示著眾人環境的重要性。然而最可怕的不是這些可見的塑料垃圾而是那些肉眼無法看見的。

據統計,迄今為止,人類已經生產了83億噸塑料製品。並以每年3.11億噸在逐漸增加,截至到2017年,這些塑料製品共產生了約70億噸的塑料垃圾。其中只有9%被回收,那些無法被回收的塑料垃圾,從被遺棄的那一天起,化身為微塑料顆粒,逐漸開始了「進攻人體」的報復之路。

大塊的塑料垃圾無法擴張,而微塑料顆粒則不同,它們能很好的在土壤、海洋、河流甚至地下水裡遊盪,甚至於吸引魚類主動吞噬它們,通過生物鏈的循環、負載著有害物質充斥在人類生活的各方各面,伺機而動。

微塑料擴散途徑(圖片源於網路)

浮游生物中攝入的微塑料(圖片源於網路)

微塑料從人類走向人類(圖片源於網路)

然而有個更悲傷的故事是在危機四伏時部分人群卻懵然不知,或者消極表示「我又能怎麼辦呢?」 喚醒公眾意識成為對抗微塑料的重中之重。

值得慶幸的是,雖然公眾對微塑料的認知還很匱乏,但各國政府、國際組織和非政府組織已經開始採取行動,2014年6月,由聯合國環境大會上提出了海洋廢棄物和微塑料的問題最終達成了「海洋塑料廢棄物和微塑料決議」,提出開展有關海洋塑料廢棄物和微塑料的研究;美國政府成為全球第一個在法律層面宣布禁止在化妝品和洗護用品中使用微塑料的國家;歐盟也已經著手制定禁止在化妝品中使用微塑料的提案;英國在2017年起禁止在化妝品以及洗護用品中使用微塑料……

作為一個普通人,抵制微塑料入侵的關鍵還在於減少塑料及其製品的使用。民以食為天,一次性餐盒、飲料瓶等佔據了塑料垃圾的半壁江山,不僅給生態環境帶來了極大的破壞,被分化為的微塑料通過生物鏈循環最終讓人類自食惡果,因此摒棄塑料包裝自然成為必然趨勢。

現在,從食物包裝開始摒棄塑料製品,採用環保無毒無污染的食品級紙包裝代替,為環境也為健康,為自己也為他人,以小見大,微改變拒絕塑料人生!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