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看什麼樣的書、什麼樣的動畫片,甚至交什麼樣的朋友可以說是家長們永恆的擔心了,這不,有位媽媽在微博上表達了一下“不會給孩子看《海的女兒》”,就引得大家瘋狂討論:

(看這評論轉發,不知道的還以爲什麼明星大V呢)

微博紅人“燕公子”也發表了評論:

(小編吃瓜比較晚,不曉得事件發酵前後順序,不過覺得不管是那位媽媽,還是燕公子,說的都在理)

不過廣大網友可不淡定了,紛紛跑到原po下面轉發、留言,紛紛反對原po的做法,覺得作爲家長太過於武斷了,原po也跟網友們有來有回地討論(大部分還是比較理性友好的):

@她殺了那句詩:您的女兒今後是否決定飛蛾撲火地投入她的愛情,不是由一個故事決定的。她會在這本書看到愛情的偉大,也會在下本書裏看到愛情的虛妄,會在接下來無數的書籍電影裏感受到“怎樣的人生纔是值得過的”——而這個結論是她自己得出的,只屬於她的。直接把書從她手裏抽走,恐怕不是個好辦法。

原po 回覆:如果她能從一萬多字的原著裏讀出這些愛怎麼選都是她的自由。這個童話目前市面上流傳的刪改版因爲篇幅有限和價值觀先導,已經不是原本立意了。這種刻板審美毫無邏輯的東西給任何人讀都不推薦。

@狐仙說:笑,我也沒孩子也不知道該怎麼教育。但我想,從孩子的視角,她大概不會喜歡這種方式。人,吃飯,不止是爲了活着,它是一種享受。儘管有時候你吃的東西不一定有利於健康。但你從中獲得了快樂。這位女士,你其實是在剝奪女兒“吃飯”的權利,把飯變成維生素給女兒灌下去……

原po 回覆:並沒有。她當然要吃飯,從飯裏吸收碳水脂肪蛋白質礦物質,也可能吃到渣滓沙礫,也可能鹹淡口味不適宜,我絕不是想幹涉這個。我能做的只是確定她還不會自己吃飯之前,確保我端給她的是飯,而不是屎。

其實原po的擔心我們很能理解——廣爲流傳的童話是經過“閹割”的版本,不僅表述和立意完全不同,還非要人爲進行“拔高”。

(@一姽小嫿一:其實原版裏面小美人魚是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了(不滅的靈魂)

@飄舉升降:我陷入深深的痛苦……刪減版害人不淺啊,原版的立意高度真的不是這麼輕薄的東西。)

這就會導致很多孩子看得懂內容,卻不知道爲什麼會體現了主人公的種種美好,比如《海的女兒》,原本是追求自由、追求不滅靈魂的人魚的故事,卻成了戀而不得捨身奉獻的“癡情女”,小人魚善良是善良,可無條件對一個陌生人這麼“好”真的沒問題嗎?

還有很多小孩子可能就相信了這些短小的故事,以及被刻意拔高的主旨,導致“三觀錯亂”,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選擇不給孩子們看這些“閹割童話”,或者,不強行拔高“閹割版”的主旨呢?

說到童話的刪減閹割,也有網友說,孩子需要一個“象牙塔”式的嬰兒牀,來慢慢成長:

@淮王舊人:安徒生童話本來就不適合給學齡前兒童看,立意和內涵成年人都很多理解不了,建議博主給孩子找點北歐與英國童話,比如長襪子皮皮、小飛人卡爾鬆、愛麗絲漫遊奇境、瑪麗阿姨、柳林風聲之類,對塑造兒童心智大有裨益。

但即使刪減版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換個角度解讀,也可以是現實,或美好的:

@水無伶奈-:這故事換個角度看是個比較好的故事,從一開始她答應跟巫婆做交易就註定這隻能是個悲劇,巫婆代表邪惡力量,她最後沒有殺死王子是明確的,她要是殺死王子,只會一錯再錯,被邪惡所掌控,最終就是一步步變成下一個巫婆,她化成泡沫也獲得了新生,挺好的

@山河千里國:又不是王子讓她這樣做的。從頭到尾都是她自己的選擇,既然做了就沒有後悔的藥

@她踢:我覺得不是悲劇,最後自己的釋放是爲了自由變成泡沫,自由的選擇權利。怎那樣選擇自己的人生纔是最幸福的人生,人生不是每個人都長命百歲纔是幸福。好死不如賴活着也適用於一部分人。

當然,我相信大多數家長對於孩子的成長也是抱有這樣的態度:

@地獄冥想的自嘲:兒童對愛與幻想的權利,不該被家長輕易剝奪,難道家長就改無限度的這麼早給孩子呈現最冷冰冰血淋淋的現實社會?讓孩子一開始就不帶有任何愛的希望對世界橫眉冷對?給幾歲的孩子留一份天真的童年,將來面對社會的時候多少回憶一些兒時懵懂的回憶不好嘛……

不過小編想說,孩子不能一味地待在象牙塔,但也不要過早地“熟透”,我們都說真正的境界高是“看破了世界的真相,但仍熱愛這個世界”,畢竟這個世界美好與醜惡共存,有陽光就有陰影,家長過於保護,孩子就可能成了溫室裏的花朵。

●●●

話說回來,我們小時候看的童話真的很多是被強行拔高了立意的!!雖然我們都沒長“跑偏”,但還是忍不住吐槽:

《海的女兒》

純真善良美麗的愛情——王子也很無辜地被罵了這麼多年的“渣男”,原因就只是有個小丫頭暗戀不得被黑巫師坑了。

《醜小鴨》

堅強勇敢的小鴨子的成長史——它只不過跟我們一樣卑微地苟活着,卻能在結局變成白天鵝!我們好多人比它努力多了好嘛!

《豌豆公主》

公主是嬌嫩美麗的——明明是諷刺貴族的封建和荒唐,後來似乎省略瞭解釋,就變成了真·公主是嬌嫩的……

《畫眉嘴國王》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公主就因爲毒舌,被老國王和提親的年輕鄰國國王合夥坑了一把:鄰國國王扮成乞丐娶了公主,帶着公主回去乞討、編籮筐、擺小攤、給王宮廚房打下手,吃盡了苦頭,後來在王宮相遇,國王與她相認並舉行了盛大婚禮。

這公主大概不是老國王親生的吧……因爲毒舌就許配給了乞丐還要做苦工……關鍵是她嫁人之後還是挺“賢惠”的,放到現在可能好多女孩子連嫁乞丐都不配吧(微笑)。

我們古代的“美好傳說/故事”:

《牛郎織女》

……真的不是拐賣婦女嗎?

《二十四孝》

按這個標準,大家集體剖腹吧。

最後,還要吐槽一句,童話裏萬年醜惡的後媽,你們要是被綁架了就眨眨眼!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