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台湾

2018暑假台北之旅 咖啡分享

曼特寧 @ 森耕咖啡商行

夜,放下行李,散步至此。

一打開門,張學友的餓狼傳說,廣東歌跟環境,好跳 tone。

"只有黑咖啡。" 老闆如臉書寫的一樣 cool cool 的。

點了曼特寧。

很小的店,木檯木椅木牆,咖啡豆一列排開放檯面,各式咖啡杯在架上堆著,整個角落像某種手作工作坊。

說真的,第一次喝曼特寧。

像茶,甘味,厚實。

此刻發現老闆在 Facebook 宣布因為天氣好,明天後天放假。

還好今天有來。

萬華區貴陽街2段96巷34號 老松公園對面


極深限定 巴西 樹上完熟 @ 山田珈琲店

日系小店,無座位,立飲。

見有極深,還要是限定,試試。

可選兩種手法。

河野式手沖:風味濃郁,口感紮實。

極深,當然要配濃郁。

咖啡師解說,河野式一開始就用點滴,不悶蒸,全取三段萃取。

出來就是烏黑,濃重紮實,像在喝液態金屬。

再選淺焙的尼加拉瓜 檸檬樹莊園 帕卡瑪拉。

試另一種手法,
金澤式手沖:風味純淨,口感清爽。
手法是悶蒸,再點滴,只取三分之一,再要加水。

淺焙來說,不酸,沒有極深的厚重,但清爽又是另一番風味。

咖啡師說,他們用長時間烘焙,淺是外面的中。

他們的極深在外面很難遇到。

一次見識兩種豆,兩種手法,樂。

圖:KO是河野式,KA是金澤式

中正區羅斯福路二段18號


立良2號 深焙 @ COFFEE:STAND UP

"會有點苦。" 咖啡師提醒。
"OK。"

一點都不苦,
是因為味覺,還是心理?

紅色炒豆機在旁轉動,
不知裡面是什麼豆。

揚聲器放著急速的電結他音樂。

喝完,反而昏昏欲睡,
是昨夜睡不好?
還是其他?

一直嘗試不同類型的咖啡,
希望知多一點點,
這兩天深焙喝多了,
感覺比較對味。

大安區延吉街131巷33號


藍山綜合 @ 岩戶珈琲店

聽說老闆是日本人,
偷偷看到廚房貼著手寫的日文口號。

藍山,虹吸。

藍山是知道的,但未(認真)喝過。

初段很順很容易 handle 的感覺,
不像昨天深焙/極深焙厚重產生距離感,
藍山親切好讓人接近。

放涼後,淡淡酸味出來,但不礙事。

環境有日式之雅,但來客當成高級麥當勞,這才有點礙事。

早餐點飲品,送土司和水煮蛋。

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33號


衣索比亞日曬藝伎 @ alpha Black 大安店

主要為避雨和充電,
充電線繞身,像在打 drip。

日曬藝伎,甜度有在後面慢慢上來。

整間店湖水藍加白加木色加倒吊乾花,
坐窗邊,看街看雨看人...... 好啦,是看女生啦。

連鎖店把手沖做得似快餐店,
如何保持出品水平是學問。

大安區信義路三段186號


阿里山 吾佳莊園 水洗 @ 日出印象咖啡館 本店

第一次台灣豆。

中焙。

坐外面走廊,
店員端出,
一瓶二杯。

"先喝冰的。" 店員說。

不太冰,比室溫低一點點而已。

冰滴的甘很清爽、純粹,
完全適合豔陽之下,
一杯透心用。

熱的,圓潤,
甘以外還有茶澀收尾。

尾段甜度突出。

松山文創原是菸廠,
喝著阿里山咖啡,
配窗外雨後綠意,
今夕何夕。

松山文創園區-辦公廳舍(1號倉庫對面)


土耳其二重奏 @ Saturn Landing Turkish Coffee

經典跟單品各一杯,謂之二重奏。

經典的咖啡粉原裝直接從土耳其運過來,單品選了Kenya 豆。

土耳其跟西方煮咖啡的方式完全不同。

咖啡粉直接倒進專用壼,加水,加熱,煮好後過濾即成。

加熱方式是放在一盤沙子裡,來回轉動,以埋在沙子深度來控制溫度。

店家用電加熱,土耳其人會用炭火,溫度更高。

經典很濃郁,會喝到咖啡粉,有種直接喝咖啡因的感覺。

喝完咖啡粉留在杯底,可作占卜。

單品的話,味道會接近平常喝的手沖,但感覺較厚。

咖啡師說,土耳其人的口味更濃更苦,好吧,再來一杯經典試試看。

加熱的時間更長,第一次煮沸後,倒一點進杯,再煮,再倒,煮三次才完成。

果然味道更重,但未到苦,可以接受,這種煮法回甘更清楚。

咖啡師介紹,土耳其人喝咖啡比西方人早三、四百年,這是最古老的煮法。

這一杯,在喝歴史。

大安區四維路154巷23號


黃金曼特寧 @ 威爾貝克手烘咖啡吧 信陽店

因為幫朋友買豆而知道這家店。

店很小,主要做外帶和賣豆,
平日九點多還是客似雲來。

點了黃金曼特寧。

旅程第一晚喝了杯曼特寧,很厚實,
今天這杯相對有點雲淡風輕,
是有點回甘,
其他還好。

適合開工前快速來一杯(美式?)提神的咖啡因補給站。

中正區信陽街26-7號


秘魯 亞妮莎合作社 @ 夏野豆行

兩個大男生的街角小店,
只有路邊幾個座位,
機車在身後來來回回。

"想喝什麼?"
"不酸的。"
"深的?"
"深的。"

介紹秘魯。

咖啡師俯身注水,
好專注的身影。

的確不酸,
餘韻淡淡悠長,
再厚一點更棒。

平常不喝冰的,網友推薦特調,
旅行嘛,就放肆一下。

點了"碎檬檬",
對我來說,有點太酸,
要是咖啡的比例調高就好了。

中山區松江路330巷1號


台灣有機咖啡 @ 爐鍋咖啡 小藝埕

朋友介紹的店,
比這幾天去過的都大。

點了台灣有機。

端來,一瓶五杯。
店員先倒一點到中間的圓窄杯,
再倒出,說味留在杯底,一聞,果然。

同行朋友聞到:好酸啊!

對,好酸,好清亮的酸味,
不是我喜歡的,
雖然餘韻略帶甜。

沒關係,見識見識。

大同區迪化街一段32巷1號2樓


瓜地馬拉 San Marcos 水洗 @ DoDidDone Coffee Research

有時候,我真的好幸運。

在店外拍照,
店內走出一個男人,
載上頭盔準備騎車,
卻遲遲沒有發動。

入店,男人回來,
店內的人笑他又回來,
原來他是老闆!

他正要出去,看我拍完照後入店就回來 

"有人拍了就走。"
"為什麼?都來了。"
"不知道。"

點了瓜地馬拉。

"你要去哪裡?"
"員工要比賽,約了練習,11點半回來。"
"我好幸運啊!"

老闆沖完就出去,
留下幫忙顧店的老先生(後來聊天知道是老闆的爸爸)、
我和一直在用筆電的女客人。

中焙,很順很醇。

"以前做航海,世界各處跑,喝了幾十年咖啡,咖啡粉直接煮來喝,哪有這些東西。" 我們同時望向架上的濾杯。
"加牛奶嗎?"
"沒有,都是黑咖啡,都喝深焙,不喜歡酸。後來他開了這家店,才慢慢喜歡上淺焙的果味。" 老懷安慰笑得滿足。

柱上掛滿評審證書,
下面一堆各種文字的比賽場地 pass。

"他去了國外當評審,誰顧店?"
"還有員工,要不就休息呀!"

一切都剛剛好。

圖:左邊就是老闆

松山區民權東路三段103巷3號


巴拿馬 Esmeralda Geisha #6 翡翠莊園藝妓拍賣豆 @ Jack & NaNa COFFEE STORE

如果抽走了咖啡的味度,
那咖啡和水有什麼分別?
除了顏色。

是質感。

來台北前在網路打聽什麼咖啡店一定去,
Jack & NaNa 常是口袋名單,
我想厲害就在於此。

圓潤感之強,
真有喝了一口油的感覺,
在口腔裡盪漾,
一邊滑動一邊散發香氣,
好喝。

小店,座位不多,有限時。

中正區臨沂街33巷36號


日式點滴沖煮 濕剝 黃金曼特寧 深焙 @ 達文西咖啡 daVinci Coffee

日本冠軍烘豆師指導。

跟山田珈琲的金澤式類似:先悶蒸,再點滴,最後加水。

美女咖啡師介紹,先用透明杯聞香氣,加冰塊喝,熱喝用白杯。

說是深焙,但酸度明顯,與想像有別。

加冰塊反而比較清亮。

後面另有兩位咖啡師用英文在交流,
應該就是來自日本的老師吧。

中正區和平西路一段77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