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運營,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說難,是因為這個平台競爭激烈,要關注到方方面面,稍不留意就被淘汰了。說不難,是因為亞馬遜的運營其實「有章可循」,把握相關規律、學會相應的技巧,要做好店鋪也並不難。

什麼樣的賣家能夠在亞馬遜獲得成功呢?結合中國亞馬遜賣家服務團隊對賣家的訴求、亞馬遜本身的定位及競爭力和亞馬遜成功賣家的做法,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簡單來說,亞馬遜更喜歡賣家出口品牌、高質量產品、完善的售前售後服務、先進的技術,和創新的產品或理念。創新也許不能輕易做到,但前幾條要求還是比較容易滿足,也就是說:

  1. 一定要有品牌,沒有品牌的趕緊註冊
  2. 質量是亞馬遜產品第一生命力
  3. 性價比是成為爆款的必要條件
  4. 能賣的品類千千萬萬,尋找自己的優勢品類
  5. 技術領先市場的產品更容易成為爆款

按照以上原則,選定高質量的優勢產品,是奠定成功基礎的第一步。

選好產品以後,以什麼形式呈現給消費者是第二個問題。俗話說,佛靠金裝,人靠衣裝。好的展示圖、產品介紹、展示頁面,都是提升顧客印象分的手段。好比在商場購物,店鋪的裝潢、店員的介紹,都會無形中影響你的購物決策。

有了好的產品,有了好的頁面,最後一步就是讓別人知道你的產品。在電商中,我們注重的是「流量」這個概念。

以上三步,用一個公式來概括就是:

產品 + 內容 + 引流 = 爆款

產品和內容直接決定了你在亞馬遜站內的轉化率(產品 + 內容 = 轉化率),在此基礎上,流量越大,你獲得的訂單就越多。

本文將分產品、內容、引流三部分進行詳細介紹。

PART I 產品

1. 產品生命周期理論

  • 什麼是產品生命周期理論?

產品生命周期(Product Life Cycle)觀念,簡稱PLC,是把一個產品的銷售歷史比作象人的生命周期一樣,要經歷出生、成長、成熟、老化、死亡等階段。就產品而言,也就是要經歷一個開發、引進、成長、成熟、衰退的階段。

(1)產品開發期

從開發產品的設想到產品製造成功的時期。此期間該產品銷售額為零,公司投資不斷增加。

(2)引進期

新產品新上市,銷售緩慢。由於引進產品的費用太高,初期通常利潤偏低或為負數,但此時沒有或只有極少的競爭者。

(3)成長期

產品經過一段時間已有相當知名度,銷售快速增長,利潤也顯著增加。但由於市場及利潤成長較快,容易吸引更多的競爭者。

(4)成熟期

此時市場成長趨勢減緩或飽和,產品已被大多數潛在購買者所接受,利潤在達到頂點後逐漸走下坡路。此時市場競爭激烈,公司為保持產品地位需投入大量的營銷費用。

(5)衰退期

這期間產品銷售量顯著衰退,利潤也大幅度滑落。優勝劣汰,市場競爭者也越來越少。

  • 不同階段的銷售策略

2. 產品元素

產品看似是一個物品,實際上可以拆分成很多元素:品牌、型號、規格、用途、交互、外觀、包裝、專利、安全性、性價比……每一個元素的變動,都會影響產品的性質。

針對以上元素,結合產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應採用不同的策略。

  • 品牌與型號

過去做跨境電商的人,是沒有牌子的。我們只負責賣產品,但是顧客與我們的關係只是純粹購買,這種紐帶並不牢固。今天顧客購買你的東西,明天發現另一個更便宜,他可能就去購買另一個了。對於顧客來說,我們的可替代性太強。

發展到現在,很多人已經開始有了做品牌的意識,紛紛給產品打上了自己的商標。有些人會誤以為這就是自己的「品牌」了,不是的,這還遠遠不夠。

商標是法律概念,指根據國家法定授權而獲得的在制定商品或者服務上使用特定標誌、並且阻止別人在相同或者類似的商品上使用該標誌的權利。品牌是商業概念,指所有能夠對外宣示你和你商品之間聯繫的特徵,可以是商標,也可以是商號、字型大小、簡稱等等……一旦消費者有使用某個產品上超越了純粹購買的範疇,而是和產品建立了無形的情感關係,那麼該產品就變成了一個品牌。這種關係包含了信任、喜愛、個人回憶和一種實質擁有的感覺。

未來我們努力的方向,是讓商標上的牌子不僅僅是一個符號,更是一個感情的投射,讓顧客看到這個牌子,就能聯想到優質的產品、完善的服務等其他東西。

  • 包裝與外觀

不要忽視了產品的包裝和外觀,包裝是消費者收到產品後的第一印象。另外,它還是防跟帖跟賣的最直接手段,是良好的營銷素材。

包裝不僅可以起到美觀的作用,有心的賣家,可以在包裝上印好售後熱線、客服郵箱,做好售後引導。

  • 規格與用途

說到規格與用途,不得不提「競爭意識」。為什麼?電商是一個完全競爭市場,並且亞馬遜也鼓勵競爭,因為競爭下會產生最好的服務和價格。良性競爭能夠促進創造更多的價值,促進時代進步,而產品規格和用途是競爭的核心。

在選定規格和用途前,不妨先進行市場調研。可以通過AMZ Tracker進行關鍵字趨勢調研、Rank變化調研、競品銷量調研,通過對市場需求、競品銷售情況的了解之後,再決定最適合自己的銷售策略。

  • 交互與體驗

交互和體驗的重要性就不用再強調了,最近幾年互聯網行業的火熱,使「用戶體驗」這個詞滲透到了各行各業。我主要強調提高用戶體驗的幾點:

  • 人性化設計
  • 簡單易用的UI
  • 對應地區的語言
  • 相對優質耐用的材質
  • 核心技術能力

一言蔽之,就是要把自己作為一個消費者,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怎樣可以讓產品用起來更得心應手。

  • 專利與安全

專利和安全是亞馬遜的底線。希望長期運營的,千萬不要觸及這條底線。亞馬遜賣家因為侵權問題被封號的不計其數,包括圖片侵權、跟賣侵權、缺乏產品授權認證等。另外還需要注意安全問題,例如去年12月,由於安全原因,中國的平衡車廠商的產品在聖誕前遭到亞馬遜集體下架。

  • 性價比

這不僅適用於亞馬遜,實際上也適用於所有其他平台的賣家。消費者始終更喜歡高性價比的商品,誰能夠讓消費者覺得錢花得值,甚至感覺物超所值,也就成功了。

做好了第一步產品,可以開始第二步:內容。

內容,基本上通過亞馬遜帖子展現在顧客面前。想要做好內容,只要把亞馬遜帖子做得漂亮,就能在內容這一步走得穩穩噹噹。

在亞馬遜帖子上,內容展示包括3種形式:文字、圖片、視頻。這基本上包括了人通過計算機可以感知的所有形式。換句話說,只要做好這些,就能從各個方面抓住客戶,達成購買行為。

首先文字方面,在帖子上的文字可以劃分為2個角度:「我說的」和「別人說的」。

「我說的」對應的帖子版塊為:Title,Bullet Point,Description,Technical Details。

Title的製作非常重要,是整個帖子展現給客戶的第一印象。在製作的儘可能吸引人的同時,還要把最主要的核心關鍵詞插入其中。這樣才能使帖子在搜索時獲得關鍵字的匹配更多。

Bullet Point是接著標題就能被看到的地方。一般來說,如果看到標題吸引人點進帖子,進而Bullet Point介紹的產品要點符合需求,成交就離我們不遠了。

Description是對產品的詳細描述,在上面兩個版塊終於吸引住顧客,讓他有繼續了解產品的興趣和耐心時,這裡一定要做得儘可能詳細,關鍵字更是需要多插入。但是需要注意,一定要自然,不然只能讓顧客不知所云,倒盡胃口。

最後,Technical Details是產品的參數介紹。這裡對一些要求嚴格的顧客,非常重要。如果一些數據缺失,很可能使你喪失一部分顧客。所以即使有些數據你覺得不需要,也要填上去。

而「別人說的」對應的帖子版塊為:Q&A和Review。

Q&A可以成為顧客了解產品的重要方式。前期Q&A會先需要人為操作,一定要站在顧客的角度思考,找到顧客想要的,在這裡給出回應。滿足顧客的需求,才成促成購買。後期帖子有起色後,這裡主要還是客人自己提問。

Review是顧客通過他人的評價了解產品的重要途徑。美國有70%的人在網購之前觀看評論,可見評論在購買中的重要地位。保證評論的數量和質量,帖子的排名才能提升,銷量自然就會產生。

其次,我們說說圖片。圖片在帖子上有3處展示形式:產品圖片、A+頁面和Review客戶展示圖片。

產品圖片有時候比文字更直觀。我們需要保證圖片至少有6張,質量高清。A+頁面既可以展示圖片,也可以配以文字說明,做好文字與圖片的協調。Review客戶展示圖片一般不可控。只能在送樣的時候,向測評人提出請求。但具體能否獲得,不能保證。

最後,視頻。視頻包括Review視頻和Youtube視頻。

Review視頻一般可分為使用評測視頻和介紹視頻。無論是哪種視頻,測評人的地位都十分重要。

Youtube視頻可以製作宣傳視頻、使用評測視頻、對比視頻和售後服務視頻。可以賣家自己製作,也可以找紅人製作,還可以聯繫測評人製作。Youtube的視頻傳播影響力廣大,能為亞馬遜產品引來流量。

上面眾多形式,都與Review有關。做好Review的積累,就變得至關重要。獲得Review僅靠購買是不夠的,送樣成為獲得Review的重要形式。送樣換評的流程如下:

第一,商家發布產品Review需求,並提供折扣碼;

第二,客戶自動搜索、郵件推送;

第三,獲得Code後,客戶直接到亞馬遜所搜並使用折扣碼購買。

每次購買都會產生Review,迅速提高Review數量;而送樣時,客戶拿了Code後,購買幾率非常高,迅速提高成交率和排名,帶來自然銷量。兩種形式結合起來,Review

能夠增多,銷量也能上升。

做好內容,爆款之路就完成了三分之二。持之以恆,必有迴響。

在做好了產品和內容之後,就可以進行運營的第三步:引流。

引流分為站內引流和站外引流。下面詳細介紹一下兩種引流方式的具體操作。

首先說說站內引流。站內的轉化率一般較高,因為站內用戶主要行為目的就是購買。站內引流包括四種形式:PPC、Lightning Deal、HolidaySpecial、Ads。想要做好站內引流,四種方式都可以嘗試。

PPC相當於亞馬遜自己的CPC,賣家通過購買將產品展現在每頁搜索結果、右側櫥窗、產品頁第四部分的較好位置。投放流程如下:確認關鍵字、測試上首頁的價格(占坑)、比較帶來引爆產品的原始流量、進行投入回報分析。

Lightning Deal是亞馬遜官方指定的打折促銷活動。雖然每天都可以申請,但名額有限,標準較高。第一看產品,產品質量保證是基礎;第二發貨方式保證FBA;第三庫存要充足;第四單價要在10美金以上;最後,總金額需要滿足一定數額。(每次不同)當向亞馬遜官方申請後,亞馬遜會觀察過去你的所有定價。價格有優勢,選上的可能性更高。

Holiday Special也是打折促銷活動,一般主要在節假日申請。不同的是,它不是自己申請,而是亞馬遜國外賬號經理主動邀請。一般賣家,難以收到。

Ads需要向亞馬遜購買,這個花費一般較高,每個月30萬人民幣,在關鍵字搜索之下可以置頂,但需要注意投資回報率。

接下來,再說說站外引流。站外能夠對流量進行一次初步篩選,篩選後到站內有較高的購買意願,這部分流量有很高的成交率並拉高正常成交率,從而提升排名以獲得跟多自然流量。

站外引流主要包括:內容引流、促銷引流和廣告引流。內容引流可以通過Facebook,Youtube,Twitter,博客和各種門戶網站進行。促銷引流多採用各種折扣網站,例如:slickdeals、Kinja deals、Facebook促銷群組等。這裡需要尋找平台資深用戶合作,否則效果不佳。通過打折促銷產生大量流量,進而提高listing排名,是促銷引流的目的。但上活動節奏需要控制,利用不同平台每周一次。一是節省成本,二是促銷過於頻繁容易遭到平台禁止。廣告引流則是利用各種對應目標群體經常訪問的網站,購買它們的廣告位進行宣傳。

美國排名前兩位的DEAL站分別是SD和kinja,關於SD的實操乾貨小編接下來幾天將會統一發。

這裡主要談下排名第二的kinja deals。

1.關於DEAL站,賣家朋友們雖然都知道相應的渠道,但真正用起來並沒有那麼得心應手。

自己註冊一個散戶賬號,發布一些促銷信息,基本上不會有人搭理。只有賬號時間長、等級高、經驗足,才能引起論壇或網站內人們的關注。有了長期浸泡於各種折扣網站人們的關注,銷量才有可能取得巨大的增長。

找不到專業發帖紅人,成為制約賣家們使用促銷網站的硬傷。而即使找到紅人,高昂的收費也讓一些中小賣家望而卻步。促銷渠道的使用困難重重,可看著這一片肥沃的市場卻無法插足,簡直讓人痛不欲生。

這裡就需要重點介紹一下kinja deals了。

KINJA是LIFEHACKER下設的DEAL版塊,專門展示Today』s best deals的地方。能夠登上KINJA的產品,將有機會被展示在GAWKER旗下各大子版塊,流量驚人。

除了流量巨大之外,KINJA之所以能在眾多DEAL平台中脫穎而出,主要是因為它是免費推廣。賣家每天向網站編輯提交產品,編輯經過對產品和價格的選擇,挑選出一些他心儀的產品展示在當天的頁面上,並且不收任何推廣費用。

2.雖然KINJA免費推廣成為它一大優勢,但相應的,產品提交後被選中的不可控性成為最大的弊端。摸清編輯的喜好,提高產品的被選中率,就成為首要需要攻克的難題。

想要解決這個難題,必須先清楚KINJA的內容分布。

內容包括2部分,主推帖和文字鏈。主推帖的產品性價比更高或者更新奇,編輯會給它配上文字說明和展示圖片,附上優惠碼直接鏈接到亞馬遜購買。文字鏈相對效果較差,只有一行標題和優惠碼,點擊直接跳轉至亞馬遜。

每天成千上萬的產品想要擠進主推帖,可結果展示的只有那麼幾個。決定產品的編輯已經受夠了各種套路,所以創意才是吸引編輯眼球的關鍵。

首先,保持產品本身的創意性。KINJA編輯更傾向於新穎、奇特、有爆點的產品,畢竟這是一個需要做出內容的博客網站。沒有爆點,拿什麼給那幾百萬的訪客看。所以保持自己產品具有新穎性的競爭力十分重要。一方面,關注市場,開拓新品類;另一方面,選擇已有產品的更新換代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其次,保持文案的創意性。如果產品無法變更,那就只好利用提交產品時填寫的文案進行吸引了。注重文案的故事性,不要單純介紹產品參數功能,這些東西編輯都能在你的亞馬遜帖子上看到。可以適當地截取一些寫得精彩的評論,讓編輯有貨可尋。

最後,不得不說的是價格的創意性。很好理解,價格低得越有創意,編輯選擇的可能性最大。但是,一定要在可承受的範圍內做折扣,畢竟KINJA的流量大的可怕,庫存分分鐘清光也不是什麼難事。適當的低價,保有庫存,才能為後續排名的提高打下基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