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去了故宮看卡地亞大展,5個小時才算是粗略看完,到家以後倒頭就睡,果然是年紀大了。無論是卡地亞還是故宮這次都拿出了十足的誠意,展品之豐富,段位之不凡,絕對值得你炎炎夏日去到人山人海的故宮看上一看。還是老規矩,挑著有意思的和大家分享。

卡地亞此次帶來了一件半翡翠引起了我的注意,為什麼是一件半呢?因為一件是實物,另一件只有圖片,並非人家卡地亞小氣,而是這件實物「早已消失在人海」,只留下一張珍貴的照片。

不過是兩件翡翠,相比卡地亞奢華的各類珠寶,實在不算耀眼,但怎麼就吸引我了呢?話說,這兩件翡翠分別屬於兩位傳奇女性,一位是民國第一外交家顧維鈞的夫人——民國社交名媛黃蕙蘭,一位是最富有的女繼承人——芭芭拉·赫頓。

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人,怎麼會讓我聯繫在一起呢?原因就是因為這兩件翡翠都出自民國時期北京珠寶行的一位傳奇人物——「翡翠大王」鐵寶亭。且聽我慢慢道來。

一把火燒旺珠寶市大街

乾隆四十五年(1780),陰曆五月十一日,正陽門外大火,燒了民房4107戶,傳說「火燒旺地,自這次失火後,珠寶市這條街上的紅貨才興旺起來。」

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廊房頭條

舊時稱珠寶玉器業、首飾業為紅貨行。首飾作坊和買賣金銀首飾的店鋪在珠寶市街上較多,玉器作坊和玉器店鋪在廊房二條較多。珠寶玉器和金銀首飾於乾隆五十年(1785)前後,在珠寶市和廊房二條一帶逐漸形成了商業街市。

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軍火燒前門大柵欄,波及廊房頭條、二條、三條和西河沿,大火燒了三個來月。1901年,在簽訂賣國條約——《辛丑條約》後,大柵欄、廊房這一帶的店鋪重新開業。

民國四年(1915),這條長不到300米,寬不過8米的狹窄街道成為了北京城珍珠、寶石、玉雕、翡翠的薈萃之地,招引來國內外的達官貴人、富商大賈,外國人稱廊房二條為「Jade Ware Street」。

插個題外話哈,你知道玉器行的祖師爺是誰嗎?

北京玉器行會於乾隆五十四年(1789)建立,丘長春被玉器行人尊為祖師,這個丘長春不是別人,就是鼎鼎大名的丘處機,因為他擅長治玉的各種技藝,人們都說他「掐金如面,琢玉如泥」,皇帝請他掌管造辦機構,死後給他修廟,題匾為「萬古長春」。

是不是有點意外?

買珠寶是「非鐵不買」

在廊房二條玉器街上最大的珠寶玉器店是德源興,經理是鐵寶亭,回族人,人稱「鐵巴」(巴為回語尊稱,相當於「爺」的意思),外號「翡翠大王」「鐵百萬」。主顧有孔祥熙、宋子文、白崇禧、馬鴻逵、顧維鈞、周佛海等,這些人買珠寶是「非鐵不買」。

鐵寶亭膽大心細,有魄力,敢於收購高精尖的貨,但他外表卻像個鄉巴佬,是位傳奇的人物。

鐵寶亭雖不開玉器作坊,但他常年養著兩名玉工高手。他買來一件翠料,成色極佳,但一側有疵點,大為減色,玉工為之剔出疵點,製作成麻花鐲,完美無瑕,式樣新穎靈巧,20世紀30年代以四萬銀元賣給杜月笙,杜妻又將它送給了宋美齡

宋美齡一直珍藏,在1997年於紐約舉行的100歲誕辰生日晚會上,人們都看到她戴在手上。

一張圖片,牽出民國第一外交夫人黃蕙蘭與猶太富商的斗石案

黃蕙蘭,顧維鈞的第三任夫人,「爪哇糖王」黃仲涵的女兒,是銜著金湯匙出生的白富美,精通法、英、荷等六種語,天生富有交際的才能。

作為外交官的夫人,在黃蕙蘭看來一定要穿著大方漂亮,這是為國爭光,是國人在外的臉面。

善於穿衣打扮的她,偏愛翡翠,無論是白金漢宮的宮廷舞會,還是杜魯門總統就職的典禮,她每次都是光彩照人,讓人賞心悅目。她搭配的中國翡翠和絲綢也常常引起爭相模仿。

在與顧維鈞離婚之後,黃蕙蘭搬到了美國紐約,大部分翡翠藏品也因世事變遷和幾番被盜,而逐漸地煙消雲散。

蕙蘭臨死前出版了《沒有不散的筵席》的英文傳記,為自己紙醉金迷的生活划上了句號。

說起黃蕙蘭和珠寶大王的翡翠情緣,還得先從鐵寶亭賣給她父親——「糖王」黃仲涵翡翠項鏈一事說起。

北京保利2011年春拍上拍了一件清宮翡翠珠鏈,成交價2300萬元人民幣。是鐵寶亭自溥儀家族收購到一串翡翠朝珠,根據民國十八年版的《故宮物品點查報告溥儀取物帳》第三編第四冊中記載,當時確有溥儀從養心殿中取走兩串翡翠朝珠的記錄。之後鐵寶亭將這串朝珠改製成兩串翡翠珠鏈,出售給了黃仲涵。

黃仲涵項鏈

黃仲涵購得這兩串翡翠項鏈後,將它們分別送給了正室所生的兩個女兒黃琮蘭和黃蕙蘭。這條「黃仲涵項鏈」就是當年送給長女琮蘭的那一件。

1925年,黃琮蘭與簡崇涵的兒子羅勃·簡在北京迎娶名門望族出身的佛姬兒·夏為妻,黃琮蘭將這串翡翠項鏈作為訂婚賀禮贈與了兒媳佛姬兒。

照片拍攝於1929年,黃蕙蘭佩戴的翡翠項鏈極有可能是她父親送給她和她姐姐一人一條的那個

卡地亞展廳一角擺放的照片

此次卡地亞大展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展示了一張小圖片,稍不留神就很有可能錯過了,畢竟在滿是金光閃閃的寶物面前,一張黑白照片確實沒那麼吸引人。

但正是這張照片,不僅講述了一段黃蕙蘭與猶太富商斗石的經歷,還引出了一段黃蕙蘭百萬買翡翠的故事,更奇怪的是女主自傳記載和卡地亞檔案記錄的時間產生了偏差,給這件翡翠的來源又蒙上了一層懸疑色彩。

1931年,在上海舉辦的一次歡迎酒會席間,黃蕙蘭主動向猶太富商維克多·沙遜提出賭額為1000美金的斗石賭局,二人當時皆藏有出自清宮的翡翠珍品。

後來為黃蕙蘭贏得這次賭局的是一枚核桃大小、純凈無暇的翡翠青椒。

黃蕙蘭獲得翡翠青椒的經過,僅見於自述:鐵寶亭曾因受到同行惡意攻訐,被北平市長下令拆除加高後的店鋪,走投無路之時,幸得黃蕙蘭襄助風波才得以平息。

出於感激,鐵寶亭向黃蕙蘭出示了這顆翡翠青椒,並告知這件珍寶為溥儀出宮所攜之物,是乾隆皇帝為撫慰香妃想吃當年在氣候寒冷的北京長不出來的青椒,乾隆特降旨雕制的。

小編翻閱了黃蕙蘭在《沒有不散的筵席》中的「實際上是中國的第一夫人」這一章節,163-165頁中記錄到,在她獲得這場賭局的勝利後,委託路易·卡地亞將其製成吊墜,並配以總重達25克拉的鑽石吊墜扣。

從自述中的記錄可以推斷出翡翠青椒送到卡地亞的時間是在1931年之後,但是現存卡地亞檔案中的翡翠青椒影像記錄的時間則是1926年,或許這段難以自洽的故事暗示著這枚翡翠青椒的獲得經過存在需要被隱去的曲折情節。

在黃蕙蘭移居美國後,翡翠青椒曾被短暫出借給華盛頓史密森尼博物院展出。黃蕙蘭萬年居住曼哈頓島,這枚吊墜被保存在紐約的銀行保險柜中,在她去世後,便湮沒世間,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卡地亞花2個億回購的翡翠項鏈,試問哪個不想要呢?

昨天看完展我發了個朋友圈,我說展廳里這麼多寶貝,我也不貪心,只想要一件,那就是這串翡翠項鏈。可見我對它是真愛了。

無論是水頭,還是顏色,關鍵是沒有瑕疵(至少我這雙肉眼沒有看到),遠高於同場故宮展示的翡翠飾品,不信可以親眼去看看,相信你也會極想擁有。

1930年前後,鐵寶亭天價購得兩塊翡翠色料,皆出自一塊名為「藍水綠」的緬甸產翡翠原石。「藍水綠」因品質絕倫、毫無瑕疵,至今仍被珠寶同行視為傳奇。

鐵寶亭用其製作成一條由27顆葡萄粒大小翠珠串成的翡翠項鏈,當時估價5萬美金,一位父親買下後並委託卡地亞製作成由紅寶石、鑽石和紅寶石絲穗組成的華麗款式,送給自己的女兒作為結婚禮物。

圖片中的芭芭拉戴的就是這條項鏈

這個女兒就是美國社交名媛芭芭拉·赫頓。芭芭拉·赫頓是美國零售業巨子弗蘭克·溫菲爾德·伍爾沃斯的外孫女,被稱為當時世界上最富有的女繼承人。

這條項鏈後被芭芭拉贈予童年友人路易莎·馮·艾琳,後者嫁入姆季瓦尼家族,這條項鏈也被稱為赫頓-姆季瓦尼翡翠項鏈。

改制後的紅寶石絲穗部分現已不存,不過當時的設計圖稿則由卡地亞檔案館保存至今。

在這次卡地亞大展上,這串翡翠項鏈和另一枚芭芭拉1934年委託卡地亞製作的翡翠蛋面戒指,以及兩件翡翠的設計圖擺放在一個櫃檯,千萬不要錯過哦。

圖片來源於蘇富比官網

1988年,這條項鏈由蘇富比公司拍出,以200萬美元成交;1994年,再次通過蘇富比拍賣,成交價飆升至420萬美元;2014年,卡地亞以創下翡翠首飾交易紀錄的巨資——2億1400萬港元 (約1億7千萬元人民幣)回購這條翡翠項鏈,將其收入卡地亞典藏。這條翡翠項鏈,兜兜轉轉85年,被卡地亞典藏,也算是一樁幸事了。

文章轉自互聯網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