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至5日,作爲全球最重要的能源行業盛會之一,第19屆國際液化天然氣會議(以下簡稱LNG2019)在上海世博展覽館舉辦。這是首次在中國舉辦國際液化天然氣會議,也是迄今爲止在中國舉辦的最大規模的LNG行業會議。安永專業人士、各國政府官員以及國際和國內石油和天然氣行業領導者齊聚上海,超過240名發言人、250個參展商和來自近80個國家的11,000名賓客參加了此三年一度的盛會。

LNG2019探討的議題主要圍繞着天然氣行業應如何克服各種挑戰,釋放全部潛能,並在低碳的未來能源組合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根據與會行業專家的預期,天然氣將在滿足全球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方面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與此同時幫助減少碳排放,對抗空氣污染。爲了確保行業的長足發展,實現可持續增長,政府和監管部門需要提供大力支持,行業公司必須在更大程度上開展合作並提出創新解決方案,使液化天然氣市場變得更加靈活、聯通和高效。

安永受邀參加LNG2019提供行業洞察。其間,安永的石油和天然氣負責人就液化天然氣行業轉型和幾大熱點話題發表了獨到的見解。

安永(中國)企業有限公司大中華區石油和天然氣行業合夥人朱育強,在主題爲“液化天然氣行業增長和可持續性”的商務分會上探討了油氣公司應該如何掌控液化天然氣市場的新秩序。重大轉型已經顛覆了液化天然氣市場中的傳統商業模式,即液化天然氣項目的最終投資決定取決於與大型、信用狀況良好的買方簽訂的長期、與石油掛鉤的照付不議合同。隨着新興供需市場逐漸佔據主導,液化天然氣的出口方和買方構成正變得日益多元化。買方開始提出縮短合同期、增加供貨量以及提高目的地靈活性等要求。

買方對於採購廉價液化天然氣的需求常常與新出口項目的商業可行性發生衝突。爲了調和相關矛盾,液化天然氣行業開始探索新的商業模式和安排。中間商(如組合投資者和商品貿易商)通過在新的、多樣化的供需雙方間建立聯繫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們作爲買方和項目合作伙伴爲新的液化天然氣項目提供支持,幫助信用評級較低的買方提高信用額度,助力新興市場液化天然氣進口和再氣化基礎設施的發展。

隨着天然氣價值鏈的複雜化,新的商機也開始涌現,鼓勵各種市場參與者的加入。液化天然氣公司開始對價值鏈的各個部分進行投資,包括從儲存和再氣化裝置到天然氣的最終使用,如發電和零售。這能夠爲企業提供更多選項,同時最大化天然氣的價值。

朱育強表示:

“液化天然氣銷售方需要提供定製化的解決方案,滿足多變的買方需求,比如靈活的合同條款、季節性供應和定價。買賣雙方需要加強合作,通過尋求共識達到互利共贏。目前,將液化天然氣從天然氣液化站交付給最終消費者的途徑有很多種。而且,隨着天然氣價值鏈變得越來越複雜,新的商機也開始涌現,企業需要深思熟慮後選擇適合自己的優勢領域。若想取得成功不能人云亦云,需要有創新的解決方案,獨特的價值鏈定位及投資組合策略,才能在新的環境中取得先機。”

Andy Brogan,安永全球石油和天然氣行業主管合夥人,同時也在主題爲“打通液化天然氣價值鏈的財務能力”商務分會上發表了題爲《下一篇章:液化天然氣融資》的洞察觀點。

安永認爲,全世界的天然氣液化產能提升項目都需要依靠貸款作爲項目融資才能達成最終投資決定。作爲資金密集型工程,天然氣液化項目所具有的風險使項目融資成爲首選的融資模式。在與信用狀況良好的買方簽訂的長期照付不議承購合同下,項目融資能夠保護貸方和項目開發商不受市場風險的影響。然而,隨着市場基本狀況的改變,傳統的融資方式面臨變革。

隨着資方越來越審慎地考慮液化項目的風險回報狀況,液化天然氣市場的融資將變得更加艱難。在買賣雙方期望出現分歧的背景下,變化無常的市場動態,如合同條款,正加速推動着這一變革,使資方不願意斥巨資開發液化天然氣項目。液化天然氣市場前景的不明朗更加重了資方的疑慮,使之不願意參與新條款下的市場。

隨着貸方希望開發商承擔更多市場風險,項目所有者和資方之間的傳統風險分攤安排可能面臨着重新審覈。爲了控制風險敞口,資方可能會注入更多股權。隨着外部資金獲取的難度加大,項目所有者的權益或將成爲新液化天然氣項目的主要支柱。得益於良好的資產負債狀況、較低的資金獲取成本和全球輻射,石油和天然氣巨頭將更有能力藉助股權融資實現液化產能的提升。

液化天然氣買賣雙方的關注點正在出現分歧。買方希望通過現貨交易和更短、更靈活並且以中心價格爲參考的合同獲得定價優惠。而開發商可能需要在新的合同模式出現之際完成定價,吸收更多市場風險。營收較高的石油和天然氣公司在這方面更具優勢,尤其是行業巨頭和國有石油公司,它們更有能力承擔項目的生命週期風險。這些大型生產商更有可能在天然氣液化產能提升中發揮帶頭作用。

如欲瞭解更多石油和天然氣行業更多信息及業務諮詢,歡迎聯繫安永專業團隊:

Eric Zhu 朱育強

安永大中華區石油和天然氣行業合夥人

安永(中國)企業諮詢有限公司

+86 21 2228 2818

+86 182 1727 2610

[email protected]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