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自由、民主、人權」三面大旗下的陰影

(2004-05-17 21:52:10)來源:新華網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查看評論專題:聯軍虐待伊戰俘遭曝光新華網北京5月17日電新華社記者文

劍橋對於全世界來說,2004年的4月和5月,是一段永遠不能忘卻的日子。世界各地的人們看到了美軍虐待伊拉克戰俘的一幅幅喪失天良的畫面。它們如同針扎一樣刺痛了人們的神經,如同電擊一樣震顫了人們的靈魂。人們彷彿聽到了伊拉克戰俘的哭泣,彷彿看到了他們流血的尊嚴,彷彿感受到了他們無盡的痛苦……這些不堪入目、令人噁心的畫面無一不透射出道德的嚴重淪喪,文明的巨大不幸。許多國家的人始料不及的是,畫面中的「傑作」,竟是一直扛著「自由」、「民主」和「人權」大旗的美國所一手製造的。隨著虐俘醜聞的不斷展開,美國這三面大旗下的陰影在世人的心目中加速放大,越來越濃。「自由」旗幟下的為所欲為法國革命家羅蘭夫人早在18世紀就發出感嘆:「自由,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以行。」當目擊了美軍虐待伊拉克戰俘的一幅幅照片時,人們都會感到羅蘭夫人的這番感嘆是多麼一針見血。在這些照片中,有一幅顯示的是,一個年輕美國女兵手持皮帶的一端,另一端勒著一個滿臉恐懼、側卧在地的伊拉克人的脖子。在女兵的神情中,這名伊拉克人似乎只是可以任其擺布的一頭牲口。毫無疑問,照片中的美國女兵是自由的,而那名伊拉克人連直立行走的自由都沒有了,活動脖子的自由也沒有了。在其他的照片中,人們看到,那些被美軍關押的伊拉克人穿衣服的自由沒有了,連遮擋自己生殖器的自由也沒有了……美國政府一貫標榜「自由」,把美國描繪成世界上最自由的國家,甚至口口聲聲要把美式的「自由」像商品那樣在全球推廣。言必稱自由的美國人是打著「自由」的旗號侵佔伊拉克的,美軍攻伊行動的代號就是「伊拉克自由行動」。伊拉克派系領導人薩德爾誤以為美國人到來後他將擁有很大的「自由」,但他沒想到的是,自己辦的報紙在表達對美國的不滿之後遭到了關閉,在領導抗議行動後他甚至連自己的性命也受到了威脅。不少伊拉克人現在已經意識到,美國標榜的「自由」有著不同的標準:美國人的自由是「與生俱來的」,而其他國家人的自由則是可有可無的。美國所謂的「自由」就是它自己可以在世界各地隨心所欲,卻要其他國家的人民為美國人的為所欲為付出代價。君不見,美國一方面限制別國獲得先進的武器,自己卻每年投入巨資開發頂尖級軍事裝備;一方面自己擁有當今世界最為豐富的物質消費,另一方面卻動不動對不甘受到擺布的古巴等國進行經濟封鎖,剝奪它們獲得所需物資的自由,造成成千上萬婦女兒童營養不良,甚至喪失性命。美國向來以「自由衛士」自居,現在,虐俘醜聞已使世人更進一步認清了美國以「自由」之名踐踏別國自由的真實面目。正如美國參議員愛德華·肯尼迪所說,對中東人而言,美國的象徵不再是自由女神像,而是「站在箱子上、穿戴深色罩袍和連衣帽、身上綁著電線的男囚」了。絕對自由是沒有的,為所欲為是要付出代價的。當一個人的自由超過了限度,侵犯了別人的自由時,他也就開始失去自己的自由。美軍虐俘事件激起了阿拉伯世界的強烈憤慨,引發了更多仇恨和報復行為,使美國佔領軍處境險惡,在伊拉克難以脫身,這正是美國為它的虐俘行徑付出的部分代價。「民主」旗幟下的獨斷專行美國打擊、佔領伊拉克的旗號之一是給這塊土地帶來「民主」。伊戰之後,當美國既沒能找到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證據,也無法證明前政權與「基地」組織有牽連的時候,美國政府官員又拿出為戰爭辯護的最後借口,即美國要給伊拉克帶來「民主」。然而,不斷拉開的「虐俘門」為這面「民主」的旗幟投上一道真實的光線,使其實質清楚地暴露在世人的眼前。民主和法制同在,沒有法制的民主就會成為「暴民」的「民主」。法國著名政治思想家托克維爾曾指出,法律制度在維護民主共和制度方面發揮著獨特的重要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講,守法、按法律程序辦事構成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石。但是,伊拉克美軍監獄所呈現的卻是踐踏法律的殘酷畫面——對戰俘的嚴刑逼供和人身侮辱嚴重違反了《日內瓦公約》;在美國國內,嫌疑人受質詢可要求律師在場,法庭判決要經過庭審、辯護甚至大陪審團裁定等一系列程序,但這一切早已被虐待囚犯的美軍士兵拋到了九霄雲外。此外,布希政府還曾明確表示,美國不會接受國際刑事法院,也不會考慮批准《國際刑事法院規約》,美國對待國際法的傲慢態度由此可見一斑。民主的重要原則就是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意見的權利,然而,當伊拉克面臨戰爭威脅和生靈塗炭的災難的時候,廣大無辜的伊拉克平民根本沒有在美國政府面前發言的機會;即使表達了意願,一個「先發制人」的戰略理念就可以輕易剝奪無數伊拉克平民的民主權利。在許多國家的政府明確表明反對伊戰的立場、遍及全球的反戰示威如火如荼的時候,美國卻繞開聯合國,以單邊主義否決了國際社會處理重大問題的民主體制。從「虐俘門」回溯到伊戰的前前後後,對美國來說,民主似乎就像一塊布,用得著,就把它扯成一面「解放」一個主權國家的旗幟,用不著甚至覺得礙手礙腳,就把它踏在腳下。虐待伊拉克戰俘醜聞的披露正值美國欲在中東推行「大民主計劃」之際。現在,中東國家怎能不對美國宣揚的「民主」投以懷疑的目光?「人權」旗幟下的強權政治剝光衣服、「疊羅漢」、放狗咬、針扎戰俘傷口、電擊生殖器……美軍這些侵犯伊拉克戰俘人權的野蠻情景正像一個西方諺語所說,「用斧頭砍也砍不去」,永遠留在了人們的腦海中。長期以來,美國國務院每年發表《國別人權報告》,以「世界人權法官」自居,無視各國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社會發展的不同和差異,不顧世界各國的強烈反對,按照自己的意識形態、價值觀念和人權模式,對別國的人權狀況進行無理指責,完全是一副「教師爺」的架勢。此外,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的理由之一就是前薩達姆政權「虐待囚犯」,侵犯「人權」。如今,隨著美軍虐俘醜聞的曝光,「人權」這根大棒終於打在了美國自己的身上。這當然是美國長期推行人權「雙重標準」和把人權當作推行強權政治工具的結果。美國從來不正視自己的人權問題。問題既然得不到正視,就必然不斷發展,最終也難免要釀成大禍。如同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的虐俘醜聞之所以震驚世界,是因為它是美國長期存在的人權問題的大爆料。事實上,侵犯人權的暴行對美國來說早有前科,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境外。在美國國內,2003年12月,辛辛那提黑人男子納薩尼爾·瓊斯因與警察發生爭執,遭到6名警察圍毆致死,在美國掀起軒然大波。底特律市的一名婦女在停車場被警察盤查時,僅因與警察發生爭執,就被警察用利刃割斷一根手指,割傷一根手指,並被打耳光和撕斷頭髮。在美軍設在阿富汗巴格拉姆基地的秘密審訊中心裡,在押犯人每天被強迫保持各種彆扭疼痛的姿勢站立或跪地數小時,白天黑夜連續不斷的強光照射使得他們無法睡覺,身心受到嚴重摧殘。在境外,美國動輒發動戰爭,用暴力語言說話,剝奪了許多無辜平民最基本的人權——生存權。2003年3月,美國單方面對伊拉克發動了戰爭。在對伊拉克的狂轟濫炸中,美軍的不少炸彈投向了平民住宅區、購物市場和平民乘坐的車輛。據英國《獨立報》披露,美國發動的這場戰爭至少已造成1.6萬名以上伊拉克人喪生,其中1萬人為平民。在阿富汗和科索沃戰爭中,美軍無情的轟炸也造成了大量平民的死亡。美國以「人權」為名推行強權政治的例子不勝枚舉。僅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對外使用武力就達40多次。 據美國著名報人、作家威廉·布魯姆撰寫的《誰是無賴國家》一書的統計,1945年以來,美國在世界範圍內曾經試圖推翻40個以上的外國政府,鎮壓了30個以上的民族主義運動,先後造成數百萬人失去了寶貴的生命,使更多的人陷入痛苦和絕望的境地。在美軍虐俘醜聞曝光後,美國若再以「人權衛士」和「世界人權法官」的面目出現,拿別人說事,盛氣凌人,人們恐怕首先想到的是伊拉克阿布格萊布監獄美軍士兵的醜行,要求美國「免開尊口」,先解決好自己的人權問題。(完)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