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藥物治療無效”“致死率極高”“公共衛生新威脅”……一種被稱爲“超級真菌”的耳念珠菌日前刷屏朋友圈,引起一些網友恐慌。“超級真菌”真相如何?

多位病原微生物專家表示,我國已發現的耳念珠菌感染病例不等同於“超級真菌”感染,只有多重耐藥的耳念珠菌纔是“超級真菌”。且“超級真菌”對健康人羣不構成威脅,公衆無需採取特殊的預防措施。

我國並無“超級真菌”暴發北京大學真菌和真菌病研究中心教授劉偉說,耳念珠菌的不同菌株對藥物的敏感性並不相同,有的對藥物很敏感,有的則體現出高耐藥性。只有多重耐藥的耳念珠菌纔是“超級真菌”,因此不能一見到耳念珠菌就說它是“超級真菌”。

北京協和醫院檢驗科、侵襲性真菌病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主任徐英春指出,“首先,此前媒體報道所述的18例感染病例中,檢出的耳念珠菌菌株都比較敏感,通俗地說,現在絕大部分廣譜的抗真菌藥都可以治療它。”

其次,這些病例是在近年間從不同醫療機構陸續檢驗出來的,並不是某個時間段或幾家醫院集中出現的,是散發現象,“因此不存在‘超級真菌’在我國‘暴發’或‘流行’的說法。”

“超級真菌”致死率沒那麼可怕“超級真菌”讓人聞之色變,很大程度上是因爲它“無藥可治”。在人體免疫力大幅受損的情況下,它們會乘虛而入,讓病人“雪上加霜”,加速死亡。因此,它被貼上了“高致死率”的標籤。

劉偉說,從科學上說,“超級真菌”固然“危險”,但從各國的醫學臨牀觀察中,它的致死率與其他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死亡率沒有明顯差異,並沒有那麼可怕。“其實真正危險的反而是煙麴黴、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等菌種中出現的耐藥性問題,因爲它們在臨牀上更爲常見。”

徐英春舉例說:“比如美國統計的‘90天內約50%致死率’的數據,很多病人本身就有很嚴重的基礎疾病,在多種複雜病因下,真菌感染和死亡之間的關係很難界定。”

健康人羣無需擔心“超級真菌”對於“超級真菌”引發的恐慌情緒,多位微生物專家都表示“大可不必”。因爲易感染人羣都是免疫力嚴重受損的人,如使用免疫抑制劑、腫瘤放化療、長期滯留導管的患者等,健康人羣無需擔心會感染“超級真菌”,它也不具備相互傳播的可能性。

徐英春說,“超級真菌”本來就存在於人體和環境中,只要人的免疫力沒問題,完全可以與之和平共處。從它發現至今10年來,沒有一例通過呼吸道傳播的病例,大家也可以放心去探望此類真菌感染的病人。

《羊城晚報》

編輯:張方飛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