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台湾

我是如何使用簡悅來做知識管理的

關於簡悅是什麼以及它的開發故事,可以看:我是如何把簡悅帶到這個世界的 簡悅 1.0.1,更精細的定製化 以及 簡悅 1.0.3,讓你離知識再近一步 這三篇文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先安利一波我在知識整理過程中使用的工具:

準備

1. 在 Pocket 上會固定使用一些(對於我來說)常用的標籤,並且這些標籤一一對應 Onenote 分區,如圖:

以下是這些標籤的含義:

當然,具體是什麼名字跟實際情況有關,除了 unread / temp 外,其餘的每個標籤都對應一個 Onenote 分區;

2. 利用 IFTTT 將 Pocket 與 Onenote 連通,具體操作也不在贅述,結果如圖:

3. 簡悅 1.0.3 連接並授權 Pocket(將 temp 作為默認發送標籤) / Onenote 服務,如圖:

場景

任何使用技巧 / 方案必有固定的使用場景,離開場景只談方案,不切實際。

由於工作性質的緣故,導致了我幾乎沒有花在通勤上面的時間。所以一般情況下,每天都會有相對固定的時間通過 Web 端來瀏覽文章,當然較忙時,時間會縮水;除此以外,晚上也會有固定時間來使用 Mobile 端。所以,(與我)大致可以分為如下兩個大場景:

Web 端知識管理

每天早上(相對大塊時間,如半個小時)我會使用 簡悅的閱讀模式 瀏覽常去的網站,如:少數派、愛范兒、好奇心日報等,遇到可以在這段時間內閱讀完的文章,就先看完,如有保存的必要,隨手通過 簡悅發送到 Onenote導出到 Onenote 上的內容會自動保存在 快速筆記 分區裡面)。

如果遇到的文章較長,並也適合在 Kindle 上閱讀時,我會通過 簡悅發送到 Kindle 的功能,將其發送到 Kindle,晚上的時候閱讀。

如果時間有限,也不太適合在 Kindle 上閱讀時,我會把這篇文章發送到 簡悅的稍後讀 ,等有時間再進行深入閱讀。

如果僅僅(暫時)對我有用,但不具備深入閱讀的必要,我會直接通過 簡悅發送到 Pocket;以備需要時使用。

定期(這個過程花費的時間可以忽略,幾分鐘能整理幾十條信息)將 Onenote 快速筆記分區的內容轉移至第一幅圖所示的各個分區。

同 Onenote 一樣,我也會定期清理 Pocket 中 temp 同步到 Onenote 分區 標籤的內容。

一圖抵千言,下圖就是 Web 端的知識整理過程。(點擊這裡看大圖)

Mobile 端的知識管理

由於 Mobile 端的形態與場景 Web 端有很大的不同,所以簡悅未提供 Mobile 版。

因個人的癖好,我屬於不喜歡什麼 App 都裝星人,除非是常用的 App,否則絕對不裝,因此在 Mobile 端,信息獲取類 App(不包括閱讀類 App ),只有如下幾個:

在瀏覽上述 App 時,如有需要保存的內容,通過 發送到 Pocket並打個 對應類型 的標籤)來完成知識的收集。

如果看到某篇需要長時間閱讀的文章,一般是 發送到 Pocket並打個 unread 標籤),這樣在有空閑時間時可以通過 簡悅的閱讀模式 在 Web 端做沉浸式閱讀。

臨睡前,我也會不定期的閱讀從 簡悅 發送到 Kindle 的文章。

除了上述行為外,還有一種情況:白天解決不了的問題,晚上有時會有靈感,我會通過 iPad 來查詢(這類鏈接大多只是為了臨時收藏,以備第二天使用),統一將它們整理到 temp 標籤中,用完即刪。

微信的最初做法是綁定 Onenote,後來改為 發送鏈接到 Pocket 並打標籤,並通過 IFTTT 直接保存到 Onenote 的方案。(雖然需要多操作幾步,但可以同步到不同的分區,少了日後整理時間。

至此,我只使用了 簡悅 · Pocket · Onenote · IFTTT · Kindle 就完成了知識管理的收集,整理和消化。(其實還涉及到記筆記的過程,但並不在本篇文章描述範圍內,感興趣的話,我會再單寫一篇。

以上就是我的知識收藏整理方案,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