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不胖跟營養素攝入比例有一定關係,但最關鍵的還是攝入的總熱量。

比如正常人一天所需的熱量是1500大卡,而我吃了2000大卡,那麼多出來的500大卡熱量身體一般不會浪費,直接變成脂肪儲存在脂肪細胞中,只是代價有所區別。

比如攝入200大卡碳水化合物,如果身體利用不了變成脂肪堆積,因為碳水轉化需要一定成本,也就是需要一定的熱量,所以實際只能儲存150大卡左右的脂肪,而蛋白質結構複雜,成本更高,差不多得浪費一般的熱量。而脂肪因為和身體脂肪結構相似,合成起來就很簡單,200大卡熱量差不多可以儲存190大卡的熱量,所以脂肪更容易變成身體脂肪。

當然並不是說多吃脂肪就一定會長胖,什麼吃多了都會長胖,關鍵是脂肪熱量轉化率最高,身體沒有什麼緩衝機制來應付脂肪,而且身體脂肪儲存潛力很大,因為脂肪含水量少,供能多,不容易引起體重的增加,儲存上限也很高,所以身體很喜歡儲存脂肪。

總結來說胖不胖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你長期是攝入熱量超標還是攝入熱量不足,與你吃的什麼關係並不大。有些人天天吃炸雞漢堡也不長胖,因為他控制了攝入量,只是吃這些東西一般人很容易錯誤低估了熱量,而有種我每天都吃的很少但還是很胖的誤區。

還有為什麼說多吃碳水體重容易上升,其實是因為體內糖原的儲存,我們1克糖原可以儲存3克左右的水,所以儲存100克糖原體重就增加了400克,而脂肪幾乎不含水,所以我們儲存400克脂肪差不多才長一斤左右的體重。

很多人就覺得多吃碳水容易胖,吃脂肪不容易胖,還有各種文章誤導大眾,把碳水說的一無是處,其實原理並不複雜,就因為一般人只關心體重秤上的數字,所以可以在這方面大做文章。


脂肪的熱量是1克9千卡

碳水化合物的熱量是1克4千卡

所以……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