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80後、90後最開始接觸的遊戲,應該都是任天堂的紅白機遊戲,雖然看上去全是像素塊,但在娛樂匱乏的年代,紅白機的樂趣要遠比現在的主機遊戲、PC遊戲和手機遊戲要純粹得多。

任天堂遊戲近期有意進一步擴大它的遊戲版圖,正在考慮是否進入遊戲手機以及手遊行業。去年10月份的時候,曾經有消息曝光過任天堂的遊戲手機殼,戴上之後可以秒變遊戲掌機,這也說明任天堂進入遊戲手機行業的傳言也不是完全的無依據。

任天堂或者說全球整體的掌機業務如今都已經是夕陽下最後的餘暉,曾經盛極一時的索尼掌機PSP、PSV如今已不見了蹤影,索尼在去年正式放棄了掌機業務,因爲手遊的衝擊讓索尼看不到掌機的未來在哪裏。而掌機歷史更爲悠久的任天堂考慮進入遊戲手機行業也有類似的考慮,近幾年的產品如NS都是便攜式家用主機,雖然在形態上是掌機的外觀,但是功能上也可用作主機。

但如果單從“遊戲手機”這一細分領域來看,說任天堂要推出遊戲手機恐怕略有點勉強,畢竟這一部分將要面對的將會是黑鯊、紅魔、ROG、雷蛇四大競爭對手;如果放大到整個手機行業來看,旗艦級硬件的手機都會是任天堂的直接競爭者。而從任天堂過去的一貫作風來看,如果要推出遊戲手機、塑料材質、720p倒是最有可能的硬件配置,直接在硬件上“硬碰硬”,任天堂沒有任何出路,而且還會背上巨大的成本壓力。

所以真要分析起來,任天堂想要在手遊行業發揮的,是它在遊戲內容上的優勢。

硬件,還是內容?

縱觀當前所謂的“遊戲手機”,無一例外的都在強調硬件上的出彩:硬件有可能是一顆性能強大的處理器,超大的內存配置,保證遊戲的基礎運行環境;硬件有可能是強大的內置/外置散熱系統,保障手機在性能上的發揮;硬件也有可能是與操控有關,增強遊戲體驗。甚至連繫統都可以是爲遊戲而生,但是遊戲手機廠商無疑都忽視了一點:遊戲內容本身才是能夠爲廣大玩家帶來樂趣的根本所在。

《王者榮耀》在小學生到社會人士如此巨大的年齡跨度之間風靡;《部落衝突》已經火了好多年,到現在林俊杰、林志穎、高圓圓的廣告片在腦海中仍然有較深的印象,從2012年全球發佈以來,到如今火了也有接近7個年頭;“吃雞”讓射擊遊戲從電腦火到了手機,遠離了端遊頻發的輔助殺敵困擾。

但這些火爆的遊戲卻並沒有太多的原創性。新的IP加上當前流行的玩法,就是中國大部分遊戲公司的做法:找一個流行的玩法,包裝上新的形象,然後通過各種廣告投入宣傳出來,再利用遊戲內設計讓玩家付費買道具。真正的“玩家”渴求的是一些有新內容、新玩法的遊戲。前段時間大火的《隱形守護者》就是一款從內容上贏得Steam平臺用戶喜愛的遊戲,精良的畫面製作以及詭譎的間諜風雲,是它能夠成爲玩家口口相傳的佳作的唯二關鍵因素,近期已經準備登陸手機移動平臺。

所以遊戲玩家不是不喜歡佳作,而是現在的環境讓他們沒得選擇。

任天堂過去的遊戲雖然看似都是在經典之作上不斷革新,但它們基本只有一個“外殼”是相似的,玩法和內容卻大不一樣,如果細細品味,每一個玩家都能夠感受得到其中的創意。比如前年發佈的《ARMS》,誰能想到格鬥遊戲也能這樣做呢?

能夠不斷地推出內容玩法新穎的遊戲纔是任天堂的優勢所在。非獨佔的手機遊戲只要是個手機都能玩,所以最後做遊戲手機的廠商只能通過硬件來佔據市場,硬件廠商不等同於軟件廠商,如果要自己開發一個滿足“新”字要求的遊戲,開發週期不僅長,而且還要承擔後期投資回報達不到預期的風險,沒這個能力,還不如專心地賣硬件。但實際來看現在的遊戲行業,像騰訊、網易等手遊大廠,的確是賺錢,只要成功了一兩款遊戲,就能給公司帶來不菲的收入和利潤,這點又不是遊戲手機廠商能比的了。

從這個角度來看,像任天堂這樣的遊戲行業巨頭,想在移動遊戲領域佔據一席之地,最佳的方案當然不是推出手機產品去和手機廠商們爭奪市場,而是利用自己在遊戲軟件上的知名度和可玩度,直接進入手遊領域,和騰訊、網易這樣的公司掰掰手腕!

任天堂的遊戲生態在Switch上已經初步建立,以較高的“4i”標準(創新、直覺、吸引力、界面),去除以往在家用機和掌機之間的斷層,如果下一步移植到手機上,效果基本可以預見。任天堂目前的獨佔遊戲非常多(第一方以及第三方),如果平臺移植工作順利進行,那麼以後在手機上也可以玩到這些遊戲,想想那些赫赫有名的遊戲:《精靈寶可夢》《塞爾達傳說:狂野之息》《ARMS》、少女卷軸、黑魂等等,即使你的手機上還留着“農藥”、“吃雞”,想必也不會拒絕嘗試一下這些經典遊戲。

所以從現在來看,任天堂如果進入手遊行業,自己單獨推一個遊戲手機的可能性比較小,倒是直接將自己第一方的知名遊戲或者原創遊戲,直接放到手機上來比較科學!就像史克威爾艾尼克斯一樣,把最終幻想這些冷飯遊戲移植到手機也能賺不少錢,更何況任天堂在手機上可能推出的原創作品,那它的人氣會有多高?

實際上,無論是之前授權的Pokemon GO,還是馬里奧的手機作品,都獲得了大量手機用戶的青睞,這顯然是任天堂的試水之作,至少現在的反饋還是給予了任天堂極大的信心。從這個角度來說,任天堂要是真開發手遊軟件,是不用擔心用戶和利潤的。

像之前提到4大遊戲手機品牌之一——黑鯊遊戲手機,也在盡力打造自己的遊戲生態。前兩歩仍然是以硬件和體驗爲主,第三步目前看起來黑鯊仍然有些舉棋不定;但是稍微一想,黑鯊遊戲手機只有遊戲內容這一出路才能建立生態,否則只能建立起遊戲設備的生態。像黑鯊自己說的一樣:想成爲“中國的任天堂”。沒有遊戲是切不可行的。

至於傳言中的任天堂遊戲手機……在目前任天堂自己的遊戲平臺非常成熟、遊戲軟件也不愁賣的前提下,恐怕更多隻存在於傳言之中。或者說,任天堂要是真推出手機硬件,恐怕也只一個可以打電話的遊戲機,而不是可以玩遊戲的手機,系統、硬件是否像現在智能手機這樣具備開放性還很難說。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手遊對於任天堂來說,絕對是一個誘惑極大的領域,只是常年來對自我遊戲生態的控制慾以及日本公司相對古板的思維,使得任天堂現在還只是試探,對於全面進軍手遊還有一些猶豫。不過在全球手遊市場規模越來越大之際,相信任天堂最終還是會踏出這一步。

任天堂手遊未來還需時間驗證

無論是遊戲手機還是手遊行業,如今都面臨快餐化趨勢的問題,前者是受限於行業壁壘,而後者更多的是“資本家”的醜惡嘴臉。主機遊戲巨鱷任天堂進軍手遊行業,就像是一灘死水突然被注入了一股清泉,至於任天堂是徹底改變行業還是被同化,只有交給時間來驗證了。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