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魅力:需畢生追求的文化符號

人格價值,足以體現人生的境界——就是在不斷探索與實踐中,不斷追求人生終極目標的過程……

人格,是一種獨立於人的外貌和才能之外的關於思想和世界觀的修鍊,是一種對於人性的震撼、導引和嚮往。

一個人可以相貌不驚,才智平平,無功可炫,無能可顯,但在人格上卻可以卓然而立,楷模於萬眾……

細想,人格這個詞是造得很準確的——

人格如寫書,作者要按格填字,不能亂,編輯才好改,讀者才好看一樣;人格亦如寫詩,要有格律,具有格律與韻律的詩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詩。

那麼做人呢?也是需要有一定的人格制約的。

做好人難,做偉人難,好比格律詩難寫。因為,那是一個更高的做人標準,是凡人難以企及的精神境界。

當然,社會上也有不合格的人,就像我們常於報刊上看到的一些粗俗幼稚的散句,當然就算不得詩了。

人格價值,足以體現人生的境界——就是在不斷探索與實踐中,不斷追求人生終極目標的過程……

我們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人生旅程, 就看自己怎樣去把握。

這個世界固然複雜與多變, 我們想要成功,就必須耐得住寂寞。無論身處的環境是多麼複雜,物質利益多麼誘人,我們都要保持住獨立的人格,給自己留出一片純凈的天空……

人生,就是一個過程,成敗都在於自己。

我崇尚精神獨立,永遠都需要保持獨立的人格。

緣於人世間有太多的困惑,當我們的事業遇到挫折的時候,當無人理解的時候,當自己不知道該怎樣面對困頓的時候,最終還是要靠獨立的人格來支撐自己的精神境界。

成功,並不在於別人的恭維,而是自己的問心無愧……

我們必須在各種各樣的社會環境中生存。同學間、同事間、夫妻間、朋友間、與上司、與遠親、與近鄰、與路人,每個場合所應該採取的應對方式都不同,除了要充分洞察現實環境之外,沒有成熟人格,是很難適應複雜多變的人文環境的。

人類歷史上的猶太人,就是很注重自我人格修鍊與培養的民族。猶太人是十分善於應用儒家的「忍」的思想的,他們在2000多年的受迫害中所積累的忍耐精神,應用到今天猶太人的商務活動乃至處世哲學中,獲得了非凡的成功。

中國人認為:「忍一點柳暗花明,退一步海闊天空。」

猶太人也這樣講:「人的細胞每時每刻都在變化,每天都會更新;昨天生氣的細胞,已為今天快樂的細胞所代替;酒足飯飽後所思考的問題,與飢腸轆轆時所考慮的結果有著本質的不同……

還因為,成功之路是崎嶇曲折的,「工作順利,事業輝煌」,只是我們內心美好的祝願而已,不僅現實當中難以實現,而且從邏輯思維的角度來考證,也近於荒謬,難以成立。

人生中,不盡人意的事時常會發生,我們沒有悲觀的必要,緣於失敗乃是成功必經的過程,關鍵是要有足夠的決心和耐力。

昨天的失敗,並不影響人生終極目標的實現。

失敗與教訓,是自我教育和提高人格內涵的有效途徑。因為如果缺失了耐性,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失敗者。

人格價值,足以體現人生的境界——就是在不斷探索與實踐中,不斷追求人生終極目標的過程……

猶太人曾說過,「人生是試行錯誤的過程,不犯任何錯誤的人,常常就是一無所成的人……」

猶太人經常這樣告誡自己——

不必事事苛求公平 人的心理常常受到傷害的原因之一,就是要每件事都應當公平。其實,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絕對的公平,不必事事都拿著一把公平尺子去衡量,否則就是自己和自己過不去。

設法通過自己的奮發努力來求得公平 有些看似不公平的事正是自己不成熟的觀念與言行造成的。

改變衡量公平的標準 不公平是一種進行比較後的主觀感覺,因而只要我們改變一下這種比較的標準,也能夠在心理上消除不公平的感覺。

對失敗持正確健康的態度 不要恐懼失敗,要懂得失敗乃是成功必經的過程。

人生焦點不要針對過錯與失敗 應以准遠大的目標,善待自己的過錯或失敗,不氣餒,堅忍不拔,矢志不渝。

發現此路不通時,要設法另謀出路,使自己順應環境,適應潮流;要善於伺機,巧於乘勢,等待機遇……

人格價值,足以體現人生的境界——就是在不斷探索與實踐中,不斷追求人生終極目標的過程……

人格,是一種獨立於相貌和能力之外、歷經思想和世界觀長期修鍊的結果。

人的品德有高低之分,這便是人格上的差異。

精神之力,超乎於外貌之美和才智之強,是一種精神的震撼,體現了時代意識的引領與作用。

人格,就是行有所規,言有所本,恪守尺度分寸;就是按既定的規矩做事,遵循做人的準則。

人格是精神,足以形成超越一切物質的力量。

人格是信念。信念如山在野,高山仰止;如壩擋水,波瀾不驚。信念既成,就會形成一個群體,一個民族,乃至全社會公認的道德規範,是一種偉大的精神力量。

人文歷史長河中,諸多偉人的人格魅力已超越時空的局限——

毛澤東轉戰陝北時,只是拄一根柳木棍子,在胡宗南大軍的鼻子底下卻是來去從容;

周恩來,長年日理萬機,胸懷無私無怨的大度;

陳獨秀在國民黨大牢中,面對高官厚祿相誘而嗤之以鼻的輕蔑……

我們還可以由此上溯到辛亥革命時期,義士林覺民在獄中與妻寫絕筆書時的慷慨;

林則徐虎門銷煙,行民族大義於己無欲則剛的氣節;

文天祥寧死不降,丹心昭日月的正氣;范仲淹身為朝臣,先憂後樂的忠心;蘇武十九年持節牧羊所表現出的氣節;

司馬遷身負大辱為民族修史記事的堅韌;項羽愧對江東父老時的毅然自刎;荊軻明知赴死卻仍履行千金一諾的誓言……

他們都擁有超凡脫俗的人格魅力,以及非凡的精神境界。

從古到今,無論是傳統儒家、道家學派,還是當今社會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學家,在其思想理論體系中都非常重視和強調人格魅力的社會作用,並視為人們事業成功的必需條件。

人格價值,足以體現人生的境界——就是在不斷探索與實踐中,不斷追求人生終極目標的過程……

一部中國乃至於整個世界的歷史,就是在人類創新精神的鼓舞下書寫而成的;而能夠體現這種精神的,就是那些跨越歷史時空具有非凡人格精神的歷史人物。

當我們書寫社會科學史,或從事文學創作之時,就必須充分考慮到歷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對於推動社會發展的影響與作用。

文學、史學是人文科學,社會學更是人文科學。

人格,通常我們稱之為人品。與一個人的素質、情感、政治傾向、行為模式、人生態度有著密切關係。

被稱為世界人格研究學第一人的哈佛教授歐爾波特,運用現象學中的觀察法研究人格的問題,提出了成熟人格的六要素——

自我意識的擴大 嬰兒時期的我們只知道愛自己,不久,自我意識擴大到母親、朋友身上;待成年以後,不管是誰,對於自己的衣服、金錢以及所有物品,都會產生自我擁有意識。

這種意識還會擴及到職業、家庭,甚至擴大到所屬的集團、地域社會,乃至於整個國家,此即成熟人格的表徵之一。

人格價值,足以體現人生的境界——就是在不斷探索與實踐中,不斷追求人生終極目標的過程……

和他人的密切聯繫 由於自我意識的擴大,對於周圍的人也能建立親密關係及同屬感,懂得尊重對方,寬容對方,即使是男女之愛,除了被愛之外,也渴望愛他人,懂得包容對方的非成熟人格。

自我包容 將自己的憤怒、恐懼、困惑,都當作是一種自我情緒來處理;不盲目地壓抑情感,也不鑽牛角尖,沒有罹患恐懼症及強迫神經症之虞;

懂得盡量不與周圍環境發生衝突;當遭遇挫折、個人欲求得不到滿足時也具有相當的忍耐力,不會責怪他人、自艾自憐;

一個具有成熟人格的人,也會有喜、怒、哀、樂等心情的轉換,有時也會莫名其妙地憂鬱,但絕不會被這些情緒左右,始終能保持自己良好的情緒狀態。

這種情緒的穩定,是由均衡感以及自我控制能力所造就的。

對現實的感知與掌控技巧 能夠正確認知現實,而且具備解決問題的技能。雖然有高度智慧的人,不一定都是具有成熟人格的人,但是,智慧卻是成熟人格不可或缺的第一要素;

擁有超強的工作能力,也與把握正確的認知、掌控技巧同樣重要。

自視客觀——洞察和幽默 以自我為對象,客觀地評價,也就是說要真正地洞察自己、了解自己。

很多人總是認為,自己很了解自己,其實真正能了解自己的人尚屬鳳毛麟角。

除了洞察自己之外,還要有幽默感……

人生就像一場大戲,能夠客觀地內視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同時以幽默的態度面對人生中的起起落落,才是成熟人格的表現。

統一的人生哲學 將自己的人生當作有意義、具有統一目標指向的人生哲學,才能夠擁有非凡的人格魅力。

人生哲學,是我們的政治信仰、生活信條、人生目標的綜合構建。即把什麼當作最高的人生價值,應該以哪種方式生活的問題。

具有正確的人生觀、堅守高尚的情操及良知,是成熟人格的最基本條件。

人格價值,足以體現人生的境界——就是在不斷探索與實踐中,不斷追求人生終極目標的過程……

我們總是在各種社會環境中生存,而缺失成熟人格,是很難適應這些複雜的生存環境的。

人格,通常我們稱之為人品。它與一個人的文明素質、情緒傾向、行為模式、品德習性、人生態度等密切相關。

具有自己獨特的人生觀,是成熟人格的必備條件。

在《現代漢語詞典》里,感謝和感恩的釋義是相同的——對別人給予的幫助,要用語言或行動來表示感謝。

從這個意義上講,學會感恩圖報,既是一個人具有良好道德情操的表現,也能反映出社會精神文明的現狀。

一個生命的降臨,就生活在感恩的世界中——

是父母含辛茹苦地撫育與呵護,讓我們健康成長;是老師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奉獻精神,引領我們掌握了人類的智慧結晶;

夫妻之愛,讓我們攜手走過婚姻的冬夏春秋;朋友之情,推動我們的事業步入輝煌,燦爛一生……

人格價值,足以體現人生的境界——就是在不斷探索與實踐中,不斷追求人生終極目標的過程……

如果只是在口頭上說做人做事要學會感恩圖報,恐怕沒有誰會反對。但是,在現實生活中,若要表裡如一、真心誠意地學會感恩圖報,卻並非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

長期以來,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社會倫理道德評價體系,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出現了歷史的斷層,感恩這樣一些傳統美德觀念淡薄,人與人之間毫無信任可言,充斥著赤裸裸的商業關係……

要從根本上消除這種社會倫理道德的錯位,需要全社會付出長期的努力。

在一些人的眼裡,現代社會是金錢社會,人際交往只需「以錢動人」,不再需要感謝恩,以致使傳統美德成為社會生活中的稀缺資源。

孟子曰: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

我們就應該擁有這種精神——面對金錢,不趨炎附勢;面對世俗,不隨波逐流,堅持自己的人生觀點……

清譚嗣同死前留下「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豪邁詩句,表現出捨身報國的英雄氣概和超凡的人格魅力;

戰國時的屈原是楚國貴族中的傑出人才。他精通歷史、文學與神話,洞悉各國形勢和治世之道。

司馬遷《史記》說他是博聞強志,擅於辭令。屈原20多歲就做了楚懷王的左徒,但由於其性格耿直加之他人的讒言與排擠,屈原逐漸與楚懷王與子蘭政見不合而遭疏遠流放。

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屈原,擁有獨立的思想、高尚的人格,不願與統治者妥協苟合,九死無悔的高尚人格與氣節。

一個人是否擁有人格魅力,就看其是否擁有獨立的思想和人格,能夠明辨是非;不趨炎附勢、不阿諛奉承;榮辱不驚,始終堅持自己做人處世的原則……

人格價值,足以體現人生的境界——就是在不斷探索與實踐中,不斷追求人生終極目標的過程……

在心理學中,人格就是指人的個性,即每個人不同於其他人性格特徵的總和。

心理學的觀察角度和側重點是人們自然的心理活動和生理活動。且總是從人的生存、發展,或是精神上來描述人格;

人格,是我們自身存在的最終價值所在。

當我們追求的功利隨著時間的流逝,僅僅以符號形式存在時,人格,便成為衡量一個人自我成就的標準。

現實生活中,許多成功者其實都具有某些共同的人格特徵——

準確地認識現實 自我實現者能夠採用客觀的態度去認識自己、認識他人、認識周圍世界,因而能夠不帶任何主觀偏見看待現實,能夠按照事物的本來面目來認識與發現事實的真相。

由於自我實現者的認知主要受成長動機的驅動,存在認知,而不是受缺失動力所驅動,即缺失認知。

當我們的人格存在缺陷時,我們的認知活動就會形成靶向效應,就難以顧及其他事物,因而不能客觀、全面地認知世界。

人格價值,足以體現人生的境界——就是在不斷探索與實踐中,不斷追求人生終極目標的過程……

自我實現者主要是受求知、自我實現等目標需要所驅動,因而能夠客觀地把握現實,不受主觀需要的干擾。

寬容和悅納自己、他人和周圍世界 自我實現者能夠承認和接受任何事物,具有積極與消極兩個方面的事實;

他們不否認任何人和任何事物都有消極一面, 因為較大的寬容性使得他們知道自己的長處, 懂得承認自己的不足,因而能夠悅納自己。

自發性、單純性和自然性 自我實現者坦率、自然,傾向於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行為具有自發性。

他們有什麼想法,就講什麼;他們有什麼感情,就表達什麼;他們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他們不矯揉造作,完全按照自己的本性做事。

以問題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 自我實現者不以自我為中心,而事以問題為中心;

他們一般不會關注個人,而以工作、事業為重;能夠全力解決問題,實現自己的目標;對他們來說,工作不是為了金錢、名譽和權利,而是一種很純的享受。

具有超然於世的品質和獨處的需要 自我實現者是自我決定,自我負責的個體,他們不依賴他人,不害怕孤獨.常常主動追求獨處的環境。

有較強的自主性和獨處性,超越環境和文化的束縛 自我實現者,更多地受成長動機驅動, 因而能夠擺脫對外界環境和對於他人的依賴, 懂得獨立自主地選擇自己的人生目標。

具有永不衰退的欣賞力 自我實現者具有反覆欣賞的能力。在他們眼裡,每一次朝陽都是那麼燦爛,每一個嬰兒都是那麼令人愛憐;每一朵花都是那麼美麗,馥郁……

他們帶著好奇、敬畏、喜悅和天真無邪的心理去欣賞和體驗某些陳舊的東西,以及例行公事式的日常生活。

人格價值,足以體現人生的境界——就是在不斷探索與實踐中,不斷追求人生終極目標的過程……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