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別的,阿拉斯加級最起碼看著是真漂亮!說她不漂亮的都不客觀!

——————————以下為正文——————————

在二戰之前,海戰的主要進行方式還是大艦巨炮對轟,因此世界各主要強國均大力發展戰列艦以及重巡洋艦等主力打擊艦。在研究分析日俄戰爭、日德蘭海戰等大規模海戰的作戰經過後,海軍專家們發現在戰列艦排成戰列線對射時,無人盯防的巡洋艦(特別是裝備大口徑火炮的裝甲巡洋艦或重巡洋艦)很容易「如入無人之境」對敵方中小型艦船造成慘重的損傷。因此,很多國家都研究設計過「巡洋艦殺手」這一特殊艦種。

【圖1:德國的巡洋艦殺手——德意志級裝甲艦】

在列強的設想中,巡洋艦殺手的作戰方式是與巡洋艦隊一同行動,接敵後優先打擊敵方巡洋艦,必要時參與攻擊敵方戰列艦,較少負責攻擊敵方小型艦艇。因此,巡洋艦殺手大多被分類為「大型巡洋艦」或「超級巡洋艦」。最初的該型艦船是英國的三艘勇猛級大型巡洋艦,但由於效果不佳在一戰後改造為輕型航空母艦。

【圖2:勇猛級大型巡洋艦兩視圖】

1941年,日本人在《第五次海軍軍備充實計劃》中提出建造兩艘「超甲型巡洋艦」。日本人將重巡洋艦稱為甲型巡洋艦,超甲巡就是超越甲級的大型巡洋艦。超甲巡的艦體布局與尚未服役的大和級類似,炮塔同樣採用前二後一配置,主武器為3座三聯50倍徑310毫米炮,防空武器為8座雙聯裝100毫米炮,4座三聯裝25毫米炮,2座四聯裝13毫米機槍。舷側裝甲195毫米,主炮塔裝甲260毫米,搭載3架水上偵察機,最大航速33節,全重約為35000噸左右。整體來看,超甲巡是一個打擊與防護能力均介於戰列艦和巡洋艦之間的、類似於戰列巡洋艦的特殊艦種,而且具備較強的防空能力。

【圖3:日本計劃中的超甲型巡洋艦】

有趣的是,由於造艦計劃調整,超甲巡並未實際開工,但美國在得到情報之後制定的對應艦種倒是實打實地造出來了。1941年12月17日,美國開工了第一艘大型巡洋艦阿拉斯加(Alaska)號。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本來是1940年9月9日下令設計的,這一時間早於日本提出超甲巡的時間。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日本軍部有參謀聯合海軍軍官在1939年提議建造「超甲巡」,美國人獲得這一情報後立刻開始設計對應艦種,結果日本人正式提出方案的時間反倒晚於美國,但為了壓倒美國的同型艦而計劃使用口徑稍大的310毫米炮。

【圖4:阿拉斯加號下水的瞬間】

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的主武器為3座三聯裝305毫米炮,防空武器為6座雙聯裝127毫米炮、14座四聯裝40毫米炮以及34門20毫米炮。阿拉斯加級裝甲最厚處達330毫米,裝備4架水上偵察機,最大航速33節,滿載排水量34000多噸。阿拉斯加級的設計定位是擁有戰列艦級別主炮和裝甲、注重防空性能的大型重巡洋艦。

【圖5:關島號艦艏主炮齊射】

阿拉斯加級首艦阿拉斯加號於1943年8月15日下水,1944年6月17號服役。次艦關島(Guam)號於1942年2月2日開工建造,1943年11月12日下水,1944年9月17日服役。三號艦夏威夷(Hawaii)號於1943年12月20日開工建造,1945年11月3日下水,但由於大戰結束中止建造。後三艘菲律賓(Philippines)、波多黎各(Puerto Rico)、薩摩亞(Samoa)並未實際開工。

【圖6:中部是阿拉斯加號,上邊是密蘇里號,左下角是一艘卡薩布蘭卡級航母】

阿拉斯加級的外形更接近巡洋艦,但尺寸已經超過了部分老式戰列艦。阿拉斯加號和關島號服役後主要擔任艦隊的護航任務。埃塞克斯級富蘭克林號航空母艦在關島維修時,阿拉斯加和關島號曾奉命負責防空護衛工作。隨後,阿拉斯加號前往沖繩支援登陸作戰,而關島號前往菲律賓聖佩德羅灣擔任第95特遣艦隊旗艦。沖繩戰役完成後,阿拉斯加號加入第95特遣艦隊,隨艦隊前往黃海襲擊日本的運輸船,結果只見到了一些中國帆船。戰爭結束後,兩艘大型巡洋艦執行了運載士兵回家的任務。

【圖7:硫磺島戰役期間阿拉斯加號的水兵們在操作40毫米防空炮】

我們很難給阿拉斯加級作出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價,因為它服役得太晚了,沒參加過任何一次像樣的海戰。下水但並未完工的3號艦夏威夷號曾經計劃改造成一艘航空母艦,後又試圖改造為一艘指揮艦,但未能實際完成。60年代初,三艘該級艦先後退役並拆解,「巡洋艦殺手」也最終成為了海軍歷史長河中一個不太起眼的漣漪。

【圖8:關島號大型巡洋艦】

歡迎提問歡迎吐槽,如需轉載引用請與我聯繫~

系列鏈接:

碼字的赤影同志:《這是一本有趣的兵工廠日誌》專欄文章索引?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