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的筆記本淘汰了不要扔 把屏幕拆下來 沾上雞蛋液 裹上麵包糠 炸至金黃 隔壁的小孩子都饞哭了!

不論是你用電腦工作還是學習的時候,一個顯示器有時候處理起事情來總覺得有些局促,調查顯示:雙屏能夠加快大家的工作效率(增加百分之多少我也不記得)

就算你在寫(chao)論文的時候,一個屏幕借(co)鑒(py)網上的內容,一個屏幕撰(zhan)寫(tie)自己的論文,那也是方便的一批,接下來就逐步說明自己DIY顯示器的內容。(不論你是舊屏改造還是新屏創建,一樣適用)


【材料部分】

1、C位→屏幕

這裡分為兩部分:一是自己有一個淘汰下來的筆記本或者其他顯示器,一般情況尺寸在十幾寸的亞子,筆記本屏幕14』到15.6『左右,怎麼把它搞出來呢,因為各個品牌的組裝略有差異,這裡就不詳細敘述,一般網上都有對應型號的拆機教程,按照上面的流程吧屏幕取出來即可,準備螺絲刀一把。

而是打算從網上新購入一塊顯示面板,這裡的尺寸就不再拘束了,可以搞一塊同你主屏一樣尺寸的感覺效果更好。 那怎樣去選購一塊合適的顯示屏呢,首先你需要了解液晶面板的主要技術特徵,同樣網上一堆顯示器選購指南,比如說?

顯示器選購指南(顯示器最重要、最核心的知識) - 喵喵折App的文章 - 知乎

喵喵折App:顯示器選購指南(顯示器最重要、最核心的知識)?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大致了解之後,接下來就可以去一個網站【屏庫網】 根據自己的尺寸要求 解析度 刷新率什麼的選擇一塊屏幕

http://www.panelook.cn/?

www.panelook.cn

記下它的型號,比如找到一塊23.8寸 LG的60Hz 1080p的屏幕,基本滿足日常的需求

記住箭頭中的型號

之後複製這些到萬能的某寶,嘻嘻嘻

2、驅動板

有了屏幕之後,接下來的問題就是視頻信號的輸入輸出了

這裡要用到一個驅動板 萬能的一搜

嗯 就是這些了

你需要做的就是把你顯示面板的型號告訴商家,(這裡的面板型號一般都會註明在顯示器的後面)他會給你燒錄對應的程序,做到和你的面板相匹配,另外就是看你主機的顯卡介面,HDMI,VGA,DVI還是什麼的,一般會送你對應的接線,剩下的就交給快遞吧。

3、DIY顯示器後殼的材料

這裡我選用的是微型顆粒的積木,拼接完成的尺寸如下,大概8mm一個

據此可以大概算出需要多少個顆粒 某寶大概十幾塊一千個左右

【操作部分】

材料到齊之後首先做的應該是接通線路,看屏幕是否能夠點亮

圖中接線左黑圓為驅動板供電線 右扁黑為HDMI數據線(另一端接主機) 右側藍白線為屏幕調整按鈕接線 紙條狀為屏幕排線

確認屏幕完好點亮之後,拆開這些東西,就能著手製作你的外殼了

臨時想到的精靈球圖案 於是就只買了三色積木 長款對比著屏幕先確定邊框的尺寸 再拼中間的 乎主用的一塊15.6寸的屏幕 積木面板拼完大概用了四個小時左右 (已經瞎了)

媽耶

最後一塊 搞定!(這根本不圓啊!!!!差評!!)

息怒半小時之後。。。

就是想辦法固定住驅動板和按鍵板,我打算吧這兩固定在背板的後面,就是屏幕完整的放在這一塊拼好的積木上面,後面凸出來兩個位置把兩個板子包在裡面,就像一些顯示器後面吐出來的一坨

大概找好他們的歸宿後 就是這樣

介面我覺得放在側面舒服點,按鍵板可以移步頂側

小顆粒大概量出他們需要多大的空間外 再拼兩個小盒子把他們蓋住就好了

注意驅動板與蓋盒之間可能存在幾毫米的空隙 導致插拔線的時候不穩 這裡建議在驅動板和積木之間填充密實,就地取材吧 我用的是快遞的紙板

搞完之後 就是這個樣子

下側的包邊被我加起來了

想要固定住屏幕 積木邊框就得起來 這裡我連著底板一共是三層積木 壓住面板的邊 四邊閉合就比較穩了

這裡的上邊框有兩個螺絲孔位 加上上邊框比較窄,用一排積木壓住兩個螺絲孔位就足夠了 具體看你屏幕的情況

下圖的下邊框還比較寬 可以再加兩條積木

注意:下邊框 也就是圖中的紅色區域 筆記本顯示器的那部分白色的 積木與它的鏈接不要太緊 至少保留1-2mm的空隙 否則壓迫屏幕排線 顯示不穩定

邊框處理完之後,基本的流程就走完了

最後是支架,有心的同學完全可以用積木自己拼一個

乎主買了一個簡易的平板支架先撐著 以後有時間再慢慢優化

最後就是這個鴨子了

鬼刀.jpg 哈哈哈哈哈哈

還行

2019.07.07

小白第一次研究屏幕,顯示器大神、驅動板大神、排線大神、積木大神請輕噴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