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日本士兵被共產黨俘虜後,經過教育轉化,曾寫下這樣的一段話:“爲使日本的勞動大衆從野蠻的軍國主義統治下解放出來, 就非踏着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的道路前進不可,我決心爲此貢獻自己一切”。

這個人叫小林清,1939 年被八路軍俘虜。他是一名機槍手,曾抱定“死不投降”的決心,還曾試圖刺殺八路軍領導。他曾是個“冥頑不化”的頑固分子。可是,當他進入一所設在延安卻叫做“日本工農學校”後,他的思想發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轉彎,不但寫出了文章開頭的那段話,還參加了八路軍,投入到抗日戰爭的行列中。

“日本工農學校”到底是個什麼學校,它爲何會設在革命聖地延安?而且竟有能感化日本俘虜的魔力?

“日本工農學校”的創始人叫野阪參三,他生於1892年,曾任日本共產黨駐共產國際代表。1940 年4月,野阪參三從莫斯科經新疆祕密來到延安,化名林哲在中國活動。受到毛澤東等中共領導人的歡迎。

野阪參三先是在各類報紙上寫文章宣傳反戰思想,1940年的“五 一”國際勞動節,他和在延安的日軍戰俘森健、高山進、 市川春夫等人在八路軍總政治部敵軍工作部的幫助下創建了“在華日人反戰同盟延安支部”。

後來,由野阪參三提議,毛澤東同意,中共中央批示,1940 年 10 月在延安成立“日本工農學校”,專門負責集中教育日本戰俘。

該校秉持 “日人管日人”和“學生自治” 的原則,其根本宗旨認真貫徹中國共產黨的俘虜政策,並通過政治上的信任,物質生活上的優待 和耐心細緻的思想教育工作,以達到教育和轉化日本戰俘的目的。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後,野阪參三於當年9月初帶着該校200多名學生離開延安,返回日本。至此,延安日本工農學校停辦。

日本工農學校在教育轉化戰俘方面的成績十分顯著,從1940 年 10 月創辦時只有11名學員,而到 1945 年 8 月停辦時,在校學員的規模已超過 300 人。從1940年到1945年,先後有近500名日軍戰俘在該校接受改造,他們中的絕大部分人後來參加了八路軍、新四軍以及日本在華的反戰組織。

一個叫大谷正的學員在該校畢業後,曾寫了《我的轉變》一文,文章這樣寫道: “過去仇視中國,願爲日本帝國 主義犧牲一切的我,現在願這樣宣誓:由於我正確 理解了我們的任務和目的,我將和中國八路軍在一 起,獻身於打倒我們的共同敵人—— —日本帝國主 義,爲求得中日兩民族的解放而奮鬥。”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