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

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

」可訂閱哦!

 

董一凡:「二次公投」呼聲顯示英「脫歐」前景愈發混沌

作者:董一凡,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所助理研究員

來源:中央廣電總台國際在線

責任編輯:周悅

近日,倫敦市長薩迪克·汗在《觀察家報》上發表署名文章,抨擊英國首相特雷莎·梅以六月份「契克斯莊園會議」為藍本制定的脫歐方案不是帶來壞協議就是沒有協議,同時再次強調脫歐給英國經濟、就業、安全合作等方面的巨大衝擊,呼籲民眾鑒於當前「脫歐」進程帶來的巨大負面效應而進行第二次「脫歐」公投。

  從工黨重臣和倫敦市長兩個身份來看,薩迪克·汗提出「二次公投」的主張有其情理可言。從工黨的層面看,現黨首科爾賓一心想利用梅方案不得人心的因素,在議會表決階段予以其沉重一擊,甚至迫使其政府垮台提前大選,但其本人雖認可脫歐是英國人民的選擇,卻提不出比梅更高明清晰的方案。薩迪克·汗則有意借二次公投的另類呼聲,爭取工黨內和民眾間更大的支持,從而為個人實現更大政治目標鋪路。同時,倫敦作為英國服務業和金融業的中心,在梅路線中對這些行業如何便利對接歐盟市場並未作出明確安排,成為商界、政界及民眾共同擔憂的問題,同時倫敦也是脫歐公投中明顯傾向留歐的地區,薩迪克·汗提出此種倡議也能彰顯「為民請命父母官」的印象。

  再看梅的脫歐方案,在契克斯宣言的基礎上提出要與歐盟保持貨物貿易自由流動的順暢,以構建「便利化貿易安排」緩解北愛爾蘭邊界受到的衝擊,同時還支付390億英鎊「分手費」給歐盟。看上去,梅的方案是同時兼顧平衡硬脫歐派、軟脫歐派、親歐派和歐盟四方面的訴求,使得各方的利益均有所體現,然而實際上卻是各方都大為不滿的方案。硬脫歐派認為太軟,沒有和歐盟乾淨利落的一刀兩斷,還要給歐盟交錢,他們則主張在硬脫歐後與歐盟構建自貿區協定。軟脫歐派和親歐派則認為梅方案在北愛邊界問題解決上閃爍其詞,且無法保護英國金融和服務業的穩定增長,看好仿照「挪威模式」達成協議。歐盟則緊緊抓住單一市場不得「摘櫻桃」,有選擇性參加一條不放,對英國的方案並不買賬。因此,梅雖然考慮了各派訴求,想玩平衡術,但目前看來玩脫的可能性卻越來越大。從歐盟方面來看,梅方案依舊踩著單一市場的紅線,在年底的歐盟峰會或特別峰會上很難得到通過。而在英國國內,除了梅的嫡系,各方勢力實際都進入蓄力模式,希望抓住機會利用議會表決的機會把梅拉下馬,工黨自不必說,保守黨內部以前外交大臣約翰遜和前脫歐大臣戴維斯為代表的硬脫歐派,不惜以辭職來彰顯他們在內閣里最後的倔強,同時積極整合硬脫歐派力量,在議會和黨內發動「倒梅」攻勢,一舉奪取保守黨的領袖地位。梅的脫歐路線及國內控制政局的能力難言樂觀。

  實際上,梅在內外推銷蹩腳的脫歐路線並無高明的做法。在歐盟里,梅頻繁發起外訪攻勢,試圖逐個成員國做工作,同時將英國的安全合作能力作為說服盟友的槓桿,然而應者寥寥。在國內,梅接受採訪態度十分強硬,向英國民眾喊話,即要麼選擇「梅協議」,要麼就「沒協議」,以無序脫歐的不確定性來恐嚇民眾,似乎梅姨也早已忘卻自己說過「無協議也要比壞協議強」的話。而隨著脫歐正式日期的逐漸臨近,這場各方都在比膽量和魄力的博弈中,梅實際上對日期臨近更加焦慮不安。

  顯然,脫歐公投及其正式進程已經讓英國社會變得四分五裂,各方對於是否脫歐、如何脫歐都沒有一個令多數人信服的方案,每一派的見解都將遭到各方的共同抨擊,而謀求最大公約數的努力往往會化作「誰也不滿意」的困局。薩迪克·汗的呼聲,雖然從理性角度考慮更符合當今英國民眾的最大利益,然而在兩年前公投結果已經木已成舟,「脫歐」行為本身成為國家政治既定方向的前提下,這種理性也只能是邊緣的吶喊。然而無論如何,任何脫歐方案對於英國經濟、社會和國際地位的負面影響都無法避免與彌補。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梅對脫歐方案強行推銷,英國滑向無協議脫歐的風險也愈發增強。未來英國由脫歐分歧及內外承壓導致政治上進一步分化和動蕩的可能性也將進一步凸顯。

世界風雲變幻,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為您權威解讀。在線問答,解答您的疑惑,歡迎點擊閱讀原文鏈接,關注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悟空問答。

數字經濟智庫

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

為了更好的服務數字中國建設,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加強數字經濟建設過程中的理論交流、實踐交流。來自中國數字經濟以及「一帶一路」建設領域的專家學者們成立了數字經濟智庫,為數字中國的建設添磚加瓦。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擔任名譽院長,知名青年學者黃日涵、儲殷等領銜。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是數字經濟智庫旗下的專門平台。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