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泰禾依然是新聞不斷,泰禾集團副總裁餘智晟自上週起失聯,手機處於“無法接通”狀態。據經濟觀察網報道,餘智晟從4月8日起就已經失聯。據說,明星職業經理人、泰禾執行副總裁張晉元正在走離職流程,而泰禾集團設計中心總經理王峯也提出離職,其實一個公司走幾個人並不奇怪,讓人注意的是,今年以來,泰禾高管離職、裁員風波、發不出工資傳聞引起了不小的影響,儘管泰禾一直在撲火,但火勢蔓延正盛,大概也只能如此了。

這一切都夾雜在泰禾動盪時期的債務壓力傳聞之下,老闆黃其森開始甩賣資產,在規模擴張情勢下,泰禾債務壓頂未來將何去何從?

對於泰禾,高大上的院子風格的確引領了北京的一股中式熱潮,泰禾的發佈會也一向以標杆示人,大場景、大明星、重量級的場地,都可謂大手筆,與院子的豪氣倒也相得益彰。然而一切華麗的背後卻都是瘋狂擴張下的隱憂。

多年前,泰禾就一直深受“資金鍊斷裂”傳聞之苦。而這一切的緣由均來自於江湖盛傳的“泰禾激進拿地”,我也深信此傳聞絕非空穴來風,因爲普遍都會因急躁冒進而付出代價。而泰禾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地方品牌一躍成爲全國馳名品牌,或許正是應了“樹大招風”那句話,關注度高,壓力也就更大。

泰禾集團不僅僅涉獵房地產,在其他很多領域也都有投資。泰禾的戰略憑藉“院子的戰爭”讓泰禾集團一炮而紅。泰禾從快馬到黑馬,一路狂奔。泰禾無論如何也無法迴避這些年來跑馬圈地引發的外界質疑,普遍認爲該公司屬於典型激進派,拿地動作均很大,而且價格相對較高。“我們不是在傻拼,是對市場準確判斷後,才堅定去拿地。”面對拿地激進的質疑,泰禾集團董事長黃其森表示,公司拿地計劃是有前瞻性的。

激進不是什麼好詞,在某一個階段可能被當成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然而隨着市場的調整,激進有可能成爲壓垮你的稻草。在房子是用來住的而不是用來炒的這個定位指導下,如今市場大相徑庭,很多炒房者已經賺了盆滿鉢滿,很多人也紛紛拋售退場,加上房子迴歸居住屬性後,其實房地產瘋狂的時代已經結束了。那麼激進可能換來的就是資不抵債,必然會付出代價。

房地產集中度越來越高,就像有錢人越有錢一樣,大房企賺錢的本事形成了虹吸效應,讓中小房企困境更加艱難。我們都知道,過去開發商們爲了追求規模化,不惜一切代價舉債拿地甚至地王,最後又趕上房地產調控,限購限售限價等政策讓過去衝動的開發商陷入了尷尬境地。資金成本上漲,負債率持續走高。

房地產開發屬於資金密集型行業,對資金需求較大,因此房地產企業的融資能力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其發展前景。如果市場調控繼續,那麼此前一些高負債企業就可能處在資金鍊斷裂的邊緣上,大有飲鴆止渴之勢。

在中式豪宅把握上有獨到之功的泰禾,卻在市場運作上沒有做到中庸之道,而是以激進之勢跑馬圈地。黃其森曾對外宣稱,中國房地產的黃金十年纔剛剛開始,泰禾要在三到五年做20-30個泰禾廣場,甚至定下了“學習萬達,趕超萬達”的宏偉計劃。就連大佬強哥都唏噓不已,“黃總有點瘋!”

中國經濟網稱,賣不動的“院子”、人心漸散的管理層、惡化的財務數據、融資渠道不暢、連遭國際評級機構降級……對規模的渴求讓泰禾集團高歌猛進,然而重兵佈局的北京高端項目遭遇了“滑鐵盧”。泰禾的負債率曾一度高達546%,而不少企業就被高負債壓垮了。似乎在泰禾的字典裏,按照他們的經營邏輯,高負債並不是什麼可怕的詞彙,只要週轉夠快,一切就都不是問題。黃其森對於這種擴張的篤定來自於:“泰禾90%以上的項目基本上都做到拿地7~8個月就可以開盤銷售。高週轉能夠有效地規避政策風險和市場風險。我們的策略是不捂盤,以抵抗市場波動帶來的風險。”

如果市場一直能像黃其森判斷的那樣倒也還好,可是顯然他太樂觀了。2018年,在愈發收緊的調控政策下整個房地產市場下行明顯,尤其是泰禾重倉的北京。定位高端或改善型需求的泰禾項目銷售速度並不樂觀。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泰禾以犧牲資產負債率的上升換取快速擴張的步伐,從而成就業績的暴增,或許這就是泰禾“大刀闊斧”式的“陰謀”?而此種泰禾速度恐怕也只有泰禾自己玩得開,吃得消。

4月12日晚間,泰禾集團發佈2018年年度報告。年報顯示,2018年末,泰禾集團經營性現金流爲正;資產負債率同比下降0.95個百分點,淨負債率同比大幅下降90.15個百分點,負債水平持續穩步下降。

一財網報道說,泰禾目前處於多事之秋,正積極出售項目換取資金回籠。從3月22日開始,泰禾接連5天發佈公告,陸續出讓杭州蔣村、茵夢湖、漳州資產包給世茂,其股價也在一個月內翻倍上漲。4月1日,泰禾又發佈2019年利潤分配方案,擬向股東每10股轉增10股,同時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2.2元(含稅)。在資本市場的一系列動作,表明泰禾急於解決目前的困境。

“我對2019年的房地產市場不太樂觀,雖然政策有一點放鬆的跡象,但限價大幅放鬆的可能性不大,穩房價還是核心訴求。”融創孫宏斌說,今年融創拿地會非常小心,最近土地市場開始偏熱,拍賣溢價比較高,但銷售市場沒那麼樂觀,售價大幅上漲的可能性是比較小的。

融創也曾被稱作激進的旗幟,如今已經調低了預期。一直狂奔的泰禾能否認清形勢,通過變賣資產、減少拿地等方式來降低槓桿,讓淨負債率有所下降,從而扭轉資金鍊緊張傳聞呢?我們拭目以待。

每天全國各大城市新房二手房數據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