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縣長林明溱昨(十六)日會同議員謝明謀、鎮民代表會主席吳大村、八張里長鄧宗慶一同前往集集鎮武昌宮,視察泰順廊橋工程進度,並慰問廊橋工藝師。林縣長表示,武昌宮的泰順廊橋是全台唯一,完工後可帶動觀光熱潮,縣府也會研議結合清水溪水環境打造全台獨一無二的旅遊特色,將集集觀光推向高峰,成為中台灣旅遊新亮點。

泰順廊橋造型和工藝之美令人驚艷。林縣長說,這座泰順廊橋是首次於大陸地區以外的地方興建的案例,一○五年四月初溫州市文化訪問至縣府洽談捐贈興建廊橋事宜,由於武昌宮廟旁的清水溪跨距合宜,又可結合宗教文化與九二一地震遺址等元素,有利觀光、農產行銷,因此縣府擇定該廟作為廊橋規劃興建地點,一○六年十月二十一日動工迄今歷經近十個月,在廊橋工藝大師親自督造下,目前已可見雛型,不出數月即可完工啟用,為了增加廊橋景觀遊憩亮點,縣府也正積極研議,利用清水溪水岸規劃光環境,吸引更多遊客來集集旅遊住宿,帶動集集鎮發展。

感謝縣府選定武昌宮旁清水溪作為泰順廊橋興建地點。鄧里長表示,廊橋工程在廊橋工藝大師親自督造下,正如火如荼的進行,里民熱烈期待廊橋完工啟用後能帶動另一波觀光熱潮。

泰順廊橋是古建築物代表,歷經唐宋元明清等朝代,浙江省泰順縣由於廊橋數量眾多,被稱作「廊橋王國」,廊橋以木拱結構為主,展現手工技藝之精巧,橋上有屋檐,既保護了橋梁,又可供人歇腳,該地現存明清古廊橋三十餘座,溪東橋等十五座泰順廊橋,於二00六年被列為中國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這座位於武昌宮旁跨越清水溪的木拱橋是以位於泗溪鎮下橋村,始建於清康熙十三年(西元一六七四年),於清嘉慶八年(西元一八0三年)重建,重修於清道光二十九年(西元一八四九年)的北澗橋作為藍圖,造價約需新台幣二千五百萬元,由大陸溫州市全額捐贈,並由廊橋工藝大師親自督造,橋身以卯榫結構搭建,完整呈現中國廊橋及木工藝文化之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