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法用,因為燃燒彈並非那個年代德國掌握的技術,早期德軍所謂的「燃燒彈」只是一些鋁熱燃燒彈和油料縱火彈、白磷彈。

鋁熱彈可以發出幾千度的高溫,對鋼鐵產生很大的破壞,一般用來轟炸比較堅固的建築物。油料縱火彈乾脆就是個天乾物燥的縱火物,根本沒有辦法對海灘上的敵軍展開後世那種一燒一片的燃燒彈攻擊。

白磷彈即我們在《狂怒》中看到的謝爾曼坦克打德軍地堡的武器,一般用作發煙彈,後來遇到虎式打的煙幕彈也是那東西。白磷彈採用航空投擲也只能做縱火彈用,對人員殺傷並不如重磅炸彈好,毒煙可能還會造成國際法糾紛。看看上圖敘利亞地區的白磷彈攻擊,像流星雨,聲勢浩大,卻打不到幾個倒霉蛋,以色列在加沙沒少扔這東西。

真正的火攻是從二戰後期美國將領李梅對日轟炸開始的,他用凝固汽油彈為主的縱火轟炸法,將日本多個大城市燒成白地,死傷數百萬,比原子彈造成的破壞還大。

在「李梅火攻」之前,凝固汽油彈並不成熟,也沒有大規模的應用到戰爭中去,甚至「李梅火攻」之時的早期凝固汽油彈也並不像後世那麼兇猛。

那時候的凝固汽油彈,如M69,只是一些被裝進管子里的凝膠狀燃料,通過集束的形式在低空爆炸,然後管子們拖著平衡布條墜落,在日本的木質結構房屋上四處滾落燃燒。這種火焰被人為制定了縱火區域,目標是平民百姓,參考了氣象條件和人口數量,投擲燃燒彈的飛機巨大且投彈高度極低,因此殺傷非常強烈。

例如1945年3月9日的轟炸,李梅出動了334架B29轟炸機火燒東京,他們選擇了夜晚0點15分攻擊,由導航機先投擲油火彈照明,繼而根據單機間次批量入場放火,一共丟下了2千噸M69燃燒彈。此役燒死了83000人,10萬人被燒傷,百萬人流離失所,破壞建築26萬棟,大批工廠化為灰燼。

對M69燒殺日本人的場面感興趣的童鞋,可以參考吉卜力旗下大師高畑勛的作品《螢火蟲之墓》,裡面有很直觀的M69凝固汽油彈滾落的場景,它們並不是爆彈。

且不說敦刻爾克的海灘過於空曠,根本沒有支持燃燒的房子,更沒有異常密集的居民區。德國空軍當時拿不出B29那樣的大型轟炸機,更拿不出如此多的飛機密集轟炸。當時德軍大型轟炸機僅有1000多架,前線轟炸全靠「施圖卡」這樣的俯衝轟炸機對付。最差最差出動一次轟炸機襲擊需要耗油少說3噸,一千次就是3千噸油,你讓連坦克衝鋒都捨不得的元首吐血嗎?更別提你還要「凝固汽油彈」了。

事實上凝固汽油彈是在李梅火攻後才得到重視的,之前李梅曾經拿B29帶著燃燒彈到歐洲去試了幾次,結果很不理想,許多飛行員抱怨毫無戰果。直到美軍搭建了全比例的城鎮模型,通過實驗轟炸後才基本肯定了凝固汽油彈的能力。

再後來,單純採用增稠劑的凝固汽油縱火彈被凝固汽油炸彈代替,新型的汽油炸彈中增加了許多別的物質,包括白磷、金屬顆粒、炸藥、揮發劑和一定比例的航空煤油。這種爆彈是可以炸開花的,即我們在越戰資料中看到的那些從「天襲者」上空投下來的,能瞬間製造火龍的恐怖武器。

也只有這個時候的燃燒彈才有能力對敦刻爾克海灘上的盟軍採取毀滅性打擊。但話說回來,即便給了這樣的武器,那邊可是有幾十萬大軍,德軍的轟炸能力仍然不夠,他們的燃料和資源可沒多到像美國那樣揮霍的地步。當時的德軍也沒有真正的死戰之心,希特勒總幻想著能通過軍事壓迫讓英國屈服,否則德軍拿出斯大林格勒那樣的態度,盟軍不用燃燒彈也得全死在沙灘上。


沙灘上扔燃燒彈效果並不好。

在防線被突破以後,由於德國裝甲部隊的快速突擊,有20多萬英軍軍和一些法國、比利時部隊被德軍圍困在敦克爾刻和附近的陣地上。

幸運的是,由於前進太快和步兵部隊脫節,德軍的裝甲部隊不得不暫停攻擊等待步兵部隊,雖然暫停攻擊的時間只有兩天,不過已經足夠聯軍重新組織起了防線,等德軍恢復攻勢時,已經無法快速突破聯軍的防線。英國迅速組織船隻開始撤退包圍圈內的部隊。

因此德軍的空軍加強了對包圍圈內聯軍的轟炸,但是效果並不好,因為聯軍大部分是在海灘上,炸彈落入鬆軟的沙灘會沉入深處,爆炸以後很多彈片被沙子所吸收,對於聯軍的殺傷很有限,只有少數砸在裸露的石頭上的炸彈才會造成比較嚴重的傷亡。

所以後來聯軍士兵已經根本不在意是不是有空襲,淡定的等待上船,最終包圍圈內30多萬聯軍得以撤退到英國。

不難看到,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使用燃燒彈,燃燒彈落入沙灘裡面以後,覆蓋在上面的沙子是最好的滅火劑,而且沙灘上也沒有什麼引火物,根本無法引發大火,所以即使換用燃燒彈也沒有什麼意義。


動機問題,為什麼需要用燃燒彈把幾十萬英軍燒死。德國在二戰前期還是遵守戰爭基本原則的。不殺俘虜,不用毒氣。希特勒還想著聯英扛俄,所以地面部隊在1940年5月24停止進攻。用空軍和潛艇半打半送得送英軍回國去了。


做事太過好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