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我國護理事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的老人去世了。

北京協和醫院工作人員向健康界證實,中華護理學會原理事長、北京協和醫院原副院長、北京協和醫院護士學校原校長黃人健於4月15日20時因病逝世。

圖片來源:北京協和醫院官網

中國護理界同仁在朋友圈裏這樣悼念黃人健:她就像支白蓮……俊美、堅毅又有極明確的目標……

攜來人文精神

黃人健於1954年考入北京協和醫院護士學校,那一年她才17歲,1957年畢業後被分配在協和醫院工作,她從一名普通護士起步,到擔任協和醫院副院長,50多年韶華流光,她把護理事業做到了極致。黃人健一直謹記協和的教導:醫療醫的不是病而是人,醫生要了解人而不只是疾病。

真正的人文不只關注患者的身體,必須把握患者的整體情況,包括疾病狀況、心理狀態、家庭情況、社會關係、經濟水平等等。從普通護士到病區護士長,黃人健一直從己出發踐行人文,要求護士與患者多聊天。她在查房時會查看家屬探視時間,如果哪位患者的家屬未到,她會通過詢問患者、查看病歷、探視記錄,分析家屬照顧情況及原因,對於照顧不當者選擇致電家屬,告知患者情況或安排護理人員照顧其生活起居,從三餐到治療,“護患一家”做到了真正的優質護理。

黃人健經常跟青年醫生說:“生命面前沒有多大的是非,有的只是傷痛,我只是站在他們的立場傾聽了他們的悲傷而已。”

捋順護理事業

黃人健於1984年開始出任協和醫院護理副院長,她上任的首要工作就是對護理管理結構進行調整。她讓因爲歷史原因“貶職”的護士長重回管理崗位,並對護理工作質量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及評價標準。

針對能力達不到要求的護理員,她給出了三個方案:一是安排他們進入後勤空缺崗位;二是如有調動工作意願或離職,充分尊重他們意願;三是如果他們仍希望從事護理工作,可繼續留職,並有護士長每週爲其講課,通過繼續教育提升他們護理水平,最後如通過了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則可從護士做起,逐漸晉升。這一舉措一掃護理工作長久以來籠罩的陰霾,極大鼓舞了全院護士,促使護理事業蒸蒸日上,終於回到正確的軌道上。

黃人健任職期間,在全國範圍內推廣國家護理員職業資格與人才培養和就業項目,組織國內的護理專家編寫教學大綱、教材和建立題庫,並多次親臨教學基地考察、講學,對我國衛生行業護理員的人才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

大膽改革、銳意進取,是黃人健的真實寫照;她不斷引入護理新觀念,是護理改革的倡導者和實踐者。

斯人已逝,以承爲祭。

人物簡介

黃人健 女 中共黨員 主任護師

1957年自北京協和護士學校畢業

1957-1983年起先後在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任護士、護士長

1983-1998年任北京協和醫院副院長

1999-2003年任北京協和醫院護士學校校長

曾任

中華護理學會理事長

中華醫院管理協會醫院感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生命關懷協會副理事長

北京協和醫院醫療質量委員會委員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七屆全國委員

1993年至2003年爲第八、九屆全國政協委員暨教科文衛體委員。

1998年2月被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授予“全國‘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

1999年11月被評選爲“全國醫院優秀院長”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