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壟斷利劍高懸。由於相關企業對愛立信在中國知識產權許可業務的投訴,近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突擊檢查電信設備商愛立信北京辦公室,並進行現場取證。對於電信設備商來說,涉及專利的官司和調查已經不勝枚舉,中國市場對於愛立信來說,舉足輕重。政府監管是影響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此次遭遇調查,或對愛立信的5G佈局產生重要影響。

愛立信陷反壟斷調查風波

近年來,不少跨國科技巨利用在通信芯片和通信專利授權方面的優勢地位,將知識產權當成壟斷行爲的“擋箭牌”遭遇世界多國的調查。

4月14日,愛立信證實,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近日啓動了對愛立信相關許可業務的調查。愛立信方面表示,公司將全力配合此次調查,在調查進行期間不會再做進一步評論。

實際上,此次調查來得並不突然。今年2月初,就有外媒報道,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收到了中國手機廠商的投訴舉報,指控愛立信在3G和4G非標準必要專利上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收取過高的授權許可費,並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已開始着手調查。

此次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展開突擊行動,也是對手機廠商投訴愛立信存在違反《反壟斷法》的行爲的正式迴應。

由於中國移動通信產業起步較晚,高通、愛立信、諾基亞等歐美企業在2G、3G、4G移動通信標準領域具備明顯優勢,爲此每年都要收取大筆的知識產權費。

此前,愛立信與中國手機廠商簽署了多項專利授權協議,今年2月,OPPO也與愛立信簽署了一份多年的全球專利許可協議,該協議涵蓋專利許可和多個其他項目上的合作。愛立信首席知識產權官Gustav Brismark表示:“這一重要交易證實了我們專利組合的價值,並進一步驗證了愛立信的FRAND許可實踐。愛立信至今已簽署了100多項專利許可協議。”

而愛立信與中國手機廠商的專利糾紛也一直存在。

2011年4月,愛立信在英國、意大利、德國三地同時向中興提起訴訟,稱中興侵犯了愛立信GSM/WCDMA的部分專利,除要求賠償外,還要求三地禁止中興手機的銷售。

2014年,TCL就愛立信在SEP授權許可中違反FRAND承諾,在美國加州中區聯邦地區法院提出合同違約訴訟。

2014年,愛立信在印度訴小米專利侵權,要求禁止小米手機在印度銷售,並要求小米繳納GSM、EDGE和UMTS/WCDMA等技術標準相關的專利費。

2018年4月,酷派也曾向深圳中級人民法院起訴愛立信濫用市場支配地位,隨後酷派撤回了這一起訴。

此次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對的調查之前,愛立信曾在印度遭遇反壟斷調查。2013-2014年,Micromax等印度本土廠商舉報愛立信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收取過高專利費,印度競爭委員會隨後對愛立信發起反壟斷調查。直至2018年,Micromax與愛立信達成許可協議,雙方未許可收費標準,但Micromax撤回了投訴。

在通信領域,愛立信遭遇反壟斷調查並非首例。高通近幾年也不斷被進行反壟斷調查,2013年,國產手機廠商集體向國家發改委投訴高通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最終發改委啓動了對高通的反壟斷調查,並在2015年對高通開出了約10億美元的罰款,責令高通爲中國手機廠商使用高通芯片設計的版稅費用設定了條款。

此外,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還曾審理了華爲與IDC的知識產權反壟斷訴訟。這三次知識產權反壟斷案件均發生在通信領域。

愛立信依靠專利悶聲發大財

相比於始終處於聚光燈下的高通,愛立信相對略微低調。但事實上,愛立信同樣是一家專利巨頭。

愛立信公司於1876年成立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公司創始人拉什·馬格納斯·愛立信(Lars Magnus Ericsson)開辦了一家“拉·馬·愛立信機械修理”公司。創業之初,愛立信主要從事修理電報機和電器儀表。

在長達13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公司經歷過數次業務演進,從早期生產電話機、程控交換機到今天全球知名的電信設備商,愛立信的業務遍佈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愛立信的2G、3G和4G無線通信網絡被世界上各大運營商廣泛使用和部署。

上世紀末開始,隨着移動通信的逐漸興起,愛立信憑藉技術優勢開始贏得更多市場份額。最爲輝煌的時期,愛立信擁有2G/GSM領域40%的市場份額,40%的3G WCDMA市場份額,4G時代,愛立信依然是領導者,LTE就是愛立信最先提出的4G標準併爲國際標準組織3GPP所確認。2009年以來,愛立信已經全球部署了130多張4G LTE網絡,覆蓋的用戶超過3億。

值得一提的是,愛立信曾經也是世界知名的手機廠商,2001年10月,愛立信與日本索尼分別出資50%組建合資公司索尼愛立信,將雙方的手機業務進行合併。2012年2月15日合資公司索尼愛立信被索尼收購,成爲索尼旗下全資子公司。索尼愛立信遂改名爲索尼移動通信,愛立信從手機終端領域正式退出,轉而專注於移動網絡設備和通信專業服務。

實際上,2014年之前,愛立信一直是全球最大的電信設備商。只是由於華爲的強勁增長、諾基亞與阿爾卡特朗訊的合併,愛立信市場份額下滑,但仍在2018年排在第三位。

獲得愛立信的授權是很多企業繞不過去的步驟。通信世界全媒體總編輯劉啓誠指出,在2G、3G和4G時代,愛立信手中握有大量的通信專利,而國內大多數手機廠商都是從3G和4G手機開始發家的,手中的知識產權專利比較少,需要很大程度上依靠愛立信這樣的電信設備商。

高通的收費比例是3.5%~5%,相對來說,愛立信在專利收費標準上相對比較“仗義”。例如,對於手機廠家,愛立信按照整機售價收取一定比例費用的形式,其比例爲1%,儘管如此,愛立信也因此賺得盆滿鉢滿。

據2015年愛立信披露的信息顯示:愛立信在全球各個國家共申請2G、3G、4G專利超過35000項;根據數據,2011年以來,愛立信的知識產權業務收入達到97億美元,每年通過專利授權收入約10億美元。

愛立信的專利收入主要來自兩個渠道,一方面是與全球約100家企業達成專利許可協議。另一方面,則是將部分標準必要專利出售給NPE專利機構,後者通過專利的授權、轉讓獲得收入並於愛立信分成,此舉可以規避FRAND條約標準必要專利許可的約束。

中國目前對愛立信的反壟斷調查,背景是這兩年隨着國產手機廠商規模的壯大,它們每年交給愛立信的專利費也在增加,同時,手機的生產成本上升,手機廠商的利潤空間進一步壓縮,對自身造成了很大的壓力。長此以往,將會不利於中國手機行業的整體發展,所以對專利收取費用進行合理化調整勢在必行。

5G時代專利許可模式亟需改變

手機廠商對愛立信的投訴,不光出於自身的經濟壓力,也是爲即將到來的5G手機做準備。

2018年高通和愛立信先後公佈了5G專利收費標準。使用高通專利的5G手機每部收費標準爲,單模5G手機:2.275%;多模5G手機(3G/4G/5G):3.25%。愛立信也公佈了專利收費標準,高端設備是按照每部5美元,低端設備是每部2.5美元。

需要指出的是,愛立信公佈的專利許可費僅覆蓋5G技術的標準必要專利,不包括應用型專利,而對於2G、3G、4G技術的專利許可費,愛立信仍會繼續收取。也就是說愛立信的5G專利許可費要疊加到此前的費用上,對手機廠商來說肯定會增加其成本。

根據中國信通院發佈的《通信企業5G標準必要專利聲明量最新排名》顯示,截至2018年底,愛立信在歐洲電信標準化協會(ETSI)聲明的5G標準必要專利爲1444件,佔全部5G公開聲明專利的12%。

在5G即將大規模商用,一大批國產5G手機正面臨積極準備上市之際,如果不解決5G專利費問題,手機廠商很可能變成電信設備商的打工者了。

IHS Markit報告顯示,愛立信在5G通信設備的預估出貨量市佔率爲24%,排名居首,其次分別是三星電子、諾基亞,華爲則排在第四。此次遭遇調查,是否會對愛立信的5G佈局產生影響,還不得而知。

但對於愛立信和高通來說,中國無疑是他們最大的市場,失去中國這塊大肥肉對於他們來說並沒有多大的好處。在許多專業人士看來,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隨着全球移動通信產業的高速發展,專利許可的商業模式也應隨着產業發展不斷演變。

值得一提的是,華爲在5G技術上取得的成績大家有目共睹,近日,權威機構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佈了《通信企業5G標準必要專利聲明量最新排名》,不出意外,華爲以1970件5G聲明專利排名第一。

所以華爲也將會宣佈5G專利收費標準,不過華爲已經對外表態,不會敲詐社會和廠商,5G專利費用將會比4G的專利費用還要低。

從2G到4G,專利官司我們見得太多了,自2008年起,我國移動通信發展便突飛猛進,從1G空白、2G跟隨、3G突破、4G同步到5G時代中國謀求“領跑者”,中國通信領域被專利卡住脖子的時代終將會過去。

更多科技生活相關信息,請關注公衆號“曉說通信”(ID:txxxbwz)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