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編程語言(c++, java, Python, ...),ide(visual studio, intellij...)甚至代碼編輯器,都沒有中國發布的,為什麼美國可以源源不斷地發布新的語言、IDE等生產力工具並成功推廣,而中國甚至無法出現一款世界廣為使用的工具/編程語言?是由於國內的商業環境、技術瓶頸、營銷能力,還是其他短板導致這一局面的?


因為現代計算機科學幾乎唯一地起源於美國


題主。你思考一下。

如果中國人,人人都可以編程了。

我們的思想都可以通過編程來即時驗證對錯。

我們會變得更加聰明。更加厲害。

你讓已經聰明的和厲害的人,他們的位置放在什麼地方呢?

這是一個牛逼人不想做的。

那麼,現實的問題擺在你面前,如果我說,我正在做。

你會給我點贊嗎?

你會尊敬我嗎?

你會一直關注我嗎?

所以說,題主,你連對這種人最起碼的支持都沒有,這種人會出現嗎?


簡單的來說,就是三個字 不賺錢

在中國 幾乎所有的事都是要以利益為導向的

例如

在國外我們可以看見 很多計算機相關人員的方向多為技術向,他們主要研究底層驅動,各種框架,各種複雜的演算法實現等等造車輪的工作,也包括了題主說的 編程語言。

但是在中國,程序員都與公司綁定在一起,研發各種商業軟體,這也是中國目前看上去互聯網經濟如此蓬勃的原因。

而研究編程語言,研發IDE,在國內的軟體生態環境下,就算是收費的IDE也分分鐘被破解。所以

既然有一個好用的IDE,國外的語言我們又能學會,在成本因素下和國內互聯網生態環境下,就沒有人會去自己造一門語言來實現現成語言可以實現的功能了,成本太高。

筆芯


國內科研環境和商業環境都不好。企業生存都很困難,稅負重,難以花大量資金(億級)投入高精尖的科研項目。科研領域,想搞點有追求的技術,沒有企業願意投資。部分項目國家投資,可通常是軍工相關的核心技術才會不惜成本。具體到計算機語言:本來寫一個計算機語言並不是什麼難事,很多程序員都做過。關鍵是如果創新不夠,沒有關鍵亮點,就會發現好出來的語言還不如用歐美髮明的語言好。

怎麼創新搞亮點?這得大力發展計算機基礎理論,可這些方面都在國外。國內的大學教育只是教一些找工作的技能,學生畢業能找個工作活下來就算完了。這種模式,難以支撐技術發展的訴求。所以,理論研究在中國幾乎空白。

慘啊

因為沒有想到盈利點吧


簡單的說,中國計算機技術起步,晚了。

中國計算機不光晚,而且多半以MS DOS為主 並且太過單一了…

最後,高級語言寫的再怎麼光鮮亮麗、再怎麼易如反掌等,計算機底層技術不過關就是不過關。

如有錯誤望糾正 希望各位dalao輕噴


賠本賺吆喝的事還是讓別人來吧


ROI低,這事不賺錢。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