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Giver微信號:BeAGiver104

在看本文之前,請你先想一個問題:

工作的意義是什麼?

很多人認為工作無非賺錢,是謀生的手段或生存的工具。抱著「拿錢幹事,絕不多干」理念,六點下班,五點半就開始理東西。

與之相反,另一類人熱情工作:不僅早早做完上級交代的事情,會議時積極提出建議、休息時也熱衷分享行業資訊。

前者無法理解後者的行為,認為他們「很吃虧」。我也和你一樣好奇他們工作的動力來源於哪?

日本實業家稻盛和夫,他在《干法》中將人分成3種類型:

不燃型:點火也燒不起來的人

可燃型:點火就著的人

自燃型:沒人點,自己就能熊熊燃燒的人

作為日本「經營之神」,52歲前創立過兩家世界500強公司,稻盛和夫一直強調,成就事業沒有其他捷徑,唯有努力的工作。

拚命工作的背後隱藏著快樂和歡喜,正像慢慢長夜結束後,曙光就會到來一樣。

仔細觀察發現,職場中晉陞、成長最快的往往是第三種自燃型人。

當你假裝沒看見工作群消息時,「自燃型」精力充沛半夜都在群里出謀劃策;和朋友吃飯的時候,也興緻勃勃地談論自己正在跟進的項目;休息的時候去公司,只為修改一下已經完成的案例,達到完美。

你身邊是否也有這樣的同事,讓你感到一些「危機感」?動搖了你對「工作的目的是賺錢」這一觀念?

如果工作的意義不是為了賺錢,那工作觀是什麼呢?稻盛和夫給出的答案是,熱愛你的工作,像談戀愛一樣迷戀你的工作。

熱愛工作其實是一種投資。平均每個人工作35年,每周工作40個小時,在人的一生中,除了睡覺外佔據最多時間的就是工作。

每天8個小時怎麼度過?完全取決於你。稀里糊塗過日子,讓生活陷入空虛,找不到成就感。

還是集中精力磨練自己的技能,隨著工作能力的提升、其他同事的認可、成就感的爆棚,會體驗到幸福和充實,給未來生活增值。

就像吸引力法則,當你投入精力工作,綻放天賦,工作自然會給你回報,從而實現你的夢想。

身邊不乏從事廣告文案的Taker分享自己的經歷,有時候加班結束,睡前刷微博看話題榜,觸發了靈感想出來一句絕妙文案。

或是在周末參加行業沙龍,了解最新動態,保持職業敏感性,進行人脈資源的積累。

常見的問題是,刷微博很容易,那要去哪裡能參加行業沙龍呢?

這裡告訴你一個優質的捷徑,匯聚各行業大牛的BeAGiver小程序定期舉辦線下行業沙龍及分享會。

不僅邀請各行業大咖前來分享從業經驗與實操案例,你更能在這裡建立同業人脈資源渠道。

如,原財新傳媒的華東區營銷總經理 Giver Lancelot,分享他的3大黃金談判技巧

點擊觀看視頻,或進入報名活動~

如果你還沒有對工作投入熱情和興趣,不妨改變你的工作態度,慢慢積累你的價值勢能!

就像稻盛和夫所說的,要想擁有一個充實的人生,你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另一種則是「讓自己喜歡上工作」。

如果你這麼做了,一定會碩果累累。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