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集回顧

大家好,第二篇終於來了!上一篇主要介紹了最近攢的主機配件中B365以及NVMe SSD的性能表現,這一篇重點展示下4k電視上玩遊戲的效果以及RTX2080的性能,沒有看過上一篇的小夥伴們可以看下這篇文。

pj247:4k電視玩遊戲之準備篇:B365/B360主板選哪個?NVMe SSD怎麼搭?看完這篇就夠了?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什麼!你居然不點開上文 !好吧,我們再來回顧上集的梗概:

1)家裡房子廳比較大了,卧室太小,電腦桌只能放在客廳了。這樣電腦和電視連接反而很方便,一根HDMI線就搞定了。

2)現有兩台顯示器(擴展模式),用核顯來連接第二台顯示器,給獨顯減負,當然需要對BIOS和系統進行一定的設置,具體的步驟你還真得看上一篇。

3)個人PC平台為B365+I5 8500+RTX2080+NVMe SSD,顯卡還是可以應付4K遊戲的,所以就冒出了用電視玩遊戲的想法(電視解析度是4k的)。

4)主機放置在可移動升降電腦桌上,因為老婆不讓買大桌子(稍大的電腦桌只有1200mm,宜家的),事後偷偷買個小桌子,成功得多佔了地盤

再來回顧下硬體的主要配置:

CPU:intel i5-8500

主板:華擎(ASRock)B365M Phantom Gaming 4主板

內存:金士頓(Kingston)駭客神條Hyperx Predator系列 2933 16G(8G*2)

顯卡:影馳(Galaxy)GeForceRTX 2080 Gamer

SSD:影馳鐵甲戰將M.2_240_2280PCI-E通道NVME 240G E8SSD固態硬碟

浦科特(PLEXTORM9PeY 512G PCIe NVMe SSD固態硬碟

電源:安鈦克(Antec)HCG650金牌全模組電源

機箱:酷冷至尊(CoolerMaster)MasterBox NR400 M-ATX機箱

散熱:安鈦克(Antec)風影A400RGB CPU風冷散熱器

酷冷至尊(CoolerMaster)MasterFan MF120R ARGB機箱風扇


4k電視玩遊戲實戰

自家電視的型號是:索尼(SONY)KD-55X8066E 55英寸 ,作為80E系列比90E缺少了索尼X1圖像處理器晶元晶元,光控上要遜色不少,肯定會有人說加錢上90E了。現實是說服老婆買個4k多電視已經不容易了,再加到5k事比登天。

▼電腦和電視同在一邊,看個電影,美劇啥的非常方便,直接把電視設置成擴展模式,拖過去看就好了!(無線滑鼠還是要有的)什麼HTPC,NAS,盒子都不需要了。

▼FPS的遊戲我覺得不太適合用太大的顯示器玩,反正我是用電視玩這類遊戲一會就頭暈的 。而RPG遊戲用一個手柄就可以玩了,操作也相對簡單些,彷彿由回到了小時候在電視上玩任天堂遊戲的時代 。電視玩遊戲還是比較爽的,而且直接連接PC也不用再花錢賣PS、XBOX之類的。

對了,電視畢竟不是顯示器,解析度設置成4k時(這電視解析度為4096X2160,一般4K顯示器的解析度為3840X2160),可以會有變形,變成窗口模式就好了。

▼嘗試玩玩鬼泣5,不過下圖有點尷尬了,遊戲手柄倒是支持藍牙的,不過忘了主機沒有WIFI/藍牙模塊,只好找了根USB的延長線,還好剛剛能到沙發,不用坐在地上玩了,看來還是得淘塊M.2的WIFi網卡啊!

▼鬼泣5沒有Benchmark,所以簡單截了幾張圖,設置方面是特效最高全開,在戰鬥中敵人較多的情況下,幀數在70左右;無敵人時幀數在90甚至過100,RTX2080提供的流暢度不成問題。

▼約上好友或者媳婦(謹慎約媳婦玩遊戲 )來場格鬥或者球類比賽,效果非常不錯。這時候就覺得55寸電視還是小了點,65寸的就好了


部分硬體介紹

上一篇介紹了這台主機選擇的部分硬體,接下來介紹剩下的,有興趣了解,主板、SSD以及散熱硬體信息的,可以看看上一篇。

顯卡

▼外觀上,RTX 2080 Gamer堅持GAMER顯卡一貫的紅黑配色,標配三把散熱風扇,採用了「一大兩小」設計,中間的大風扇為92mm直徑,兩邊的小風扇為80mm直徑,官方給這套散熱系統起的名字叫「Nebula星雲」散熱器。不過在具體設計上和上代一級有非常大的不同,不僅加入銀色元素,線條也要更加硬朗,同時顯卡前端加寬,這部分的側面也強加了燈效設計。

▼顯卡表面有類似符文又或者是電路形狀圖案的裝飾,銀色部分不是塗上去,而是真正的鋁合金,金屬感很強,細節上還是挺講究的。

▼顯卡前端也有金屬質感的三叉戟圖案做裝飾。

▼側面:前半部分(風扇面的加寬部分)的GALAX LOGO以及兩邊的條紋都是具有RGB光效的,面積還是蠻大的,點亮後流光效果還是不錯的。供電介面為8pin+6pin,兩個介面之間留了些間隙,方便電源的插入。另外要注意顯卡厚度要佔用2.5槽位,如果是ITX系統或者雙卡用戶要注意了(RTX2080是圖靈架構顯卡統支持SLI的最低要求)。

▼顯卡背面配有金屬背板,起到加固保護PCB和輔助散熱的作用。前端有一個三叉戟標誌,也是具有RGB燈效的,這樣顯卡風扇面,側面和背板面都有光效!

▼顯卡的長度為30cm,其中PCB長度為26.5cm,從背板面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散熱器的外罩要明顯長於背板(PCB)。

▼I/O部分配置有3個DP 1.4a和1個HDMI 2.0b介面以及1個USB Type-C介面,和公版一致。

▼拆解下看看,顯卡的散熱器規模為6根熱管,為2根8mm+4根6mm,其中2根6mm熱管成U型再次穿回核心散熱部分的鋁製散熱鰭片;4根(2根6mm+2根8mm)熱管貫穿到前面供電部分對應的鋁製散熱鰭片區域。供電以及顯存在散熱器上都有對應的部分(青色的導熱墊部分),因此這兩部分的散熱都是能兼顧到的。不過青色的導熱墊部分挺厚的,在顯卡側面都能看到到,有點顯眼,不太和諧,用黑灰色的導熱墊豈不更美觀一些。

▼PCB上可以清晰的看到8+2相供電設計。

▼GPU核心為TU104-400A-A1;顯存為8顆來自美光的GDDR6顯存,單顆容量1GB,頻率為14000MHz;

▼供電pwm晶元為MPS1829;MosFET使用一體式的DrMOS,型號為MP86956;濾波電容使用FPCAP的固態電容,另外顯卡靠近I/O部分還有一組供電(下圖的左下角),主要用於顯卡I/O供電以及USB Type-C介面的供電。

▼金屬背板的內側貼有絕緣塑料,可以看到PCB背面的電器元件也是密密麻麻,當然聚合物電容也是少不了的。

電源

安鈦克HCG系列電源(High Current Gamer),很明顯也是一款主打遊戲應用的電源。我這款為安鈦克HCG650 ,即額定650w的電源。這個系列電源的拓撲結構採用主動式PFC+全橋LLC諧振+同步整流+DC to DC設計,還是很完備的拓撲結構。

▼電源背面有電源輸入輸出參數說明。其中+12V輸出電流可達54A,相當於648W功率,果然是偏重於遊戲應用。此外電源的質保時間居然是10年,這是要用到天荒地老啊!

▼而且電源並沒有採用高瓦數電源常用的加長型ATX,拿著手裡感覺非常小巧,電源長度其實僅14cm,對機箱的兼容性顯然非常友好。

▼風扇部分採用120mm的液態軸承風扇,散熱格柵為拉長的六邊形。

▼電源是全模組設計:10+18pin介面,對應的是電源24pin主供電介面;5個8pin介面,對應CPU以及PCI-E供電;4個6pin介面,用於大D型4pin介面以及SATA供電介面。

▼電源介面側,包含電源輸入介面、開關和Hybird Mode功按鈕。所謂的Hybird Mode就是在低負載低溫的狀態下自動停轉,來減少噪音。

▼模組線材方面,1個24pin主供電介面、1個4+4pin CPU供電介面、4個6+2pin PCI-E供電介面(2條)、3個D型4pin以及8個SATA介面(2條),另有一條D型4pin轉小4pin的軟碟機供電線 。

▼其中24pin主供電線、4+4pin CPU供電線與6+2pin PCI-E供電線均採用編織網包裹,而且在內部配置額外的濾波電容,這麼作的優點是可以得到更平穩的電壓紋波,不過缺點是包裹電容部分非常硬,加大了理線的難度,此外如果去第三方定製線材的話,也不可能再加上濾波電容。

機箱

機箱是酷冷至尊的新款:Masterbox NR400,整體造型並不誇張,偏沉穩。前面板為衝壓網,不過其中加入一個實體條條,增加了些運動風格。機箱體積411mm x 210mm x 411m,在MATX機箱中也屬於偏小型的了。

▼I/O面板設計在頂部前方的位置,如果放置在桌面上去勾稍麻煩一點點(當然我是沒放到桌子上的)。I/O部分包括電源鍵、重啟按鍵(我覺得略大了一些)、兩個USB3.0介面(黑色的),以及唯一的一個音頻介面(同時具有音頻輸出和麥克風功能)。

▼頂部採用的是磁吸式防塵網設計,預留了標準的孔位來滿足240mm冷排的安裝,也可以安裝2個120mm的風扇或是2個140mm的風扇。

▼NR400側透為鋼化玻璃(4mm厚),鋼化玻璃上四周有金屬條固定,安裝上更方便一點,另外側板固定的螺絲使用了防掉螺絲設計;底部電源進風位置有PVC防塵網。

▼機箱最大可以安裝完整尺寸的MATX主板(24.5cmX24.5cm),ITX主板當然也是可以安裝的,背後的開口面積很大的,更換散熱器可以不用拆卸主板了。兼容性方面最長支持持46mm的長顯卡;166mm高的CPU散熱器。此外電源倉上方也可以安裝兩個2.5寸硬碟。

▼機箱背面:硬碟架稍特殊點,採用可拆卸式設計,位置也有3個位置可以選擇(靠前或者靠厚,為長電源或者水冷設備留出空間)。最大的特點是可以安裝3個3.5英寸HDD的安裝,而不是通常的兩個。其中2個硬碟可安裝滑軌(免螺絲固定),更加方便拆卸;硬碟架上方也可以安裝硬碟,不過只能用螺絲固定,要安裝或者取下這塊硬碟,只能整體取出硬碟架了。

▼另外這種硬碟架不兼容2.5寸硬碟的安裝,所以背面還有2個壁掛的2.5寸硬碟位。

▼前面板用卡扣固定,可以安裝3個120mm的風扇或是2個140mm的風扇。

▼前面板是金屬網格設計,經典的洞洞流設計了,通風散熱是沒問題了,不過防塵卻成了大問題,尤其如果前面安裝風扇進風的話。其實前面配備個和頂部一樣的磁吸式防塵網就好了,遺憾的是廠家並沒有這麼做。於是我在淘寶上買了2個14cm的磁吸式防塵網,如果是追求完美,可以單獨購買防塵網和軟磁條自己DIY合適尺寸的防塵網。

▼NR400機箱前後各有一個12cm風扇,無LED光,不過這兩個風扇不一樣,前面的葉片多,應該會提供更大的進風量,參數方面是一樣的1200RPM,12V&0.16A.

額外的風扇

其實最初的想並沒有太在意光污染,不過整套下來,發現主板、顯卡、內存、散熱器,甚至連SSD都是有光效的,所幸就再買點RGB風扇吧,反正不喜了也可以關閉嘛。因為主板是支持Addressable RGB LED接針(5v,3pin)的,所以就選擇了MasterFan MF120R ARGB風扇,ARGB的就是Addressable RGB的縮寫。風扇參數見下圖(來自包裝信息)。

▼MasterFan MF120R ARGB採用9葉風扇設計,供電規格為12V/0.54A,除了一條4 Pin PWM控溫供電線外,還有一條RGB的供電線。


顯卡性能測試

基準性能測試

▼頻率參數方面,RTX2080 GAMER顯卡的核心基礎頻率為1515MHz、Boost頻率為1845MHz、顯存頻率為1750MHz;而公版的Boost頻率為1710MHz、顯存頻率為1400MHz,因此RTX2080 GAMER是款超頻版的顯卡。在3DMARK中測試,GPU-Z記錄的最高核心頻率為1995MHz,差一點過2000MHz,測試中溫度最高為53C,散熱系統也算不錯的。(測試驅動為419.67,發稿時最新驅動為430.39)

匯總一下3DMark的成績,由於之前也玩過GTX1080和RTX2060,當時做了些測試,所以有數據來對比,不過這些數據是不同平台以及不同系統和驅動得到的,作為對比數據很不嚴謹,只能作為參考吧,望周知。

▼以RTX2080的性能為100%計,在DX11模式下GTX1080能達到其80%左右的性能;而DX12模式下,差距被拉大了,GTX1080隻有其70%左右的性能,圖靈架構在DX12下的優勢還是很明顯的。

▼而作為同架構的RTX 2060,在DX11和DX12下,為其70%左右性能,差距還是很大的,畢竟中間還隔著一個RTX 2070。

遊戲性能測試

測試項目包括了11款遊戲的Benchmark和APEX,如果把所有測試截圖都發出來,圖片的數量確實太多了,所以只發出孤島驚魂5在三種解析度下的遊戲測試截圖為例,其它數據見下面的匯總對比表。

DX11遊戲

▼首先來看看DX11遊戲的表現:在1080P解析度下, RTX2080的性能以100%計,GTX1080可以到達其85%的性能,比3DMARK測試的性能差距要小一些;RTX2060性能為其73%,和3DMARK測試的差距差不多。

▼解析度到了1440p(2k),RTX2080對GTX1080和RTX 2060的優勢會擴大一點點,GTX1080性能降到80%左右,看來圖靈在高解析度下會有一定的優勢。

DX12遊戲

▼在DX12的測試中,GTX1080可以到達80%的性能,要比DX11測試的85%性能降了不少,不過還是要比3DMARK測試的性能差距要小一些,當然也是因為GTX1080是很久前測試,像暗影這種遊戲也沒有測到;RTX 2060依舊為70%的性能。

▼解析度到了1440p(2k),RTX2080的領先優勢又大了一些,高解析度和DX12都是圖靈架構的優勢所在。

▼最近這款叫APEX的遊戲很火,大有取代吃雞的趨勢,不過下載好慢呀 。在1440p(2k)解析度下所有特效開到最高,玩了下並順便記錄了下幀數,基本上幀數都在100以上了,最高幀數可以到達140左右所以在2k解析度下使用RTX2080玩APEX,使用144Hz顯示器也未嘗不可。

1080p、1440p(2k)、2160p(4k)數據對比

▼雖然不打算用4k的電視玩這些遊戲,但還是測試了一下,匯總後可以發現,同樣的設置,以1080p的幀數下計作100%,那麼升到1440p(2k),幀數只有7成左右;而到了2160p(4k),幀數將不到4成,4k解析度對顯卡性能的要求是想當高的。

反鋸齒設置對4k幀數的影響

屏幕里的像素點都是垂直和水平排列,因此在顯示傾斜或者曲形的物體時就會出現鋸齒,俗稱「狗牙」。反抗鋸齒(Anti-aliasing)即為」抗圖像摺疊失真「,就是指對這種物體邊緣邊緣進行柔化處理,讓圖像邊緣看起來更平滑更柔和,使畫質效果更好,消除多邊形結合處的錯位現象,降低了圖像的失真度。

RTX2080在2160p(4k)下遊戲表現如何,先來看看上表中白底的遊戲:孤島驚魂、刺客以及古墓麗影:暗影,這三款遊戲的反鋸齒設置為時間抗鋸齒和TAA之類,這種反鋸齒對資源佔有率不高,即使關閉,幀數也不會提高太多。所以這三款遊戲的4k解析度下最高畫質的幀數即為40~60幀左右。

灰底的遊戲反鋸齒設置多為SSAA和MSAA,佔用資源比較多,如果你的4k顯示器不算非常大,像素點密度比較高(根據狗牙出現的原理,解析度越高,狗牙現象越不明顯),完全可以降低或者關閉反鋸齒設置,來提高幀數。現在這幾款遊戲的幀數範圍在30~40左右,關閉以降低或者關閉抗鋸齒設置提高到50~60幀不成問題,具體提高比例可參考下文中《反鋸齒那些事》章節。

pj247:RX590能贏得了持續了三年的甜點顯卡之戰嗎?再聊聊反鋸齒和補幀技術那些事?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總之RTX2080算是一款可以在高特效下進行4k遊戲的入門顯卡吧!


光線追蹤(DXR)和深度學習抗鋸齒(DLSS)居然是一對好CP

圖靈顯卡的2個特技包就是光線追蹤(DXR)和深度學習超級採樣抗鋸齒技術(DLSS)。

▼3DMark的Port Royal可以來進行DXR測試,默認使用的是2K解析度,RTX2080跑出了6118分的成績,不過幀率只有28FPS,算不上非常流暢。

▼戰地5支持DXR,可以看到沒有開啟DXR時,水坑的倒影里可以看到一些樹木的倒影,但有些樹木並沒有倒影,不能反映出完整的客觀景象。DXR開啟最高質量:水中的倒影完整了,而且還能看到光線射到水面的效果,非常真實。

光線追蹤對資源的佔用還是非常厲害,一個解決方案就是就是DLSS,即深度學習超級採樣抗鋸齒技術,用該技術替代之前的抗鋸齒技術就可以大幅度減輕GPU負擔,從而提升幀數,這時再開啟光線追蹤技術,幀數就不至於掉的太慘了。

▼3DMARK中也有DLSS的測試,而且就是用Port Royal來做的對比測試,上面提到2k解析度下Port Royal的幀數為28.31,開啟DLSS後提高到了41.03,勉強可以看了。做了3個解析度下的測試,可以看到解析度越高,DLSS的效果越好,不過4k下只有13幀,即使開啟DLSS後幀數基本翻了一倍,也就只有25幀,高解析度下對顯卡性能的要求真是太高了。

▼由於戰地5沒有Benchmark,就通過地鐵:離去測試下DXR和DLSS對實際遊戲的影響。1080p解析度下(畫質為Ultra),幀數為78.89;開啟DXR後下降到65.20,下降幅度為17.35%。而在1080p解析度下無法開啟DLSS。

▼1440p解析度下,不開DXR幀數為62.44,開啟DXR後幀數下降到48.75,下降幅度為21.93%。開啟DLSS後幀數恢復到58.18幀,算是基本恢復到不開DXR的水平,不過看幀數的曲線波動非常大。

感覺地鐵:離去的這個Bench涉及DXR的特效應該不太多(DXR只開到high),戰地5開啟高質量DXR幀數的降幅要高的多,只是沒有Benchmark不太好下結論。

DLSS訓練網路運行於NVIDIA的超級計算機上,而非你的顯卡,只不過通過GFE下載了這個遊戲DLSS網路權重參數,可以用非常低的性能開銷復現了超算結果,這就是NVIDIA為什麼要在Turing顯卡上引入Tensor Core的原因。這同樣意味著,每一個遊戲都需要事先跑出自己的DLSS網路,然後由NVIDIA通過GFE軟體分發給玩家,所以這也是為什麼非Turing顯卡不能使用DLSS的原因。

根據上面的DLSS原理,選擇給那款遊戲加DLSS完全由NVIDIA決定了,這樣NVIDIA就把DXR特效和DLSS開始捆綁銷售,能支持DXR的遊戲才有DLSS。

解析度越高,DLSS作用才越明顯,現階段和DXR組隊的作用還是可以的,如果DLSS單獨作為一種反鋸齒方案就不太實用了吧。


主機RGB光效

▼關於光效,很多人會說看久了就會煩,也許確實如此吧!但反過來想,如果你的硬體不支持光效想看可是看不到的;硬體支持光效,不想看倒是可以關閉的。當然我這套主機,散熱器和SSD的光效不能通過軟體關閉,不過好在不能關閉的燈效還算很低調。

▼MasterFan MF120R ARGB風扇以及風影A400 RGB散熱器的光效。

▼影馳RTX 2080 GAMER顯卡可以使用Aurora Sync來調節不同的燈光模式,下面演示幾種,可以看得側面的光效很豐富,風扇面也有個似「5」形狀的燈帶光效。

▼顯卡背板面的三叉戟標識也是有光效的,當然從面積比較小,不過也算實現了三面光效。

▼主板異行邊的英文字也是有RGB光效的。

▼從上方看機箱頂部的MasterFan MF120R ARGB燈效。

最近看到很多人購入放光滑鼠墊,我也想嘗試一下,最後選擇了酷冷至尊MP750發光滑鼠墊。

▼這款滑鼠墊共有三個尺寸可選:M(370×270mm)、L(470×350mm)和XL(940×380mm)。我不喜歡把鍵盤也壓在滑鼠墊上,所以就選擇了L號,相當於中號把。

▼取出滑鼠墊後發現呈圓筒狀,原來裡面有一個紙筒撐在內里,畢竟滑鼠墊上有電器元件和LED燈帶,這樣做保護性應該更好些吧。

▼470×350mm的尺寸對我完全夠用了,滑鼠墊整體為全黑色,邊上有一個紫色六邊形,應該是簡約版的酷冷LOGO。據說墊子表面有防水塗層,不會滲水,如果髒了也可以用水進行清洗,我暫時還沒有試過。

▼滑鼠墊的背面使用了橡膠材質來防滑,正面的觸感是蠻細緻的感覺。

▼附件方面只有一個1.2m長的Micro USB 介面黑色編織數據線。

▼滑鼠左上角是燈效控制器,通過Micro USB 供電,上面的有一個圓形的按鈕對燈效模式進行循環切換,當然也有專用的驅動程序,不過燈光模式一共有三種,用按鈕控制也不麻煩。控制器背面有型號參數,可以看到供電規格為5v/100mA。

▼這款RGB軟墊採用導光管包邊的方案來實現環繞燈,可以看到導光管是被線固定的。

▼數據線的USB 介面是紫色的,也是蠻特殊的。

▼燈光效果還可以,亮度偏柔和不會刺眼,不過實現不了彩虹效果。


總結

因為戶型的關係,PC主機和電視機成為了鄰居,順理成章的PC要兼職做HTPC,遊戲主機了,能者多勞吧。HTPC一般會作為家裡的第二台主機,一般不會上太高的配置,也就很難勝任4K遊戲的工作了。而我這種方案就可以完全省去HTPC,把錢都花在一台能勝任多種工作的PC主機上。

電視玩遊戲,我還是喜歡RPG,球類以及格鬥力遊戲,FPS或者策略類的遊戲還是老老實實在自己2k的顯示器上玩吧。RTX 2080滿足我這種需求完全是沒問題的。其實通過上面的測試可以看出,RTX 2080也是能滿足高特效4k下的單機遊戲大作,當然只能說是剛剛滿足吧。影馳這款GeForce RTX 2080 Gamer 顏值、燈效都是不錯的,性能也是超過了公版,不過要注意下顯卡的尺寸,太小機箱可能就裝不下了。

實測遊戲中的功耗在350w~400w左右,當然如果超頻平台,功耗肯定會更大一些,官方還是建議使用額定650w的電源。所以選擇一款600w以上的電源更安全點。安鈦克HCG系列電源尺寸不大,對機箱的兼容性非常好。但要注意線材上額外配置的濾波電容,雖然能提高供電品質,但也造成了包裹部分比較硬,理線的難度也提高了。

Masterbox NR400機箱又是酷冷最熟悉的洞洞流風格設計,機箱體積設計的比較小。作為一款採用玻璃側板的機箱來說,價格也還算可以。散熱也算是其最大的優勢了,前面板採用全網格設計,如果在前面放置RGB風扇,光效和玻璃相比也不會差太多(當然我是個低調的人,沒有這麼做)。但是不配備額外防塵網的話,還是要做好經常打掃的準備。

前面說了卧室太小放不了主機,但是最近因為某些特殊的原因,還是得做一個卧室主機的方案,好難,不過現在也算有思路了,攢好了,再給大家報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