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鄰千島湖站的文昌鎮

  早春的江南,時雨時晴。綠水青山間,杭黃高鐵開通即將一百天。與早春陰雨綿綿的晦冷不同,高鐵帶來了一絲亮色的數據。

  來自鐵路部門的數據顯示,杭黃高鐵開通以來,杭州境內富陽、桐廬、建德、千島湖四個站點日均客流達9800人次,高峯期突破3萬人次。

  安徽境內,從千島湖到黃山,乘客也不少。績溪北站站長張斌說:“杭黃高鐵春運前開通,目前處於磨合期。從客流分析,與四年前開通的合福高鐵差不多,春節期間客運量不分上下。合福高鐵也是過黃山和武夷山的旅遊線,杭黃高鐵這個客流量已經很不錯了。”

  生態的力量“高鐵一響,幸福感來了。”陽春三月的杭黃高鐵,行駛在青山綠水和金黃色的油菜花田間。

  63歲的劉水玉滿面春風,看上去瘦瘦弱弱的她,人挺精神。杭黃高鐵一開通,平靜的劉水玉一家起了波瀾。她家正對着千島湖高鐵站,老伴一直在自家開五金修理店。劉水玉琢磨如果改賣食品百貨,生意或許會好過五金修理。今年春節一過,她和老伴商量,硬是把五金修理店移走改做小超市,取名“步心橋食品店”。劉水玉一定要請我們吃她自己煮的茶葉蛋:“小店是倉促開張,連進貨渠道都不知道,昨天才第一次進麪包,食品貨架也是臨時從別人那裏轉讓來的,想想千島湖生態好,高鐵通了遊客更多,就大膽地試一下。”

  杭黃高鐵開通以後,具有區位優勢的千島湖高鐵站所在地文昌鎮又熱鬧起來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句話文昌人如今理解得更深。這個漂亮乾淨的小鎮,因爲生態自然野趣、村居民宿似畫,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長三角度假客,村民們的思維隨之興奮,每個角落的經營細胞都活躍起來。

  55歲的方社娜是文昌鎮西陽村積德民宿的房東,她家前幾年從浪嶺村山上搬下來,在西陽村建了一幢三層樓的新房子。杭黃高鐵開通後,她家成了高鐵維修工人的定點客棧。方社娜的老伴在千島湖開船,爲了增加客人,他還聯繫上了美團、去哪兒:“高鐵開通,客人肯定越來越多,我們的民宿生意也肯定會好起來。”老人家還專門跑到縣上的新華書店買來一幅字“天道酬勤”,他說相信勤勞能致富。

  和劉水玉、方社娜一樣,遠離淳安縣城的偏僻山村鳩坑鄉也搭上了高鐵帶來的紅利。鳩坑鄉家家戶戶種鳩坑良種茶,高鐵一通,今年的鳩坑茶走得更遠,賣得更快。鳩坑鄉金塔村的管利明大姐快人快語:“以前我們的茶葉走物流,今年高鐵開通後,茶商一早就在店門口等茶葉。今早六點,我弟弟把連夜炒制的茶葉帶出來,只有十分鐘茶葉就全部賣掉了,沒有庫存。這些買走的茶葉走高鐵,當天上午就能出現在杭州和上海的茶葉市場,茶商轉手就能賺錢。鳩坑鄉的茶好,原生態,無污染,喜歡的人多,貨好又有高鐵,現在只要能炒出來就能變成錢,每斤能賣400元,這個價格能穩一週。”如今,金塔村有100多戶茶農,管利明大姐一家有500多畝茶田,弟弟炒茶她賣茶,茶商在她屁股後面天天盯着就是沒貨,如今她最大的希望是能夠建一條好的公路通到鳩坑鄉,這樣他們到縣城的路更短了。

  從“樓臺聳碧岑”的杭州到“丹崖夾石柱”的黃山,堪稱一條美麗旅遊線。其實,這條旅遊線的背後是生態的力量,增加的不僅是遊客,更是當地農民實實在在的收入。浙江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黃先海說:“杭黃高鐵開通,沿線城市結構體系將逐步發生演變與重構,各地通過科學規劃與服務,可以促使當地經濟進入黃金髮展期,最重要的兩張牌就是生態優勢和旅遊資源。”

  文化的後勁

  夜晚的績溪,街燈闌珊,行人三三兩兩。嶄新的績溪北站站前廣場一角,二三十位績溪大姐正在唱黃梅戲,神情投入,曲調抑揚。一個偶然的場景,給美麗旅遊線的杭黃高鐵打上了另一個有意思的標籤。

  不僅僅是旅遊,杭黃高鐵“快旅慢遊”,深入的是浙西皖南的江南文化腹地。遊客飽覽秀美山水的同時,尚能品嚐新安文化、徽州文化大餐。績溪中瑞汽貿公司的張輝斌,空閒時間會客串網約車司機:“徽州文化底蘊深厚,徽劇、徽菜、徽雕、徽墨、徽商以及宣紙、歙硯、徽州畫派、徽派建築,到了我們這裏,旅遊的外延要大大擴展。現在的問題是如何把這些文化資源轉化爲旅遊新資源,這樣高鐵帶來的旅遊業纔有更大的後勁,才留得住遊客。”

  除了青山綠水,旅遊的黏性在於文化。

  離開績溪20公里的大源村,坐落在山清水秀的虎頭山腳下。65歲的汪國平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就跟着父親做油煙墨和松煙墨,並恢復創辦了曹素功敏楠氏墨廠這個手工墨坊。如今小墨坊有10來位工人,生產的徽墨全部手作而成。“做墨不易,全是文化。制煙、熬膠、研磨、配料、成型,10多道工序嚴謹而細緻。比如選用上好的松樹煉成松煙,煙煤附於窯壁,冷卻後掃下。煉製油煙的煙房需密閉不透風,用燈草點燃油燈,每盞燈上覆一瓷碗,煙燻在碗裏,好的油煙要45萬元一噸,做一根墨要半年時間,非常講究。”

  在汪國平的墨坊,一根最小的墨也要賣100多元錢,現在全部訂單生產,不愁銷路。說到墨坊旅遊開發,汪國平頗有自信:“徽墨有四大品牌幾十個支脈,在清代曹素功敏楠氏墨排第一位。我們這個小墨坊,傳統工藝保存比較完整,墨坊開發旅遊有說頭,有看頭,也有前景。現在杭黃高鐵開通,遊客確實多了,基礎很好,但是需要社會支持。”墨是越老越好,但是創新發展還需要年輕人,汪國平準備讓兒子去應對高鐵帶來的利好。

  在績溪,傳統文化工藝的生命力越來越有前景。17歲開始學木工的吳健平是績溪上莊的宮燈傳承人。1981年學做宮燈時,他從民間收來老宮燈,邊拆邊學,如今手藝在身,他做的宮燈遠銷南京、蕪湖、馬鞍山。“我和文化人打交道多,把徽州文化轉化爲旅遊深資源,極具生命力,也是推進旅遊和皖南經濟發展的一個好抓手,需要社會羣策羣力,做好文化這篇大文章。”

  正是看到了文化的力量,績溪縣旅遊協會副會長兼祕書長洪梅開始研究“研學遊”:“杭黃高鐵開通後,上海、杭州學生的研學遊可以延伸到績溪,早上八點坐上高鐵,晚上八點就可以回到家。績溪的文化資源非常豐富,這段時間正好是徽州的安苗節,徽州不缺文化,是研學遊的好地方,我們正在努力把徽州文化資源進一步整合好,成爲徽州經濟發展的後發優勢。”

  擴大的半徑

  早晨七點,杭黃高鐵桐廬站人頭攢動,乘客中有不少是坐着高鐵去杭州上班的。

  鐵路杭州站計劃員傅志龍曾經在桐廬高鐵站蹲點調查,發現每天從桐廬到杭州通過高鐵通勤上班者至少500人次:“一個月高鐵通勤成本約1800元,而在杭州租一個房子起碼3000元以上。杭黃高鐵開通,桐廬與杭州的一體化現象凸顯出來了。”

  “這條高鐵擴大的不僅是生活的半徑,更是經濟的半徑,最明顯的是經濟輻射圈擴大了。”淳安臨岐鎮黨委副書記王勇芳喜歡研究經濟,杭黃高鐵開通以後,他用這句話形象地概括了高鐵經濟的前景:“改革開放後,淳安有過兩次機遇期。一是2006年,杭千高速公路開通,淳安與杭州拉近了距離,開車只需兩小時,成了杭州的後花園。現在高鐵開通了,淳安與上海、南京、寧波的距離拉近了,淳安的區位優勢、交通優勢更爲顯露,勢必會帶來信息流、資本流、人才流,最終就是經濟圈的擴大,爲淳安融入長三角打下了基礎。”

  現實在悄悄地發生變化。千島湖中藥材交易市場創辦沒有幾年,這個臨岐鎮全力打造的中藥材市場,影響力越來越大,已成浙江省第二大中藥材市場,在全國也有影響力。高鐵開通以後,來自全國各地的中藥商越來越多。祖祖輩輩在臨岐種山茱萸的方誌理,皮膚被太陽曬得很黑,他是當地的中藥材經營大戶,以經營覆盆子、黃精、前胡、山茱萸、重樓、三葉青這六味中藥爲主,年銷售額1000多萬元。“杭黃高鐵開通後,資源要素集聚了,臨岐中藥材市場的輻射圈將擴大到150公里左右,皖南、贛北的農民都把藥材送到我們這裏來交易。”按王勇芳的說法,杭黃高鐵開通有助於臨岐中藥材市場爬坡期的進一步發展,銷售目標也從3個億預增到10個億。

  “杭黃高鐵不僅是一條美麗的旅遊線,還是一條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黃金髮展線。”浙江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黃先海很看好杭黃高鐵:“這條高鐵大動脈不僅打破了時空阻隔,也有助於打破省市間行政壁壘,加快資本、人力、技術等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

  曾經山水相隔,而今天涯咫尺。

  淳安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湯燕君曾在楓樹嶺鎮擔任黨委書記,對生態與經濟思考得更深:“青山綠水在眼前,夢想情懷在遠方。千島湖的旅遊經濟發展,視野的半徑應該更大。千島湖不僅是杭州的後花園,也是上海、南京、寧波的後花園,更是京津冀魯的後花園。保護千島湖不動搖,高質量發展不鬆勁,只有這樣,杭黃高鐵這條美麗旅遊線才能成爲黃金髮展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