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面肌痙攣是由於顱內血管壓迫面神經根導致,以一側面神經興奮性增高,面肌異常抽動爲表現的功能神經疾病。表現爲一側面部肌肉發作性、節律性的不自主抽動。抽動一般先從一側眼瞼開始,後逐漸加重擴展至面部、口角,嚴重者可累及同側頸部。

爲什麼神經受血管壓迫後就會出現其本身及支配的肌肉出現興奮增高?

原因很複雜,但我們可以用一個簡單的例子做類比:面神經是體內周圍神經中所含成份最多的一根神經,好比是一根電纜,其內包含着許多根電線,支撐着不同的效應器官。血管的長期壓迫會造成電纜及其內電線的外皮破損,產生漏電及錯誤供電,導致不該收縮的肌肉出現了異常的收縮,不受患者控制。電生理檢查可以明確地證實這一點。在正常人或面肌痙攣病人正常的一側面部,電刺激面神經的其中一支,其他分支不會興奮;而電刺激面肌痙攣的一側的一支神經,其他分支也出現興奮。這就是所說的異常肌電反應(AMR)。針對這種疾病的頑固性本質,現有的正規治療方法是藥物及顯微血管減壓手術(MAD)。

大部分面肌痙攣患者由於發病時沒有疼痛感覺,只是感覺不好看等問題,認爲是無傷大雅的小事,治療常會不了了之,唐都醫院神經外科王景博士介紹,面肌痙攣患者如果長期不治療,可能會導致其他併發症的發生,在治療方法的選擇時也需要慎重,鍼灸治療面肌痙攣實際上療效不明顯,大多是心理作用。事實上,面肌痙攣本身就怕刺激,有時針灸反而會加重病情。服藥對一些輕型患者可能有效,但中樞鎮靜藥、抑制劑和激素等均無顯著療效。注射肉毒素治療會造成面神經的周圍性癱瘓,三個月到六個月症狀又復發,而且連續注射三次以上就會逐漸造成面神經的損害。患者應到正規醫院接受微創手術治療。目前,臨牀上通過顯微血管減壓術治療面肌痙攣,技術成熟,風險較小,是目前常用的手術根治方法。

顯微血管減壓術是唯一針對面肌痙攣的病因進行治療的方法,並且能夠保留這些神經的解剖完整。由於微血管減壓術具有效果明顯、非破壞性、副損傷少、極低的複發率等優點,是目前國際公認的治療面肌痙攣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除不能耐受手術的患者外,其他所有面肌痙攣的患者均適合微血管減壓手術,最常見的手術併發症包括面部感覺減退,但隨着顯微外科技術的提高,在大的神經外科醫療機構這種併發症低於5%。

“顯微血管減壓術”通俗地講就是將相互壓迫的神經、血管分離開來的手術方法,其優點是在解除局部血管壓迫、消除症狀的同時,保留面神經正常的感覺、運動傳導功能。

顱內神經、血管密佈,如果神經、血管相互搭在一起,血管的搏動就會導致神經短路,面神經興奮性增強,出現面肌痙攣。壓迫神經產生疼痛的血管稱之爲“責任血管”,常見的責任血管有:小腦上動脈、小腦前下動脈、小腦後下動脈、椎動脈等。責任血管可以是一支也可以是多支,既可以是動脈也可以是靜脈。

手術方法:全麻下,於患側耳後、髮際內縱行4-5cm的直切口,然後開一直徑爲2cm的骨孔即爲“鎖孔”(傳統骨窗直徑3—4cm,創傷大),在顯微鏡下對面神經走行區進行探查,將所有可能產生壓迫的血管、蛛網膜條索都鬆解開,並將這些血管以Tefflon墊片與神經根隔離,一旦責任血管被隔離,產生刺激的根源就消失了,面神經的高興奮性就會隨之消失,絕大多數患者術後面部疼痛或痙攣立即消失,並保留正常的面部感覺和功能,不影響生活質量。整個手術過程大概一至兩小時。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