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臺灣

東北角單車逍遙遊

 

本來禮拜六要出發去東北角騎車,結果大夥兒都睡過頭(因為禮拜五看電視看太晚,哈),結果隔天才出發,結果天氣更好!

   

基於上次我已經來騎過一次,熟門熟路的很快就租好車了!還向店家凹了一瓶竹碳水和輕便雨衣,嘿嘿!

從福隆車站右側順著鄉間小路,很快就來到舊草嶺隧道

鐵道周邊有不少的裝飾藝術

先在此留影

舊草嶺隧道就是臺灣民謠中「丟丟銅」歌詞中提到的「本康」,「本康」就是山洞的臺語發音,這個舊草嶺隧道在日治大正10~13年建造(西元1921~1924年),工程費時三年,是當時臺灣最長的隧道,舊草嶺隧道使用了近半個世紀後, 因宜蘭線進行雙線拓寬工程, 臺鐵在舊隧道旁另闢了新草嶺隧道, 舊隧道便於民國75年廢棄封閉,後來開放單車試騎,也讓封閉超過20年的「本康」得以重見天日

舊草嶺隧道北口處草書題「制天險」,是指當時的施工人員,克服地形上的困難開挖隧道;石城端出口處題「白雲飛處」,意指火車過山洞後豁然開朗,只見晴空萬裏的白雲。

隧道有開放時間

騎到中段隧道也越來越潮濕

來到新北市與宜蘭線的交界

終於看到南處出口的光線

豁然開闊藍天白雲

上題「白雲飛處」,意指火車過山洞後豁然開朗,只見晴空萬裏的白雲。

全唐詩於鵠有詩作《題合溪幹洞》:渡水傍山尋絕壁,白雲飛處洞天開。仙人來往行無跡,石徑春風長綠苔。「白雲飛處」應該是出於此詩。

然而提到舊草嶺隧道一定不可不說當年因修築草嶺隧道,積勞成疾而身亡的吉次茂七郎工程師,他不分日夜的帶領著工人趕工,歷經三年終於開通了隧道,大幅縮減了臺北到宜蘭的距離,隧道的重新開放,也讓我們可以一睹這劃時代的工程建築

出隧道南口後,就是石城觀景平臺,可以看到龜山島

龜山島又名龜山嶼,在宜蘭縣頭城鎮海岸以東約10公里處,為孤懸於海中之火山島嶼因其形狀似海龜而得名。

石城出口附近的小聚落漁村,大部分的矮房皆是用石頭砌成,有些已改建成水泥屋,但還是處處可見石頭厝,「石城」地名就是因此而來!

臺鐵在舊隧道旁另闢了新草嶺隧道,上圖就是新隧道

嘿攸嘿攸!終於來到四角窟觀景臺

在此可遠眺龜山島

終於來到三貂角燈塔,前方是馬崗村落

坐落在臺灣最東的岬角上的三貂角燈塔,是太平洋區的重要指標,有「臺灣的眼睛」之稱

當時日本人特定進口水晶玻璃作為燈炮材質,在二次大戰時亦遭炸射損壞,至今傷痕依舊可見,當做歷史的見證,在民國35年時才重新修復,塔高16.5公尺,每28秒連閃白、紅光兩次,射程約25海浬

接著來到卯澳漁村,濱海公路旁的卯澳漁村具有傳統的漁村風貌,值得駐足細細體會。濱海公路旁左側為一小溪,溪畔遮蔭的百年老榕,枝幹纏繞、綠意盎然。進入漁村更感 到無比平淡悠哉的氣氛,在細碎的海潮聲中,漁村顯得特別寧靜

這處吳家樓仔厝可說是卯澳灣代表性的歷史建物,據導覽解說牌述,石頭屋牆面砌法有「平行砌」「人字砌」及「亂石砌」。

據說吳家為卯澳一帶大戶人家,因漁收豐富,興建當時第一棟樓仔厝,後改建為碾米廠,為附近村裏碾米的地方

位在臺2線濱海公路105K的福連國小是個不起眼的國小

彩虹階梯--可以坐在階梯上望著大海放空聽海聲

從校門口到校園內都充滿了海洋的風格

小朋友玩得不亦樂乎

 

繼續努力的踩......

終於來到東興宮,到這裡表示接近終點了!

後面就是福隆海水浴場及福容飯店

距龍門露營區幾百公尺的東興宮,民國前10年即在此屹立,於民國15年整建成如今堂皇莊嚴的外觀。

     

騎回車站,完成今天20公里的旅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