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人者,人恆愛之。福人者,人恆福之。

——題記

何爲幸福呢?如何才能實現幸福或打開幸福的大門呢?其實很簡單,只需做好以下三點即可:

1,幸福的要素之一,有人愛,或愛別人。

有位作家說,人生最美好的狀態,並不是擁有一切,而是有人愛、有事做、有所期待。不知道你是否贊同。人活着,除了吃喝拉撒,這些基本的物質需求和肉體需要,我們更多的還是隸屬於精神上的快樂享受,只有這樣,我們的人生才能更快樂更充實,以便在晚年回憶時儲藏資本。

有人說愛有兩種含義,一種是愛自己,一種是愛別人。這說明,處理好與他人和自己的關係,是我們過好生活的關鍵步驟。在哲學詩畫看來,世界從來都沒有孤立的存在,比如愛,當你愛別人,別人也會用同等甚至更多的愛去愛你。世間萬物都是彼此呼應,互相反饋和回報的。

但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我們的人生幸福也是有限度的,因爲幸福的總量往往遵循能量守恆定律,但你這方面不幸時,另一方面就會幸福,其總量就像一杯水,是不會變化的。世界上那麼多人和物,我們不可能全部都愛。但是,不管怎麼說,那些與我們相逢、相識、相知的人,就是我們這一生的有緣人,我們能給予他們的,就是我們的愛。而在這種給予中,我們就會獲得幸福,明白人生的真意。

愛別人,然後被別人愛,仔細想想,我們的生活其實是很美的。能活着,吃飯,睡覺,就是一種幸福。

2,幸福的要素之二,有事做,不虛度。

要想讓人生過得有意義,就要有自己的事情做,最好是自己喜歡的事情,因爲這樣纔會更快更好的達到我們人生之目的,也會更加快樂和自信。

古希臘哲人說過,世上最大的成功就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當我們有事做了,就會感受生活的奇妙,意識到時間的快慢,不虛度,不亂爲。但有事做,並不是讓我們隨便找個事做,而是貼合自己的夢想或理想,做我們自己喜歡的事,這樣的人生才能活出精彩。

除了做自己喜歡的,另外還要堅持,不能兩天打魚三天嗮網。旅行,讀書,看電影,跑步,沉入一件事,這些都需要堅持,不去管別人的看法或議論,無論事情或大或小,只要我們堅持,就可以做大心中無愧。

3,幸福的要素之三,梳理正確的觀念。

英國詩人丁尼生說:“唯有自愛,自識自制,指引人生,才能導出神聖的力量。”這就指明瞭自我認識問題是幸福與否的關鍵,實際上也是探討人生觀與價值觀的問題。人生觀是對人生的根本看法。它不僅決定着一個人對周圍事物的態度,而且調節人的行爲、活動方向以及進行方式。

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就能夠爲大衆的利益識大體、顧大局、克己奉公,不會爲個人得失而斤斤計較,不會陷入“自我中心”而難以自拔。

有人說,幸福是一種感覺,和外在客觀沒有必然的聯繫,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是幸福的,願望實現了是幸福的,職位升遷了是幸福的,喜得貴子是幸福的……但是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幸福,我們要學會辯證地對待問題,有個溫馨的家固然是幸福,那麼誰又能說一個人的自由就不是幸福呢?有個體面的工作是幸福的,那麼誰又能說沒工作的人就不幸福呢?有錢是幸福的,那麼誰又能說窮人沒有幸福呢?說不定有些窮人的幸福指數更高!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