娟娟是個脾氣很暴躁的人,這從她對孩子的教育手段上就可見一斑,如果孩子有什麼做的不對的地方,或者說某件事沒有達到她的要求,她就會對孩子動輒打罵,旁人也勸過幾次,但娟娟依然固執己見,還美其名曰這是對孩子好。其實父母打罵孩子這種事屢見不鮮,因爲大人在孩子面前總有一種優越感,認爲自己做的都是對的,但殊不知,這種教育對孩子的傷害會很大,不信父母可以觀察一下,孩子被打罵後是否有這幾種反應,如果有第三種,說明孩子已經與父母離心了。

大吵大鬧

第一種就是大吵大鬧,有的孩子天生脾氣倔,即使對上父母也一點不服輸,基本上是父母說一句,孩子就頂一句,大吵大鬧,讓父母火氣更是噌噌往上漲,然後一頓“竹板炒肉”是少不了的,有時候還會出現“家庭混合雙打”的情況,這種孩子不易吃虧,面對父母的強權也毫不畏懼,有什麼當場就說出來了,心裏很少藏事,所以父母一般能及時發現孩子的心理變化,想要補救也比較容易。

畏縮膽小

第二種情況就是孩子變得畏縮膽小。由於性格不同,孩子面對父母的打罵,反應也各不相同,有的孩子就會失去自信,在父母面前變得畏縮膽小,有什麼也很難開口,雖然表面看起來沒有什麼,但是時間長了,孩子與父母的距離就會越來越遠,不過這種性格的孩子一般心腸較軟,對父母還是抱有期待的。

奮發圖強

還有一種孩子被父母打罵後,就會變得特別奮發圖強,當然,這本身是一件好事,但父母可要注意,看孩子心裏到底是怎麼想的,有可能孩子只是做了決定,要做出一番事業,好擺脫家庭與父母給自己帶來的壓抑與傷痛,所以面對這種情況,如果不想與孩子越走越遠,父母就要及時反省自己。

默然不語

面對父母的打罵很少有反應的孩子,有可能是本身性格如此,也有可能孩子只是被父母打罵習慣,沒有什麼期待了,這種現象同樣嚴重,父母可不要再不當一回事了,不然很難修復與孩子之間的裂縫。

其實教育孩子,並非非得打罵才行,好好溝通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而且孩子也會更聽的進去父母的教育。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