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加密貓到Fomo3D,我們距離區塊鏈的殺手級應用還有多遠?

來自專欄比特幣區塊鏈

2017年是區塊鏈和加密貨幣快速普及的一年,尤其是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年初,加密貨幣的持續升溫吸引了諸多人群入場。但是,在經歷了行業的火爆之後,我們發現普通用戶依然離區塊鏈很遠。同互聯網的覆蓋程度相比,區塊鏈目前還只是「星星之火」,行業亟需一款「殺手級」應用,才可能將區塊鏈帶入主流人群的視野,而去中心化應用(DApp)則被看作是其中的關鍵之一。雖然公鏈等基礎設施是DApp發展起來的重要支撐,但主流人群能接觸的還是應用場景,正如互聯網帶來的社交、遊戲、直播、網購等等,這些才是普通用戶能切切實實感受到的,而DApp正是通向場景的入口。

那麼,被寄予厚望的DApp目前的發展現狀如何呢?

整個生態的結構又是怎樣的呢?

我們距離「殺手級」應用的距離又有多遠呢?

……

本文將帶你全面了解DApp生態的發展現狀和構成,以及未來的變化趨勢。


去年,一款名為加密貓(CryptoKitties)的遊戲風靡全球,甚至一度造成以太坊網路大擁堵。區塊鏈的世界變化太快,加密貓的熱度才剛降下來,Fomo3D又出現在人們的視野。憑藉著巨額獎金的誘惑,Fomo3D一經推出,就備受玩家追捧。

從加密貓到Fomo3D,這兩款爆紅的產品都是基於區塊鏈的去中心化應用,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DApp」。

DApp是什麼?它與傳統的App有何區別呢?

DApp是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的縮寫,中文叫分散式應用/去中心化應用,它是在我們熟悉的App基礎上衍生出來的「新物種」。DApp之於區塊鏈底層平台(如:ETH、EOS、BCH等),就相當於手機App之於iOS或者Android系統。但與傳統的App相比,DApp是完全去中心化的,由類似以太坊等公鏈自己的節點來運行,不依賴於任何中心化伺服器,從而使得用戶信息被安全存儲,隱私得到很好的保護。 藉助區塊鏈特有的數據確權、價值傳遞功能,DApp在社區自治、交易安全、激勵機制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

目前大部分DApp選擇在以太坊系統上部署,因為有「智能合約」和「賬戶體系」的以太坊系統更加適合DApp的落地。當然,類似於EOS、BCH等有潛力的公鏈也在加快發展,基於這些公鏈開發的DApp將會越來越多。

DApp的發展現狀和生態構成是什麼樣的?

根據「State of the DApps」的數據,截止到2018年8月底,基於以太坊開發的DApp已經達到1830個。從DApp的MAU分布情況來看,有88%的DApp月活在10以下,6%的DApp月活在10-100,5%的DApp月活在100-1000,僅有1%的DApp月活超過1000,其中月活超過10000的DApp僅有5個。這與移動互聯網App動輒上千萬、過億的MAU相比,還有非常大的差距。不過,區塊鏈目前的發展尚處在初期階段,底層基礎設施還不夠完善,應用場景和普及度有限,很難支撐用戶的大規模應用。

從生態構成來看,目前的DApp主要分布在遊戲(主要是收藏類遊戲,不包括博彩)、去中心化交易所、金融、博彩、社交等領域。如果將博彩類應用放到遊戲類別中,遊戲類DApp的佔比將會達到43%。可見,遊戲類應用依然是開發者的首選。其次,去中心化交易所的DApp佔比達到16%,成為僅次於遊戲領域的類別。下面我們具體看看這幾個細分領域。

1、遊戲類DApp

遊戲作為互聯網的主流應用場景之一,其在區塊鏈的世界也被很多人看好,甚至區塊鏈的「殺手級」 應用很可能就誕生在遊戲領域。

加密貓就是遊戲類DApp中的典型,它的火爆使得市場上一時間出現了各種虛擬寵物養成類遊戲,包括:寶利馬、加密魚、玩客猴等。它們的共同特點是,遊戲中的虛擬寵物具備獨一無二性,沒有人可以擁有兩隻完全相同的寵物,因而具有收藏價值。就拿加密貓來說,部分售價甚至高達十幾萬美元,這也讓遊戲本身的投機性遠大於娛樂性。加密貓具備收藏價值,正是因為每隻貓都通過ERC721協議被賦予不一樣的「基因」,這種獨特性使得一些稀有品種的貓備受追捧,從而被賣出「天價」。

ERC721被稱為「Non-Fungible Tokens」,可以直譯為「非同質化代幣」,英文簡稱「NFT」。 ERC721的每個代幣都是獨一無二且不可置換的,即ERC721的每個Token都擁有獨立唯一的Token ID,並且 Token最小單位為1,無法再分割。該協議由 Dieter Shirley 在2017年9月提出。Dieter Shirley 正是加密貓背後公司Axiom Zen的技術總監,因此加密貓也是第一個實現ERC721 標準的DApp。

遊戲不僅是ERC721協議最先被應用的領域,它還是目前該協議使用最廣泛的地方。在遊戲領域,裝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管是道具、武器,還是坐騎或者人物,實際上都可以通過ERC721協議來實現唯一性。這就有助於遊戲虛擬資產的保值、收藏以及相互之間的點對點交易,能最大化釋放和流通遊戲的價值,讓虛擬資產向現實資產轉化。

不過,當前市場上的遊戲類DApp還是以CryptoKitties的收藏類遊戲為主,玩法上並沒有什麼創新性,更多的還是強投機屬性。從2018年8月份MAU排在前5位的遊戲類DApp來看,除了CryptoKitties,還有Gods Unchained、ETH TOWN、Etheremon、以及Cryptogirl,主要涉及TCG卡牌遊戲、模擬經營遊戲、寵物捕捉和養成類遊戲。它們都是基於ERC721協議開發的。

2、博彩類DApp

在博彩類DApp中,實際上存在大量遊戲屬性的DApp。例如:最近爆火的Fomo3D就是一款典型的博彩類DApp,其一度讓以太坊交易堵塞,在被質疑是資金盤,「龐氏騙局」的同時,用戶投入在遊戲中的ETH數額也越來越大,玩家們都期待自己就是下一個幸運兒,分到獎池中的巨額獎金。

不久前,第一輪大獎已被0xa169DF5ED3363cfC4c92ac96C6C5f2A42fCCBF85獲得,獎金金額為10469.66ETH,約2000萬人民幣。該大獎獲得者(黑客)利用刷Gas Fee的邏輯,即根據礦工利益最優原則(礦工會優先打包高手續費的交易),讓交易的順序實現可控。當遊戲剩餘時間達到一個閾值,並且最後一個購買者是自己時,黑客就會不斷發起高手續費的交易,吸引礦工優先打包,佔滿後續區塊。在這期間,其他以太坊區塊鏈上的所有交易,尤其是Fomo3D遊戲中其他玩家購買key 的交易很難被正常打包。這樣一來,黑客就能加速遊戲結束,並極大提高自己的中獎概率。

此外,還有Last Winner(Fomo3D仿品)和God.Game(PoWH3D 和 Zethr 的混合仿品)均發生過漏洞被黑客利用攻擊的事件。可見,博彩類DApp本質上就是一種投機和賭博,並且遊戲中的漏洞很容易被黑客利用,從而謀取暴利。這對於普通玩家是極其不公平的,它違背了DApp去中心化的本意。

據不完全統計,到現在為止,Fomo3D已有近百個仿品(Fomo3D代碼已開源,因而被很多開發者直接複製調整後使用)。從2018年8月份MAU排在前5位的博彩類DApp來看,就有SuperCard、FOMO Short兩款山寨版FOMO遊戲位列其中。此外,排在第二位的PoWH3D是Fomo3D的前身,這兩款DApp均由一個名為Team JUST的團隊開發。排名第四的Zethr於今年7月底推出,短時間內就獲得了良好的市場反應。該遊戲擁有多種玩法,如風險收益率可調節、老虎機遊戲、骰子遊戲、類FOMO遊戲、分紅卡系統等等。

3、去中心化交易所類DApp

當前世界範圍內的數字貨幣交易所已經超過10000家,活躍交易所也有400餘家。在這些交易所中,絕大多數都是以中心化方式在運作,其安全性一直被詬病,因而投資者對於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去中心化交易所和中心化交易所的區別在於,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是以原子交易或者智能合約等鏈上形式進行,並且由用戶自行保管私鑰,交易平台不託管用戶資產。這就使得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安全性和透明度大大提高。

相比於當前強投機屬性的遊戲類和博彩類DApp,去中心化交易所在整個DApp生態中的應用價值更強。因為區塊鏈最重要的應用就是價值在互聯網上的直接流通,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價值互聯網」。而Token是價值承載和流通的必需,它是激活區塊鏈項目內部生態的關鍵。去中心化交易所存在的價值就是促進Token在全球範圍內更安全、高效、便捷地流轉,從而推動價值互聯網時代的到來。

根據Etherscan的數據,在去中心化交易所中交易筆數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IDEX、DEx.top、以及DDEX。這裡面值得注意的是DEx.top,該去中心化交易所試運營僅三個月,就迅速成長為Top2的DEX,可見勢頭之猛。通過體驗與研究,筆者認為主要是該平台採用「鏈下撮合、批量上鏈」的雙賬本模式,相比於其他去中心化交易所,在體驗和節省Gas開銷方面更具優勢。

在DApp生態中,除了主流的遊戲、博彩、去中心化交易所之外,還包括:媒體、錢包、身份認證、存儲等DApp。當然,類似於DApp應用商店、DApp瀏覽器等等均屬於整個DApp生態的構成要素。

我們距離區塊鏈的「殺手級」應用還有多遠?

從總體來看,目前整個DApp的投機屬性還是要大於應用屬性,不管是遊戲類DApp,還是博彩類DApp,本質上還是一種投機。這與區塊鏈天然離金融很近有關,而且人的本性是趨利的,這類DApp迎合人的本性才能快速獲取用戶。但是從更現實的角度來看,區塊鏈領域實際上是缺乏真實行業用戶的,目前所謂的用戶基本上都是抱著投資甚至是投機的心態進入這一行。DApp需要承載應用價值,才能真正激活大量用戶。當然,投機是行業早期無法避免的現象,不只是區塊鏈領域如此,我們參考互聯網泡沫那段歷史,可以發現如出一轍。

數據顯示,1999年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的公司有457家,其中大多數是高科技公司。2000年3月,在市場高峰期間,共有4715家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許多新上市公司千方百計地想辦法同網路掛鉤,有些公司只要在名字後面加上dotcom,或者在名字前面加上i或e,以示公司是同互聯網相關,股價就會被炒得「直衝雲霄」,發行新股時也會被搶購一空。

區塊鏈的發展現狀和互聯網早期階段類似,在技術和基礎設施方面存在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應用缺乏有效的商業模式和場景支撐,短期內難以實現落地。然而利益驅動的跟風投機使得泡沫越吹越大,企業缺乏實際的價值錨定則是捅破這層泡沫的觸發點。

就目前而言,區塊鏈行業已進入「寒冬期」。創業者唯有踏實做事,切切實實服務好用戶,給整個行業和生態帶來價值,才可能渡過這次「寒冬」,並在下一個周期中快速崛起。谷歌、亞馬遜、阿里巴巴、騰訊等科技巨頭都是在互聯網泡沫破滅之後的「寒冬」中成長起來的。鑒於此,區塊鏈的「殺手級」應用很可能就孕育在這輪熊市中。

參考文章:

【1】《Fomo3D 千萬大獎獲得者「特殊攻擊技巧」最全揭露》,SECBIT實驗室

【2】《區塊鏈的下一個機會不是ICO2.0,而是ERC-721?》,星河互聯

【3】《火幣區塊鏈產業專題報告:遊戲篇 「新的財富金礦?遊戲產業的割裂與重構」》, 火幣區塊鏈研究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