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詩人,讀詩·學詩·賞心悅目

  詩

  隨着電視劇《都挺好》的熱播,蘇家三父子刷屏了。窩囊廢、僞君子、媽寶男……極品渣男的缺點全都集中在他們身上了。

  這個世界需要怎樣的男人?一個幸福的家庭有哪些必備因素?這些話題再次引起熱議。

  其實,千年前也有三位蘇家父子聲名遠揚。

  聰明的你,肯定猜到了他們是誰。

  宋代王闢之《澠水燕談錄》中說:「蘇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蘇。

  清代名臣張鵬翮曾稱他們:「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們就是——蘇洵、蘇軾、蘇轍。

  “實力網紅”蘇軾,更是因爲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集顏值與才華於一身,被封爲“國民老公”,是古今許多女性心目中的大宋男神!

  同樣是蘇家人,同樣是三父子齊上陣,差距咋就這麼大呢?

  宋代“蘇家三父子”給了我們哪些啓示呢?

  孩子的成長,需要你的榜樣!

  說到蘇洵,很多人可能還想不起他是誰。

  但你一定記得中學語文課本中的《六國論》,“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觀點犀利,論證嚴謹,簡直是高考議論文的典範。

  《三字經》中說,“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講的就是蘇洵讀書的故事。可以說,在從小就在《詩經》《子曰》中耳濡目染、神童輩出的古人當中,蘇洵是“大器晚成”的。

  其實他小時候還是很聰明的,可惜“聰明反被聰明誤”。

  生活無憂的他不愛讀書,玩世不恭。直到母親病故,蘇洵第一次應鄉試舉人,不幸落第。於是痛定思痛,決定閉門苦讀,併發誓讀書未成熟前,不寫任何文章。

  此時他已二十七歲。

  可能是自己有過這樣的經歷,蘇洵在子女的教育上,格外地注意。

  蘇洵發現,兩個兒子和自己小時候一個樣兒——太頑皮。在多次勸說無效的情況下,蘇洵決定改變教育方法。

  從此,每當孩子玩耍時,他就有意躲在角落裏讀書。孩子一來,便故意將書藏起來。

  蘇軾和蘇轍好生奇怪,以爲父親一定瞞着他們看什麼好書。兩人出於強烈的好奇心,趁父親不在家時,把書偷出來並認真地讀起來,從此逐漸養成讀書的習慣。

  果不其然,倆兒子都沒辜負蘇洵的期望。

  1057年,蘇軾二十一歲,蘇轍十八歲,兩兄弟高中進士。“一日父子隱然名動京師,而蘇氏文章遂擅天下。”一夜間,蘇家三父子火了。京城的考生們都爭相模他們樸實高古的文風。

  蘇洵欣慰地感慨嘆道:“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莫道登科難,小兒如拾芥。

  蘇洵的才華,未必是二子的榜樣。但是他的努力和自律,他愛讀書的樣子,一定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他教子的成功之處在於:在說服無效的情況下,他並沒有用棍棒恐嚇、無情懲罰等簡單強制的教育方法,而是巧妙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加以引導,終於獲得成功。

  每一個時代,都需要“兄弟如手足”

  在大文學家中,兄弟並稱的現象有很多。

  比如曹丕曹植,一個是太子,一個是曹操最疼愛的兒子,兩兄弟互撕,絕對算不上真感情。宋代詞人宋祁和他的哥哥宋庠也是一對文采很好的兄弟,但宋祁整天大吃大喝喝花酒,哥哥勸他老師不聽,兄弟倆關係很一般。魯迅與他的兄弟,好像關係也不太好……

  在歷史上留下兄弟情深事蹟的,以蘇軾和蘇轍爲典範。

  蘇軾有很多詩就是因弟弟蘇轍而寫的。

  兄弟倆赴京應試,曾路經澠池,同住僧舍,同在牆壁上題詩。有一年,蘇軾外出做官。蘇轍依依不捨地爲他送別,途經澠池想起舊事,頗爲感傷:這是偶然還是必然?

  蘇軾以詩作答,寫出了那首極富人生哲理的《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外放後,蘇軾輾轉各地爲官。他曾經要求政府把他調任到離蘇轍較近的地方,就是爲了兄弟間多一些相聚的機會。

  1074年秋,蘇軾從杭州調任密州。這顯然是降職了,可蘇軾並不懊惱,因爲這會離蘇轍更近,兄弟團圓也就方便些。

  可不知爲什麼,兩個人同在山東,這一年的中秋節,他們卻沒能團聚。

  此時,兩兄弟已有七年未見。

  望着天上的圓月,蘇軾吟出了這千古佳句: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蘇軾一生經歷了多次貶謫,但無論走到哪裏,總是要寫信給弟弟,關心他的生活。蘇轍也深知蘇軾是個耿直性子,又喜歡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總是替他擔憂,囑咐哥哥少喝酒,多睡覺,少說話,少寫詩,因爲寫詩太傷神。

  兄弟間感情篤深,可見一斑。

  體己的女人,是家庭的風水

  蘇家三父子各個都是男神,他們身後的女人是怎樣的人呢?

  史料記載不多,我們且以蘇軾爲例。

  蘇軾一生中,從不缺紅袖添香。但最重要的只有三位,而最廣爲人知是這兩位:第一任妻子王弗,以及在杭州買的歌姬王朝雲。

  王弗是一位難得的才女,她從不炫耀自己的才華,但總會在蘇軾需要的時候,出現得恰到好處。

  花前柳下,他們也能吟詩作對,背書說書,甚至在蘇軾不懂的時候,她還能出手指導一下。

  在官場上,蘇軾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王弗也會憑自己細膩的觀察,幫他分析:哪些是君子,哪些是小人,哪些人是真心爲他好,哪些只是利益相交。

  然後,給蘇軾提出合理的建議,女諸葛也不過如此。

  最才的女、最賢的妻,王弗是也。

  如此溫柔賢惠的王弗,讓蘇軾多年後日日掛牽,夜夜夢魂,寫下了這首感人肺腑《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另一個不得不提的女人就是小妾王朝雲了。兩人志趣相投之外,更重要的是,朝雲是懂蘇軾的女人。

  在蘇軾不順的時候,她懂得他的委屈與憂傷,理解他的無奈與超然。

  下面這個廣爲人知的故事,最是讓人羨慕他們的“心有靈犀一點通”:

  有一天,蘇軾退朝回家,吃完飯,指着自己剛剛飽腹的肚子問侍妾:“你們有誰知道我這裏面有些什麼嗎?”

  有人說:“文章。”

  有人答:“見識。”

  蘇軾搖搖頭,王朝雲笑道:“您以肚子的不合時宜。”

  蘇軾捧腹大笑,稱讚道:“知我者,唯有朝雲也。”

  後來,朝雲去世後,蘇軾將她葬在惠州的一片松林之中,在墓邊築六如亭以紀念,撰寫的楹聯就是:

  不合時宜,惟有朝雲能識我;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

  好的家庭就要像宋代三蘇一樣,父母的以身作則是前提,兄弟和睦,夫妻幸福,大家相互懂得,相互理解,相親相愛。

  你說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