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入 TWS 市場,資深音頻產品人是這樣想的:

- shenzhenware-

2019 年初,丹麥品牌 Libratone 小鳥音響在北京發佈了 Track Air+ 真無線降噪耳機、Track Air 真無線耳機、以及 Track 頸掛式無線耳機。

一口氣推三款無線藍牙耳機,這個架勢讓我們想起了去年 CES 2018 上的索尼,也是一口氣推出了三款:WF-SP700N、WI-SP600N、WI-SP500。

直到 2018 年 4、5 月才上市的索尼 WF-SP700N 採用的是高通 CSR8675,支持藍牙 4.2。

△ SONY CES 2018

而 Track Air+ 則採用的是高通最新旗艦 QCC5100 芯片組,支持藍牙 5.0。Track Air+ 真無線降噪耳機定價爲人民幣 1698 元,Track Air 真無線耳機定價爲人民幣 1098 元,上市時間爲 2019 年 4 月。

值得一提的是,在高端音頻市場,今年並沒有出現「卓越」的表現。索尼在今年的 CES 上並沒有新款的 TWS 推出(哪怕是 WF-SP700N 的升級款)。而三家高端音頻品牌「3B」中,已被蘋果收購的 幾乎不值得一提。

與此同時,在安卓市場,高通、絡達、恆玄、瑞昱幾家藍牙音頻芯片所支持 TWS 雖然遍地開花,但體驗均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問題。

無疑的,AirPods 2 代的上市,加速了 TWS 市場的競爭升級。過去比拼價格,比拼出貨速度,如今要想在 AirPods 市場外擠出一塊空間,可能就需要在產品上下真功夫了。

做一個挑戰 AirPods 的產品,聆聽體驗好,又能降噪,又能適配安卓,這個市場上的同類產品其實並不多。

在談到 TWS 耳機的市場機會時,小鳥音響 CEO 劉崧做了如上的總結。

小鳥音響新款 Track Air 真無線耳機將在本月天貓「耳機品類日」上正式發售。小鳥音響 TWS 系列產品高舉高打傳達出了信號,高配置的高端 TWS 耳機,要開幹了~

1

從「芯」開始

選擇足夠優秀的合作伙伴

一年前的 CES 上,高通推出了專門爲智能耳機設計的低功耗藍牙芯片 QCC5100 系列。這是高通首次以非 CSR 命名發佈的藍牙音頻 SoC 方案,主要應用是真無線、主動降噪、智能語音等正在興起的新的藍牙音頻產品。

官方的信息顯示,較以往方案,QCC5100 系列的性能提升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高通 QCC5100

9 個月之後,在高通的一次媒體溝通會上,特別介紹了爲無線音頻而生的 aptX Adaptive 和 TrueWireless Stereo Plus。前者是爲音質而生的音頻編解碼技術,後者則是可向雙耳同時傳輸音頻的協議。二者均爲高品質的 TWS 耳機保駕護航。

衆所周知,AirPods 領跑無線藍牙耳機市場,已經將競爭對手甩了一條街。而 AirPods 2 的上市,又讓 H1 芯片成爲衆多第三方芯片的新的參考設計。與此同時,蘋果在 AirPods 體現的軟硬件集成能力,以及產品帶給消費者的極佳體驗,都成爲很多 TWS 產品的標杆。

△ 紅色方框部分爲蘋果 H1 芯片,型號爲 Apple 343S00289丨圖源:iFixit

高通 QCC5100 系列的推出,很大程度上是希望挑戰 H1 芯片,雖然高通官方並不會這麼說,但是至少在安卓陣營,還沒有任何一款可以與 H1 媲美的芯片。

要想和 AirPods 媲美,高通最新芯片 + 出色的軟硬件系統設計,這兩點缺一不可。老款芯片和其他第三方芯片,暫時不具備這個能力。

然而,這款芯片推出已有一年多的時間了,市場上卻鮮有標杆案例,其量產難度可想而知。

即便是與高通合作多年的小鳥音響,也並沒有在芯片剛問世的第一時刻就發佈 TWS 新品。但早在 2017 年,小鳥音響的 TWS 設計就開始了。只是那個時候,只是當時的芯片方案不夠優秀,左右耳的傳輸穩定性有一些無法解決的問題,項目很快就暫停了。

去年 Track+ 投放市場後,「銷量比我們預期的要好,渠道供不應求,這讓我們堅定了做一款『好』產品的決心。」劉崧感覺到時機到來了。

2

脫穎而出

解決 TWS 四大痛點

不美觀、不穩定、不牢固、不隔音

如何做出「好」產品?縱觀 TWS 市場現狀,AirPods 一家獨大,其他「非 AirPods」或「類 AirPods」良莠不齊。如何在衆多的「其他」中脫穎而出,這是小鳥音響以及其他很多耳機廠商需要思考的問題。

劉崧對 TWS 市場的「痛點」進行了總結,歸納爲以下幾點:不美觀(外觀不好看)、不穩定(信號連接不穩定)、不牢固(佩戴人體工學欠佳)、不隔音(不能隔絕噪音),並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了逐一的體驗優化。

音響的設計要考慮家居風格,而耳機,則必須是漂亮的個人飾品,美無線制。

儘管有北歐設計美學的基因,但消費電子從來都不是一個簡單的「工業設計作品」,產品設計也不該是流程化的,即工業設計出外觀、結構設計出拆件、電子設計出電路板。在劉崧看看來,小鳥音響的設計是 Total Design,定義產品目標,找到核心器件,再把工業設計、結構設計、電子設計揉在一起,反覆迭代優化。

基於以上思考,新發布的兩款 Track Air 最終呈現給大衆的,是在橢圓形耳塞腔體外、搭配三角形金屬結構件,在麥克風、傳感器、輻射天線等多個部件集成在金屬結構件內,巧妙的平衡了外觀與功能。在衆多的「豆芽」和「豌豆」耳機中,Track Air 設計非常搶眼,很容易就「跳出來」。

解決好面子問題,接下來就是裏子。在劉崧看來,TWS 的連接穩定性是首位的,必須把射頻和天線做到極致。爲此,小鳥投入大量的精力去不斷優化系統射頻性能和天線設計,將無線接收性能從常規的 -85dB 提升到了 -93dB。

同時,在結構設計和系統設計方面,力圖做到極致。畢竟,在耳塞有限的空間裏,電池、動圈、軟硬結合主板、磁吸充電、麥克風模組等等,塞得滿滿的,必須要把系統設計做的足夠好,才能確保穩定。

△ Track Air 內部結構

芯片方面,如前所述,採用了高通全新的真無線芯片,Track Air 採用的是低端的 QCC3026 ,Track Air+ 則採用的是高端的 QCC5100,均支持藍牙 5.0。基於高通幾次音頻芯片的迭代,不難看出,有旗艦芯片保駕護航的新品,將在連接穩定性、功耗、續航、數據傳輸效率等方面,都會有令人期待的提升。

接下來要解決的就是佩戴舒適性的問題。Track Air 的耳塞延續了 Track+ 所使用的跑道型的耳殼設計,搭配不同尺寸的耳塞,讓佩戴非常的貼合,同時有更好的隔音效果。值得一提的是,耳機的貼合不是靠軟膠,而是靠跑道圓的設計。這一特別而又友好的設計,同時也成爲 Track+ 上市後大賣的原因之一。

△ Track Air 跑道圓設計

3

錦上添花

續航和充電,極簡但不簡單

續航時間短是衆多 TWS 耳機普遍存在的問題,Track Air 將耳塞本體的續航時間延長至 8 小時。與之搭配的充電盒,不僅外觀小巧圓潤,其性能超出競品不少。它支持 USB-C 和無線充電。充滿電後,能爲耳機額外充電 3 次,耳機加充電盒的電量可以提供長達 32 小時的聆聽時間。

而爲了讓 Track Air 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小鳥音響還推出了一款 Coil 無線充電器。「就如同我買了一個咖啡杯,也會期待有一款漂亮的杯墊來襯托它一樣,我們就順手做了這個產品。」在問及爲什麼發佈一款無線充電器時,劉崧這樣回答我們。

但即便是一款「沒有多大技術含量」的無線充電器,小鳥音響也對它進行了設計優化。通常我們使用的無線充電器,沒有充電狀況的顯示或者電源燈非常隱蔽,除非看手機屏幕,否則用戶不知道是否在充電。而如果用它給耳機充電盒充電,就必須解決「顯示正在充電」的問題,因爲耳機充電盒沒有屏幕。這個細節也正是小鳥音響設計實力的體現。

Coil 無線充電器即時耳機配件,同時也是獨立產品。它還支持爲帶有無線充電功能的智能手機充電。

4

智能主義

不止是語音助手

在萬物智能的時代,產品設計已不僅僅是硬件設計,還有包括系統、應用、AI 算法等在內的軟件設計。劉崧對於 TWS 所掀起的「智能主義」的理解更加豐富和飽滿,他認爲,耳機的「智能」包含了 3 層含義:智能主動降噪、智能佩戴檢測、智能語音助手。

△ CityMix Smart 智能調節環境音

智能主動降噪:Track Air 採用了前饋加反饋的混合式主動降噪方案,金屬件裏的一顆麥克負責前饋,入耳的腔體處增加一顆麥克負責反饋,降噪量提升至 30 dB。其全新的 CityMix Smart 自適應智能調節算法能夠智能調節環境音,利用耳機單元上的兩顆麥克風以及運動傳感器識別佩戴者是靜止還是在運動,並自動切換到適宜的降噪等級。

通話降噪方面,採用了自有的雙麥克降噪算法,提升並優化語音拾取,即使在噪雜的環境下通話,也能讓對方聽清佩戴者的聲音。

智能佩戴檢測:Track Air 不僅可以實現 TWS 要求的戴上還是沒戴上的檢測,還可以對戴好還是沒戴好進行檢測,即在耳機啓動降噪功能的時候,可以檢測到是否會因沒有佩戴好,或者是否配好耳塞,從而進行提示調校。

智能語音助手:未來耳機要實現的重要功能就是免提,更低的功耗、更靈敏的麥克風拾音、雙向的藍牙數據傳輸協議,讓用戶可以無需動手輕鬆喚醒 24 小時在線的語音助手,不僅可以語音點播歌曲、語音查詢天氣、在線翻譯等。

在 TWS 耳機里加語音智能助手的戲份,小鳥音響是如何考慮的?對此,劉崧認爲:

耳機擁抱語音助手是大勢所趨,智能代表未來。

雖然小鳥音響與 AI 服務提供商的合作還在洽談中,但這在新款 TWS 上增加語音智能絕不只是一個噱頭。

△ 小鳥音響與騰訊叮噹合作的 ZIPP 2 智能音響

灣裏福利:文末留言,談談你對文中觀點或 TWS 行業的看法,將有機會獲得 小鳥 ZIPP 2 音箱。

5

迴歸聲音

不應是玄學,而是科學

在聲學方面,Track Air 採用優質動圈發聲單元,結合丹麥平衡的調音聲學,希望能夠詮釋一種大衆消費級耳機不庸俗也不媚俗的音樂聆聽體驗。如何描述這種聲音呢?

聲音不應該是玄學,而應該是嚴謹的科學。

在劉崧看來,小鳥音響聲音的邏輯是:還原、平衡。還原,是指重現已經錄製好的聲音,不要刻意美化它(像相機使用美顏算法一樣)。平衡,是指高中低頻平衡。比如,黑人喜歡重低音,東方人喜歡純淨的中高音;高音太亮,細節很豐富,聽久了就累了,低音也一樣。所以很難說增加高音或低音就好。

還原度高和平衡度適中的聲音,是用戶對耳機的基本訴求。正確的聲音,準確的表達,可以達到 80 分。而 80 分代表着,大衆都是滿意的。劉崧在聲學領域已經深耕了十多年,對於很多產品標榜的 100 分,早已淡然一笑。

6

市場定位

品牌力不夠大牌,產品力就是最重要的市場推力

作爲一個年輕的音頻品牌,小鳥音響其實已經走進了第 10 個年頭。耳機的起步則是在 3 年前纔開始的,其中有幾個里程碑事件:

2016 年,推出自家的首款耳機,行業率先推出分級降噪,就是後來註冊商標的 CityMix。率先通過蘋果 Lightning 接口認證,與蘋果 iPhone 7 同期推出 Lightning 接口的降噪耳機。

2017 年,成爲首個支持 Google Fast Pair 藍牙耳機快速配對協議的品牌,推出 USB-C 接口的降噪耳機。

2018 年,發佈首款掛頸式無線耳機新品 Track+ 無線智能降噪耳機,以及同系列無線運動耳機 Track。

從這些過往的產品上,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小鳥音響品牌和風格的延承,更是它在產品設計上的迭代升級。因爲好的產品,從來都不是「先進」技術和「高級」設計的簡單集成,而是對產品核心訴求的堅持不妥協,以及在市場上的不斷的錘鍊和打磨。劉崧將其總結爲:

設計能力強+技術能力強 = 產品能力強。

你認爲 Track Air 的競爭對手是誰?

對於這個問題,劉崧的回答直截了當:「市場上琳琅滿目,千元以上,對手就是 BOSE、Beats、B&O、蘋果等國際品牌;國內 500-600 元的產品,則競爭對手更多。」

誠然,小鳥音響並不大牌。

在品牌力不強的時候,產品力就是最重要的市場推力。

TWS 耳機從最初 Bragi Dash 的誕生,到 AirPods 的火爆,幾乎所有的跟隨者就都沒跳出這兩種風格。但是 Track Air 從一亮相,就做到了差異化。而將之放到 200 美金這個段位,小鳥音響是有這個信心的。

因爲,產品力是我們這個階段最大的競爭力。

小鳥音響 CEO 劉崧將出席 4 月 20 日在深圳灣召開的 WARE 2019 新硬件峯會,首次分享他的產品之道。

劉崧曾任歌爾股份副總裁、北京歌爾總經理,帶領團隊爲多家國際知名消費電子品牌提供麥克風陣列、降噪耳機、無線音頻傳輸等核心技術解決方案。逾 15 年消費電子行業的豐富經驗,在聲學信號處理和聲學產品開發領域均有深入研究。中科院聲學所聲學碩士,北京大學電子學學士。■

主筆:陳壹零 / 深圳灣

編輯:周小花/ 深圳灣

/////////////

/////////////

灣裏·福利

文末留言,談談你對文中觀點或 TWS 行業的看法,將有機會獲得 小鳥 ZIPP 2 音箱。

本文評論有福利!

本文評論有福利!

本文評論有福利!

真知灼見的科技記者

四通八達的運營編輯

● ●●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