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陽融入成都兩年以來,將衛健項目工作立足自身優勢和經濟發展需求,集中精力謀項目、上項目,以項目建設促進民生顯著改善,取得了突破性發展,進一步縮小了與成都市其他區(市)縣的差距,其中也涌現出許多在工作崗位上敬業奉獻,追求創新的人員。

“東進”戰略實施2週年之際,成都市廣播電視臺《東進新時空》欄目,特別策劃“東進面孔”系列報道。

2年,24個月,24個人物,通過記錄這些“東進人”的點滴,來展現“東進”面貌,共同講述“東進故事”。

醫路耕耘六十春,善術仁心度人生;

八十依舊在前沿,大醫精誠譜芳華。

簡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腫瘤科醫生 周克明

學醫

我工作到現在已經63年了

因爲我在學校讀書的時候

我們的病理科老師就講

這個癌症是個謎

希望我們有志的同學去攻克它去鑽研它

所以我就寫在筆記上面

畢業以後我就把一些精力重點的放在腫瘤方面

——周克明

良師之言在周克明心中埋下了一顆種子,也是他60多年從醫生涯中恪守的準則,過去的他每天很大一部分時間都在做手術, 有時甚至通宵達旦,和腫瘤戰鬥,與生命賽跑,在他手術刀下,超過一萬例腫瘤患者得到救治。

治病

像有一個小孩

只有半歲

我在他的肚子裏面取出一個巨大的腫瘤

這個腫瘤八斤半

生下來的這個小孩兒的體重只有七斤半

所以腫瘤超過體重的很少見

——周克明

女童恢復了健康,也與周克明結下了不解之緣,此後這個小孩的生活、學業,周克明都十分牽掛,如今她也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大學,而對於這位挽救了自己生命的“爺爺”,女童也是一直心存感激。

堅守

今年八十二歲的周克明,仍然工作在簡陽市人民醫院臨牀一線, 是迄今爲止這裏年齡最大的一位醫生,也是簡陽唯一一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國家級專家。

從醫60載,和患者之間的故事太多太多,直到十年前,周克明慢慢放下鍾愛的手術刀,但他沒有放下自己的病患,由於長期和癌症晚期患者接觸,周克明看到了許多患者的恐懼和家屬的悲痛。隨着年歲的增長,他對生命也有了更多的領悟,開始將自己的工作轉向終末期癌症患者臨終關懷的研究。

下鄉

每週三都是周克明雷打不動的下鄉時間。7年來,簡陽50多個鄉鎮,拖着不再輕盈的身軀,去到了超過300名農村末期癌症患者的家中。

過去我下鄉的時候要走路

之後基本上就是騎自行車

我到鄉里邊出診都是

醫院裏邊自行車都只有兩部

急診室一部辦公室一部

那個時候騎自行車去很艱苦

——周克明

一直以來,簡陽市衛健系統搶抓“東進”機遇,以建設成都東部區域醫療中心爲目標, 以“三甲綜合醫院做優做強、基層醫療機構提檔升級、公共衛生服務晉位爭先、健康服務產業高端切入”爲抓手,大力推進衛生健康工作高質量發展。

從兢兢業業的醫生到具有人文關懷的醫者,周克明的成長曆程,也是簡陽市人民醫院不斷探索、創新、發展、壯大的縮影。

通過這兩年我們簡陽發展的很快

各行各業都在騰飛

我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我們醫院也會更輝煌

—— 東進人 周克明

來源:東進新時空

點這裏

支持東進中的成都衛健工作者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