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海踏足逾200個廢墟用鏡頭追憶逝去時光

一連七日的年度香港書展明天開鑼,各類作品大放異采。在三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下,九十後攝影師阿海接觸了廢墟攝影,除了內裏的物件重新勾起他兒時快樂回憶,在他設立的社交媒體專頁上,不少廢墟以往的主人,亦得以藉着分享他的作品,回味過去的美好歲月。近日,他出版首本著作《廢墟行——凝住的空間》,收錄包括屠房、街市等二十個廢墟的作品,並邀請與該地有關的友人以文字回顧當年的生活,希望可讓更多人通過照片了解一段已逝去的時光,將於書展中出售。

阿海出版首本著作。

即使一棟建築物人去樓空成為廢墟,但對於曾在建築內生活、工作的人來說,建築內始終有著厚厚的回憶。攝影師阿海三年前隨朋友進入一處着名的荒廢片場,意外地發現一份小時曾追看的動畫配音稿,即時勾起了他童年無憂無慮生活的回憶。他形容當下有如與小時候的自己重新建立一份聯繫,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價值,從此就對廢墟攝影產生興趣。不久後,他更在社交媒體設立專頁「五點七六億的世界」,分享在被遺忘角落的見聞。

因片場的作品,令他得以接觸一班片場當年的員工,「他們會跟我說,第二天上班時,仍會興奮地與同事分享當年的風光,更會介紹我下次到那些地點拍攝。」他指,可以為廢墟以往的主人尋回回憶,更是推動他繼續拍攝廢墟的動力,即使有風險,亦十分值得。

經過一年多的準備,阿海近日就將為他人尋回回憶的媒介,由網上轉至實體書,推出首本攝影作品《廢墟行——凝住的空間》。在書中,他在曾踏足過的二百多個廢墟中,抽出約二十個他最喜歡的廢墟作介紹,並請了與該地有關連的朋友分享相關的故事。如在提及已被清拆的長沙灣屠房時,他就獲當年家人曾在屠房工作的朋友,講述屠房內曾發生,但已被遺忘的小故事。他亦有在書中提及在廢墟攝影時,曾遇過的驚奇場面。

在土地資源緊張的香港,踏遍多個廢墟的阿海亦對保育歷史建築有其見解。他坦言,本港的保育歷史建築政策失衡,如歷史價值較低的市區學校荒廢多年仍未被利用,但卻有不少具價值的歷史建築被拆,而即使被保育的建築亦與原狀有相當大的分別,令他不諱言:「不如直接把建築拆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