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第二天,到了義大利的威尼斯,這座世界上唯一沒有汽車的城市。

威尼斯位於義大利的東北部,由118個小島組成,由177條水道、401座橋樑連成一體,以舟相通,有「水上都市」、「百島城」、「橋城」之稱。威尼斯的風情總離不開「水」,蜿蜒的水巷,流動的清波,她就好像一個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夢,詩情畫意久久揮之不去。

漫步在主島上,放眼望去,如迷宮般的水巷上面,星羅棋布著大大小小形態各異的橋。

水道就是威尼斯城的馬路,馬路上沒有汽車,自行車,船是唯一的交通工具。就像馬路上跑著各種牌子的汽車一樣,這裡能看到各種的船穿梭在水道上。

有公交船WaterBus,往來運送旅客。公交船的站點(下圖中右下角-長方體橙色鑲邊的建築)就像公交車站一樣,挨著水邊的一座建築物,能同時停泊兩三艘公交船上下旅客。

也有私家船停靠在岸邊,每一座建築物門前的水道上都停著各種船隻。

也有交警,警船印著police,在水道中如王者一般開的飛快。看來交警去抓違章船也挺費盡的,像在拍什麼大片兒!

還有計程車,不對,出租船,也叫TAXI,明顯的精緻許多,船主愛惜的很,停船等客時,小心仔細的把船靠在岸邊。

我們要去附近的幾個小島,打出租有點兒奢侈,當然選擇最方便實惠的公交船啦。冬季了,浪很大,一離開小水巷,公交在水上開的很快。

而到了寬闊處的海面,也不是隨便亂開船就可以,海上也有交通指揮標,像馬路上的紅綠燈和指揮牌一樣,同樣有限速,有轉彎指示等等。而比馬路更加複雜的是,水上還有水深的指示牌,不同季節的時候水深會變化,標示方便不同吃水的船隻順利運行。有橋樑的地方,還有橋樑的高度等等,就跟馬路上的限高指示,非常非常的有趣。

威尼斯的房子在建築的時候,是事先在水底下打大木樁,木樁一個挨一個,形成了地基,然後上面鋪木板蓋房子。所以有人說,威尼斯城上面是石頭,下面是森林。木樁來自義大利北部的森林,這樣的木頭地基也不用擔心會爛,而是會越變越硬,愈久彌堅。

最最出名的船隻,就是「貢多拉」(Gondola)了,這種獨具特色的威尼斯尖舟,輕盈纖細、兩端尖尖的翹起,造型非常別緻,一直是威尼斯人代步的工具。據1094年文獻記錄,其名來自7世紀時的第一任總督。

因為它非常狹窄纖細,特別適合在威尼斯城中狹窄的水道中穿行。

貢多拉有十分悠久的歷史,11世紀是貢多拉最盛行的時期,當時的數量超過了一萬隻,但如今的威尼斯僅剩下了幾百隻貢多拉。貢多拉的外觀設計原本是各式各樣的,16世紀時的貢多拉外表異常艷麗,貴族們經常乘坐裝飾著緞子和絲綢、雕刻精美的貢多拉炫耀自己的財富。為了遏制這種奢靡的風氣,威尼斯元老院頒布禁令:不準在尖舟上施以任何炫耀門第的裝飾,已經安裝的必須拆除,所有的貢多拉都漆成了黑色。唯一留下來供裝飾用的只有船頭的嵌板。這一傳統一直被保持了下來,如今的貢多拉也是統一的黑色,只有在特殊場合才會被裝飾成花船。

貢多拉船夫過去的制服是很奇特和考究的,現在一般穿著一件帶橫條的緊身針織上衣,戴著一項草帽。划船的時候,船夫站在船尾上,有擱在彎曲的槳架上長長的單槳劃。現在的岡多拉主要作為旅遊船使用,乘坐貢多拉費用很貴,平均每半小時近百歐元。

冬天的水邊實在是太冷了,我們欣賞了一下貢多拉上遊客們瑟縮又得償所願的表情,決定還是不嘗試坐貢多拉了,而是搭公交船去附近的兩個漂亮小島玩,事實證明不虛此行。詳情見下回分解了。

聖馬可廣場位於威尼斯的市中心,是威尼斯地標。19世紀的法國皇帝拿破崙曾經稱它為「歐洲最美的客廳」。陰沉的天氣也不減聖馬可廣場的壯觀和大氣。

廣場入口有兩個高高的柱子,一個的上面是威尼斯的城徽「飛獅」雕塑,另一個是威尼斯的守護神聖狄奧多。廣場上的鴿子成群,比遊客還多。

廣場的一側是壯麗的總督府,是昔日的政府機關和法院,也是威尼斯總督的住處,如今已是一座博物館。精雕細琢的拱形廊柱,給人感覺精美又很肅穆。總督府的背面(背向聖馬可廣場),隔著水道就是一座監獄。

監獄和總督府之間,由水道上的一座橋相連,就是大名鼎鼎的嘆息橋了。囚犯們由法院審判後,經由這座橋走向死牢,他們走在橋上,望一眼窗外美麗的威尼斯,因即將永別此世而長嘆一聲,此橋由此得名。關於這座嘆息橋傳說很多,最著名的就是在橋下親吻愛人將會得到天長地久的愛情。許多電影中都有嘆息橋的出現,在世界各地也有很多模仿的而造的嘆息橋。

挨著總督府的就是聖馬可教堂,世界知名的天主教堂。 最早是用來存放耶穌聖徒馬可的遺骸的教堂,幾經焚毀和重建,現今的建築於1094年建成。

聖馬可教堂是典型的拜占庭式建築,正門是圓形的拱門,頂上是鍍金的鑲嵌畫,非常精美。

拱門再往上有聖馬爾谷之馬的複製品,因為風吹日晒會侵蝕,真品被放在教堂內部保存。

這就是教堂內部保存的真品,四匹鎏金銅馬,最早是在君士坦丁堡,被威尼斯部隊搶來,再後來被拿破崙搶走,放到了巴黎的一個小凱旋門上。1815年,它們又回到了這裡,在聖殿中寂靜無聲的站著。

聖馬可教堂內部裝飾華麗無比,頂部和牆壁的裝飾畫要麼是貼金箔,要麼是各種珍珠水晶等寶石鑲嵌,內部還有一個黃金祭壇,難怪它又被稱為黃金教堂。

遊客只有我們幾個人,左側角落的信徒在做什麼儀式,肅穆莊嚴,牧師始終背對著我們,整個大殿幾乎無聲。心很靜,很放鬆的待了很久才走出去。

聖馬可教堂的對面,是高高的聖馬可鐘樓。鮮艷的顏色,尖尖的塔頂, 高聳的鐘樓從很遠很遠的地方就能看到,成了威尼斯的地標之一。

聖馬可鐘樓對面,有一座摩爾鐘樓,非常特別。

最頂上是兩個手持巨大鎚子的銅人,每到整點的時候,他們就會一起敲鐘報時,鐘聲傳遍整個城市。銅人下面,是抱著福音書的聖馬可飛獅,飛獅是耶穌聖徒馬可的坐騎,也是威尼斯的標誌。

再往下,是聖母和聖子。據說每年聖母升天之日,兩側的小門會有銅人出來向聖母膜拜。

再下方,是十二星座鐘。最外圈是1日內的24個小時,中圈的十二個星座表示月份,而最裡面是地球和月亮的位置,太陽的位置正好是時間的指針。而月亮還會根據陰曆而變換形狀,看圖中我去那兒時正是半月。在那麼古老的年代就有如此精密的計時工藝,令人驚嘆。

逛完了聖馬可廣場,就鑽到如迷宮般的小巷子里,記不清跨過多少座橋,拐過多少彎,反正島不大,迷路也迷不到多遠。巷子里的小店眾多,各有特色。最著名的代表性產品有面具——各種大小,樣式,材質的面具,讓人眼花繚亂。有些面具有點嚇人,估計只適合萬聖節。有些面具精緻的讓人不敢碰,而有些妖艷美麗的奪人心魄。

忍不住買了2對小的,帶回去做個紀念。

玻璃製品的小店也是最受歡迎的,不過在玻璃島上買了足夠的好貨,回來主島就是欣賞一下而已,不能再多買了。

在巷子里穿來穿去,窄的巷子都無法兩人並行。幾天前在瑞士盧塞恩的遊船上碰到一個韓國小夥子,當時聽到他也會去義大利,我們並沒詢問對方的行程,只是戲言希望在義大利能碰見。結果在這迷宮般的某一條巷子里,迎!面!碰!到!真的是碰,因為天開始下濛濛雨,都走得很急,幾乎撞倒對方。認出來的一剎那,都有點驚到。可是也只能側肩站著聊了兩句,祝福對方一路順利,再度分別。這就是人生,每一次相遇,都是偶然。每一個偶然,也都是必然的緣份吧。珍惜,珍惜每一刻。

威尼斯之行就算結束了,次日坐火車去佛羅倫薩——那個徐志摩口中充滿詩意的裴冷翠。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