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到二戰德國的坦克,很多人都會想到六號(虎式)和五號(豹式),沒辦法誰讓他兩創造過許多驚人的戰績,還有傳奇般的 E-75和E-50。不過我認為德國的四號坦克是最棒的,三號坦克也說得過去。我就說說好了

先說三號坦克,它在二戰前期擔任第三帝國裝甲部隊的主力,在西歐為德軍立下不少功勞,雖然在東線戰場面對蘇軍相對強的T-34系列和KV系列坦克而受挫嗎,畢竟三號的火炮口徑是37和50mm還有75mm短管炮,面對蘇德戰場初期蘇軍的t-34/76的76.2mm坦克炮實在是有點夠嗆。。不過總的說三號坦克十分符合德軍早期的坦克設計哲學十分重視機動性、裝甲與火力的平衡,在戰爭初期三號是一款較為領先的坦克,而到了戰爭中後期,儘管進行了改裝,仍然變為了一款平庸的坦克,還是比較好的一款坦克。其中我認為三號坦克最經典的一個型號當屬 三號J型

再說四號坦克,隨著三號坦克的整體性不能在滿足符合德軍裝甲部隊的需要時,四號坦克由最初的輔助力量改造成主力突擊坦克供給裝甲師和裝甲擲彈兵師還有摩托化師使用。二戰期間,四號坦克先後生成過多種用途的改型戰車,包括突擊炮、自行反坦克炮、彈藥運送車、架橋坦克等。因其可靠的性能和多樣的用途,被德軍士兵昵稱為「軍馬」。甚至二戰結束後仍有國家將其投入戰爭。四號坦克的火炮由原先的75mm短管炮發展成為長管炮可以說是混出了名堂,像 四號坦克後期型F2型、G型和H型就挺經典的,後邊的J型就有點精簡了。按照當年古德里安的意思,乾脆不要造什麼虎式坦克了,直接造四號坦克後期型就好。這一點我很贊同。四號坦克相對穩定,簡單,易於大量製造,而且重量也是25、6噸的樣子。二戰一些知名人物對四號坦克產生好的評價,除了剛剛的古德里安,還有隆美爾對四號坦克的印象非常好,還有著名的坦克王牌魏特曼也對四號的印象非常好。就連蒙哥馬利曾讚揚過。四號坦克是二戰德國生產得最多的坦克,在二戰歐洲戰場的絕大多數戰場都能找到四號坦克的身影。無論是在西線還是東線,四號坦克為第三帝國立下了汗馬功勞,在戰場上表現出相當的可靠性。他在戰爭中後期一直擔任德軍裝甲部隊的主力,而且它沒有像虎式或豹式初期般到戰場上才發覺有大量技術問題。四號坦克的缺點是形狀較傳統,裝甲容易受損,而側裙則更為脆弱。德軍嘗試以加厚的裝加強防護能力,卻使功率重量比越來越低。即使到了1943年,訓練有素的乘員、清晰的無線電及炮塔內良好的分工使四號坦克仍比T-34/76優越。但到了戰爭末期蘇聯的

新型坦克使得四號坦克必須退下來,豹式開始逐步取代。總的說四號坦克見證了第三帝國的興亡,四號不愧是德意志軍馬,不管是裝備數量,還是歡迎程度,還是服役表現,都是非常好的。也是我最喜歡的一款坦克,而我最喜歡的一個型號就是 G型和H型

再說五號坦克 他是德國在二戰投入使用的一款中型坦克,它主要於1943年中期至1945年的歐洲戰場服役。它原本被打算用作為對抗蘇聯T-34坦克的武器,順便取代三號和四號成為主力 然後和一些重型坦克一同作戰,直至戰爭結束。而它亦被認定為二戰中最出色的坦克之一,並與蘇聯的T-34/85齊名。對於五號坦克的評價,可謂褒貶不一,例如古德里安,對五號坦克雖然不像對六號(虎式)那樣一直反對,但也沒什麼讚揚。五號坦克在二戰生產了6000多輛僅次於四號坦克,在戰爭後期開始逐步取代四號擔任裝甲部隊的主力,在戰爭後期創造過一些不錯的戰績,可嘆戰爭的勝負不是有幾件新式武器所能決定的,五號坦克可以說見證了德國由盛轉衰的時期,可惜第三帝國不像蘇聯和美國那樣擁有豐富資源。如果有他們三分之二或者一半資源,我相信五號坦克將會徹底取代四號和三號坦克而成為德軍裝甲部隊的中流砥柱。總的說對五號坦克的評價還不說得過去。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個型號是G型

然後再說六號坦克,六號也被稱為虎式坦克,他是1942年4月20日第三帝國製造的一款重型坦克,他是很多軍迷們印象最深的坦克之一。這主要是因為他在二戰中後期創造了許多驚人的戰績,這也得益於那些王牌駕駛員。在德軍內部對於六號坦克的評價,可謂毀譽參半,也只有希特勒那樣喜歡超級戰車的人喜歡了。虎式坦克我個人感覺適合打防禦戰,不適合進攻,因為他耗油耗得太拽人了,當時的第三帝國可受不了這樣折騰 速度上和其他國家的重型坦克比也不算慢,不過製造的時間過長,坦克結果太複雜,以第三帝國的國情來看 根本不便於大量生產,只能小批量生產,而且它主要裝備於幾個精銳的裝甲師和裝甲擲彈兵師。到戰爭結束他一共生產了1500多輛,和豹式坦克一樣它見證了第三帝國由盛轉衰的時期,他創造過無數驚人的戰績,曾讓敵軍為之膽寒,可是從未扭轉德軍在戰場上的頹勢,畢竟它的數量太少沒辦法以當時第三帝國的情形,要是能大量生產,那第三帝國也就不會輸了,不過以當時第三帝國的生產狀況來看,生產虎式坦克或許是個錯誤,生產這1500多輛虎式不知能生產多少四號坦克。可以說虎式坦克可謂是一個悲哀,他所做的一切都只能讓第三帝國多喘息幾天,卻無法挽回第三帝國失敗的局面。總的說虎式坦克也是為第三帝國立過戰功的。從列寧格勒初露頭角,到43年2月14日的凱塞林山口戰役,在Sid Bou Zid戰役之中,501重裝甲營與第21裝甲師一道將美軍殺個大敗,美軍海濤爾部隊的數十輛謝爾曼坦克遭到了虎式坦克的屠殺,使得美軍患上了「虎式恐懼症」。再到43年的庫爾斯克會戰,虎式坦克作為進攻先鋒進攻庫爾斯克防禦外圍,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若不是的希特勒決心不定在蘇軍快要崩潰的時候還是調出30萬精銳去組織盟軍在西西里登陸,庫爾斯克的贏家將是德軍。到了44年諾曼底登陸中,虎式重型坦克的傳說可以說達到了巔峰,武裝黨衛軍上尉米歇爾.魏特曼駕駛虎式坦克一次性把英軍25輛坦克吃掉。1944年後,越來越多能夠威脅虎式的坦克的出現。但在諾曼底戰役,虎式坦克對付盟軍的坦克仍有絕對的優勢,但在東線面對IS-2重型坦克卻漸漸力不從心,在1944年8月停產後,便被虎王坦克取代。1945年4月參加了柏林的防禦戰。雖然戰爭結束了,但是虎式坦克依然令人望而生畏——如果你在牆上畫它,會把二戰的盟軍新兵給嚇跑,足以見他在人們心中的「高大地位」。總的說虎式坦克的評價是有褒有貶頗有爭議。而虎式坦克中我最喜歡的一個型號是 虎II。

最後說說E-50和E-75 他兩是二戰第三帝國E系列坦克計劃中的的兩種標準戰車,E-50重50-60噸,計劃取代「黑豹」和「虎」式。它和E-75的外形幾乎一樣(注意只是車體,量產型E-75的炮塔外形類似於虎王坦克),E-50和E-75的懸掛系統,裝甲厚度和重量不同。E-50的綜合防彈能力比黑豹F提高了50%左右,它採用和黑豹2型一樣的加長型的88炮。但是,最終一輛也沒能造出,成了強大的圖紙車。

而同時期蘇聯坦克沒有一種達到其紙上的設計指標。從二戰中期開始,其坦克技術優勢被戰爭初期技術劣勢的德國全面趕超,隨著德國新型坦克的不斷開發,蘇聯再也沒有扳回天平——因為雙方同級別的坦克較量中,全部都是德國佔優。

不過令人驚訝而又欽佩的是,60年前E系列的內部空間分配與上述指標僅僅只是略有差異,十分接近,是當之無愧的現代主戰坦克的真正雛型,這一點遠遠超越了同時代的美蘇坦克 不得不佩服德國人超前的設計思維

E-50在火力 機動等方面都超過了蘇聯戰爭末期的T-44坦克,其整車裝甲防禦力除了正面上車體裝甲稍弱外,其它也基本與T-44相當,綜合戰鬥能力E-50更優。E-50還裝有體視式測距儀和紅外夜視瞄準具,其火炮精度比黑豹還高。總體而言這兩款坦克設計的蠻超前的,但不符合第三帝國的實際狀況,到最後一輛也沒能造出來。要是第三帝國由蘇聯美國那樣的資源,想必可以批量生產。不過這類坦克也只有喜歡超級戰車的人會對其喜歡了

好了時間不早了我就說到這裡,請大家過目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