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叫魏則西的年輕人的生命卻已經戛然而止,但這個年輕大學生用生命引起的控訴,還未被喧囂善變的網路遺忘湮滅,正義的聲音和鬥爭仍有可能繼續。

刷屏背後是恐懼和憤怒

青年魏則西之死刺痛每一個中國人時,也喚起了我們內心的恐懼——即使你有收入有文化,生了病花得起錢,你仍可能被帶進醫療鏈條上的設下的種種陷阱,任人宰割;你小心翼翼選擇公立醫院,那裡卻可能混入外來醫生或偽醫生,白色的大褂下暗藏著明晃晃的屠刀。

當我們的朋友家人在微信里瘋轉著:

  • 「我在北京,北京有22家莆田系醫院,你家呢」

  • 「我在上海,上海有38家莆田系醫院,你家呢」

  • 「我在廣州,廣州有17家莆田系醫院,你家呢」

  • 「我在深圳,深圳有19家莆田系醫院,你家呢」

……

又或他們在分享所謂規避風險的方法,如怎樣通過醫院官網頁面風格,來區分醫院是否靠譜,又如通過某網站查詢醫院科室是不是被外承包,這些時刻,我們只感受一種越來越深的自責、恐懼、絕望與憤怒。

讓人恐懼的是,我們明明知道這些方法不見得有用,但在無法為家人提供真正有用的建議和方法時,只能用這種方式聊以慰籍自己。魏則西事件告訴我們,哪怕三甲醫院,哪怕是保衛人民的子弟兵醫院也不靠譜,上過央視的名醫可能也是大騙子。這一二十年來,包括新華社在內的全國無數媒體「圍剿」莆田系,卻只成了它們一路蓬勃發展的註腳。

從上世紀80年代的江湖游醫到現在,莆田系醫院早就不限於性病、皮膚病,他們瞄準了更好騙錢的腫瘤、白血病、美容等領域,他們一部分已經洗白上岸,一般人已經很難看出。而百度呢,搜索里的競價排名明明就是廣告,卻和真正的信息混雜在一起,還鑽空規避國家相關監管,出了問題可以淡定撇乾淨。監管機構呢,直到本周回應還在研究競價排名是不是廣告。

讓人憤怒的是,每一個中國病人,都有可能與醫療機構鬥智斗勇。財新攝影記者萬家是見過魏則西生前最後一面的媒體人,她拍下了魏則西父母抱著則西遺像的悲傷一幕,隨著魏則西事件里被廣泛傳播。

但萬家說,這一切只是個意外,她從去年開始關注癌症青年的現狀,並在今年4月初開始專題拍攝,魏則西只是她若干個採訪對象中的一個,而且沒來得及展開生前記錄。魏則西事件發酵後,萬家分享採訪經歷,她感嘆幾乎每個癌症患者與腫瘤的抗爭史,都伴隨著與各醫療機構的鬥智斗勇的成長史。

魏則西在生前與萬家交談時說的另一段話,亦充滿無奈:「中國的腫瘤治療是沒有規範的,它不是以治病為原則的,它是以壓榨病人,為科室牟利為原則的。國外的治療相對好一些,國內的(治療)絕大多數人負擔不起……募捐機構絕大多數都是騙人的,唯一的發展就是眾籌…….如果把這條渠道堵死,就真的沒有希望了。」

當然有人會說,不是誰都會像魏則西這樣不幸得腫瘤,但是誰能保證自己和家人永遠不生病?生了病害怕去醫院人財兩空死扛不去?自己像神農嘗百草那樣去找民間方子?還是說什麼也不管,坐著等死?幾十年過去了,我們有了互聯網,有了現代的治療設備,有了高樓大廈的醫院,但是面臨的醫療環境呢?王小波在小說里提到的獸醫給人開刀的荒唐情況,並沒有遠離我們。

魏則西事件會曇花一現嗎?

由於輿論的發酵,魏則西案件目前已經有了一些進展。

根據網民舉報,國家網信辦會同國家工商總局、國家衛生計生委成立聯合調查組已經進駐百度公司,調查組表示將對此事件及互聯網企業依法經營事項進行調查並依法處理。涉事的武警北京總隊第二醫院5月4日貼出停診通知,宣布暫時停止一切對外服務。多名通過百度檢索推薦來此就診的案例被媒體曝光,同時有患者獲醫院退款承諾。

百度的態度也有了變化。「魏則西」事件引爆後,百度從4月28日至今已3次做出回應,第一次強調該醫院為有資質的三甲醫院,試圖撇清關係;5月2日則表示歡迎並將全力配合主管部門調查,接受監督。莆田系在全國的500多家醫院被曝光,莆田係為惡的故事被傳播得沸沸揚揚,多支莆田系醫療有關股票暴跌。

另一方面,上個月同樣引起輿論關注的和頤事件卻也在提醒我們,官方簡單處理後,隨著輿論降溫,很多根本性的問題將繼續得不到解決。

一位常年關注公共事件的媒體朋友擔心,由於魏則西事件的利害關係並不明確,風口浪尖的百度表面姿態放低,但可能不會就此事調整任何策略;至於與百度利益合作的莆田系,也可能不會因此受到實質牽連。他舉例,血友吧事件之後,百度收入不降反升,更多醫院決定投放百度,因為不論是百度還是遍布全國的數百家莆田系醫院,它們在相應行業已經佔據絕對的壟斷地位,同時與各地政府的合作呈捆綁狀態,比一般的公司更受體制保護。

那麼,就讓事情這樣過去嗎?

這些天,關於魏則西事件,還有一些探討,如果魏則西選擇的是谷歌而不是百度,如果魏則西生活在法制健全的國家,那麼他面臨的結果將完全不同。

美國電影《換子疑雲》,講述了一位工薪階層的單親媽媽的9歲孩子在城市走失,她歷盡磨難終其一生尋子,直到去世也未尋到自己丟失的孩子的故事。執著的母親在尋子過程中,與不負責任、聲名狼藉的洛杉磯警方作鬥爭,即使被關進精神病院,依舊不屈不饒,向醜惡、腐敗勢力抵抗到底。

電影的結尾法官宣判:「現在判決如下:一、對警察隊長實施永久停職。二、在法律程序上更加嚴格和嚴密,保證城市裡的公民不會隨意被送進精神病院。三、只有罷免警察局長職務才能恢復市民對警察的信心。」滿堂喝彩。這是一個真實事件改編的故事,故事原型是發生在1928年美國加你福尼亞州的「雞舍謀殺案」。

好人的沉默比壞人更可怕

當時的美國和當下的中國非常相似。

19世紀90年代到20世紀20年代,在放任自流的經濟背景下,美國新工業快速發展,很多新發明出現、大公司興起,為美國帶來大量消費品和財富、數百萬新增職位,同時財富集中、經濟壟斷、政治腐敗、貧富分化、階層板結、環境破壞等矛盾也隨之暴發,社會兩極發展到令人難以忍受的地步,於是出現改良思潮,並付諸實踐,推動社會繼續健康向前。

美國歷史上稱這個時期為「進步主義」時期。推動改革的力量從何而來呢?按照學者資中筠的分析,最主要的力量來自於底層的勞工,其次是新聞報刊,當時正是紙媒大發展的時候,新聞報刊引導輿論倒逼社會改革。

不知道最終迎來一個正常有序的社會前,還需要犧牲多少個「魏則西」,但我們願意相信如果足夠堅持,《換子疑雲》的結局能在距1928年八十多年後的中國上演。

我們願意相信,因集體為利作惡而離開這個世界的魏則西,正是1928年那個不幸走失的美國孩子,他永遠回不來了,但剩下的人會為他聲討,去除一些邪惡,創造一個更安全公正的世界。

所以,我們不能輕易遺忘魏則西,要讓悲傷、憤怒長久一些。

我們要像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民眾一樣,用輿論倒逼社會改良,相比那時的報紙,現在的互聯網是更有效的渠道。

雖然相關部門已經啟動調查,但全國性的醫療黑幕極其背後的醫政監管不作為,到目前為止並未有根本的改變。在這場事件中所以被輿論怒罵過的種種邪惡,同樣需要長期關注直到改變。

當然,也要警惕接著所謂的調查與改革帶來的粗暴一刀切,最終是以管控來損害市場;以加強壟斷來傷害自由。那樣不但沒有解決問題,還會令更多個魏則西死去還不為人知。

  • 我們要一起動手,爭取一個正義的結果;

  • 我們要關心這個世界,而不只是這個世界的商品;

  • 我們要關心真正的新聞,而不只是搞笑的新聞;

  • 我們要發表聲音,而不僅是轉發雞湯和盲目謾罵。

沒有誰是一座孤島,魏則西的喪鐘為我們和我們的家人鳴。我們最終的期待,是一個能免於絕望和恐懼的的正常環境。因為我們這一代人不能像馬丁路德金斷言的那樣註定悔恨——不僅僅因為壞人的可憎言行,更因為好人的可怕沉默。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