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在酒裏了!」

很多中國人對這句話都不陌生,在甯浩的《瘋狂的外星人》裏,沈騰和黃渤甚至通過中國的酒桌文化跟外星人杯酒交好,無意中還拯救了地球。

將酒變成宇宙的通用語言過於誇張了,但酒的確是自古以來各種情感最好的寄託。李白孤單時獨酌「花間一壺酒」,蘇軾想念家人時「把酒問青天」,將士出征前在「葡萄美酒夜光杯」中一醉方休……

下班相約同事去小酌一杯,也是日劇港劇裏的最常見的場景。放下工作聊聊八卦互訴衷腸,喝酒成了一種重要的社交方式,人們也需要一間「深夜食堂」和「百年酒館」,在一瓶酒中相互治癒。

不過在很多國家,喝酒的人卻越來越少了,尤其是不沾酒精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就像可口可樂推出一大堆無糖飲料,酒商們也不得不用無酒精飲料來吸引年輕人了。

這屆年輕人不愛「劈酒」

五個六,六個齋,開你!

剛上大學的時候,我就領略到了廣東的「劈酒」文化,各個社團招新結束後基本都會在學校附近的大排檔聚餐,當然少不了大話骰和「劈酒」,從自罰三杯到直接「支吹」,最後總有幾個人會被擡回宿舍。

可是,如今越來越多年輕人對這種酒桌文化嗤之以鼻。

美國一項長期跟蹤年輕人的研究項目 Monitoring the Future 指出,儘管四分之三的美國人至少會偶爾喝酒,但 72% 的千禧一代表示不接受每天喝一到兩杯酒,還有 33% 受訪者表示想減少喝酒,理由包括身體健康和避免酒後亂性的尷尬等。

無獨有偶,去年英國成年人的飲酒率創下了 2005 年以來的新低。根據英國健康調查(Health Survey for England)的,每週至少喝一次酒的成年人比例從 64.2%下降到了 56.9%,其中在 16 到 24 歲的年輕人中,不喝酒的比例達到 29%,十年前這個比例是 18%,

年輕人不愛喝酒,酒吧也冷清了不少,僅 2018 年一年,英國就有約 700 家酒吧。

就連嗜伏特加如命的戰鬥民族俄羅斯,也開始放下酒杯了。俄羅斯衛生部的,俄羅斯人的飲酒量比 5-7 年前減少了約 80%,而幾乎所有年齡段的俄羅斯人對酒精的興趣都在下降,千禧一代比上一代人更是少了 25%

中國年輕人也不例外,根據《中國酒業週刊》去年發佈的《》,18-25 歲在各種酒類的消費金融均比其他年段低 10% 以上,而成超過半數 90 後平均每月的酒類的消費不超過 1 單。

▲圖片來自:

當然喝酒的年輕人還有不少,只不過他們更加青睞低度數的酒精飲料。市場調研機構 Kantar Worldpanel 2016 年一項,酒精含量低於 1.2%的酒類銷售額同比增長了近 30%,而用戶對於低酒精和無酒精飲料需求增加了 8%。

如今這個比例還在持續增長,來自另一家機構的最新報告,從 2018 年到 2020 年這個市場還將增長 32%,無酒精飲料的潮流正在襲來。

無酒精酒類越來越豐富,無糖飲料後的新潮流

顧客的消費習慣發生變化,酒商也不得不通過改變來重新吸引顧客,紛紛推出了無酒精飲料產品。

這樣的變化曾在在碳酸飲料市場上演,隨着碳酸飲料銷量不斷創下歷史新低,可口可樂等廠商頻頻推出無糖/低糖等主打健康的飲料。

▲無糖可樂 Coke No Sugar

跟無糖可樂一樣,無酒精飲料也是在不含(少含)酒精的情況下保持酒的原有風味,以此來吸引那些害怕喝醉而不願喝酒的消費者。

今年 1 月喜力啤酒正式在美國推出了無酒精啤酒「喜力 0.0」,而在此之前這款啤酒已經在全球 30 多個國家推出,包裝上還和普通啤酒做了區分,簡直就是喜力啤酒的「零度可樂」。

「喜力 0.0」酒精含量爲 0,每瓶 65 卡路里,爲了讓它的口味更加接近普通啤酒,據稱喜力啤酒的釀酒師花費 2 年來研發這款無酒精啤酒,在去除酒精的同時加入了更多水果香味。

在「喜力 0.0」一個主題爲「Open to all」系列廣告裏,可以看出這款無酒精啤酒的目標用戶。消費者可以在任何時刻和場合來喝啤酒,聚會、運動、工作、照顧嬰兒的父母,以及再也不用擔心酒後駕駛了。

▲圖片來自:

喜力啤酒的品牌經理 Ashleigh Phelps :

我們想創造一種無酒精啤酒,讓人們喝完第二天不會頭疼,依然可以舒舒服服做瑜伽帶孩子。保持清醒是健康而幸福的。

全球最大的啤酒生產商百威英博去年共推出了 12 款新的無酒精和低酒精啤酒,這也是這家擁有 180 年曆史的啤酒廠商第一次推出無酒精啤酒,目前這一品類已經佔到百威全球產量的 8%,百威希望在 2025 年將這一比例提升至 20%。

除了傳統酒商,可口可樂最近也推出一款無酒精雞尾酒飲料 BAR NØNE,有四種不同的風味。可口可樂的策略和創新總監 Sabrina Tandon 表示這款飲料能填補消費者對於無酒精飲料巨大的需求空白。

除此之外也涌現了一批專注於無酒精飲料的酒商,比如號稱是「全球首款蒸餾型無酒精飲品品牌」的 Seedlip,Curious Elixirs 則通過 Kickstarter 衆籌推出了無酒精雞尾酒。

隨着越來越多飲料商加入到無酒精飲料市場中,這也給了酒吧推出了無酒精飲料的機會,因爲調酒師有了更多原材料可以使用。

在紐約曼哈頓,已經出現了一些無酒精酒吧。裏面燈紅酒綠的氛圍沒有變化,但翻開酒水單,上面是全都是無酒精飲料。據市場研究公司 Technomic 的數據,2016 年到 2017 年美國餐廳酒吧酒水單上的無酒精雞尾酒數量增加了 13%。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所說的無酒精酒類(Non-alchoholic)未必就不含酒精,比如在美國酒精濃度小於 0.5% 的啤酒就可以稱爲「無酒精啤酒」,不過這已經比市面上的「無糖奶茶」要良心了。

這取決於不同的製作工藝,目前無酒精啤酒的釀造主要分爲兩種。一種是在傳統釀酒工藝的基礎上減少酒精含量,一種是用其他材料來代替酒精發酵,只有後者才能徹底不含酒精。

比如日本朝日啤酒旗下的無酒精精釀啤酒品牌 DRY ZERO 就沒有采用大麥和啤酒花,而是調和啤酒麥汁發酵後的成分,這能去除啤酒的甜味和苦味,保持清爽的口感。

雖然從整個酒類市場來看,無酒精飲料還是一個相對小衆品類,但在美國、歐洲和澳大利亞等市場都保持着兩位數的快速增長,這和無糖飲料的流行過程十分相似。

爲什麼要喝無酒精的酒?不僅僅是爲了健康

無論喝無糖飲料還是無酒精酒類,很多人出發點都是希望更加健康。

爲迎合消費者心理,像可口可樂這些飲料廠商甚至推出含有膳食纖維的「減肥可樂」,當然也被證明對減肥並不會有什麼幫助,而代糖也存在着不少健康風險。

而無酒精飲料在這方面的問題則少得多,畢竟如果不含酒精確實不會對肝臟造成這麼大負擔了,而且一些無酒精啤酒還會加入一些有助於預防心臟疾病的抗氧化劑和維生素 B6。

另一方面,人們的社交方式也在發生變化。有更多人希望在聚會狂玩中保持清醒,參與「1 月戒酒」活動的人超過 500 萬,一些酒吧爲此推出的「無酒精之夜」也大受歡迎,也誕生了像「蘇打俱樂部」(CLUB SODA)這種社交空間。

編者注:「1 月戒酒」指在假期過度飲酒後,再接下來一個月遠離酒精以保持清醒。

「蘇打俱樂部」創始人 Ruby Warrington 把這種無酒精的社交方式稱爲「清醒的好奇者」(sober curious)。

這看起來不那麼性感,但人們存在一種誤解,就是認爲無酒精的社交活動是無聊無趣的。

而且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再在像父母輩一樣,把下班後和同事上司喝酒當做必不可少的職場規則。 intage 一項調查顯示超過六成日本人每月外出飲酒次數不到一次,其中 41.1% 的人幾乎完全不外出喝酒。

▲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不過在很多人看來,無酒精酒類然無法取代真酒。除了口味之外,很多人喝酒追求的就是那種酒精帶來的微醺感,無酒精啤酒雖然讓每個人都千杯不醉,但也失去了這種樂趣。

因此無論無酒精酒類的味道做得如何逼真,也無法像無糖飲料一樣通過食品科技達到與原品相似的體驗,畢竟如果要讓人醉倒的話幹嘛還要做無酒精的酒。

至少在酒文化濃厚的中國,人們對於無酒精酒類的接受度還不高。無酒精啤酒宣傳的「不用擔心酒後駕駛」,在代駕業務興起後也逐漸變得沒有必要了。益普索發佈的《》指出,消費者普遍認爲無醇或低醇的啤酒味道清淡。

當然有人認爲無酒精飲料可以幫助酗酒人羣慢慢戒酒,但就像電子煙無法幫助菸民戒菸一樣,已經有專家無酒精啤酒對於酗酒者沒有積極作用,反而會加深他們在社交場合的孤獨感。

無論如何,無酒精酒類的消費需求正在擴大。商家們陸續推出的各種無酒精酒類,其實也是提供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無糖飲料流行背後是人的理性壓倒了嗜糖的天性,喝無酒精的酒也是類似,酒精能讓大腦產生興奮、抑制和喜悅等感覺的因子。

來,讓我們乾了這杯無酒精的酒。

題圖和部分配圖來自:《我們無法成爲野獸》

#歡迎關注愛範兒官方微信公衆號:愛範兒(微信號:ifanr),更多精彩內容第一時間爲您奉上。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