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區女孩乳房發育年齡和初潮年齡在世界上都屬較早範圍。Gettyimages供圖

  全世界均出現青春發育年齡提前的「年代趨勢」,中國城區女孩乳房發育年齡僅遲於非裔美國和智利女孩,初潮年齡早於除希臘和義大利以外的大部分歐洲國家,也略早於白種美國女孩   「我女兒才九歲,乳房就變大,是不是性早熟?」「我女兒十二歲初潮,是不是因為食物的問題?」對照自己那代人的青春發育進程,許多家長都在為孩子「提早發育」感到擔憂。   實際上,近幾十年來,全世界均出現青春發育年齡提前的「年代趨勢」。中華醫學會兒科學會內分泌遺傳代謝病學組進行的調查顯示, 和1979年相比,這一代中國女孩的初潮年齡提前了1.23歲,比10年前則提前了0.81歲。而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近期所做的研究則進一步揭示,中國城區女孩無論是乳房發育的年齡,還是以初潮年齡為標誌的性成熟年齡,在世界上都屬較早範圍。   這一現象是禍還是福?是什麼原因導致中國的孩子越來越早進入青春期?   發育提前不影響長高   和公眾印象中「發育年齡提前會影響成年身高」不同,中國女孩的身高和體重比1979年的同齡人反而有明顯的增加。杜敏聯教授認為,這也和營養改善,兒童生長狀況改善有關。「群體的生長發育狀況不能與早熟的個體狀況相提並論。」她指出,以廣州女孩為例,初潮年齡從1979年的13.17歲提前到2005年的12.22歲,但成年身高平均值在這兩個年齡點卻分別是156.27和159.4厘米。   「所謂的『初潮早,成年後長得矮』是針對性早熟患兒,正常人群並非如此。」杜敏聯說,而對300多名廣州女學生從6歲到16歲的縱向追蹤研究顯示,廣州女學生的發育指標與從乳房發育到初潮來臨的間隔時間為2.99年,從乳房開始發育到成年身高的時間為4.80年,符合正常的發育進程,與國外不同年代和不同地區的數據對比也趨於一致。換言之,發育年齡雖然提前了,但發育進程並未因之改變,這是人類進化的結果。   報告解讀   「經常有人把『性早熟』和發育年齡的『年代提前』趨勢混為一談,而這兩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一個是異常現象,一個是正常趨勢。」中華醫學會兒科學會內分泌遺傳代謝病學組顧問、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兒科杜敏聯教授指出,所謂的「早熟」是指比正常群體普遍的發育年齡提前出現第二性徵(發育徵象),女孩乳房和陰毛髮育、初潮呈現;男孩睾丸增大、陰毛髮育、變聲和遺精。   「年代趨勢」:   全世界女孩發育年齡均提前   從上世紀70年代起,全世界範圍內都呈現了青春發育年齡提前的「年代趨勢」。杜敏聯說,在美國,女孩初潮年齡從上世紀七十年代的12.8歲,提前到2001年的12.5歲。而1997年調查進一步揭示,白人女孩的乳房發育和初潮年齡分別為9.9歲、12.9歲,黑人女孩更早,分別是8.9歲和10.4歲。   此前,國際上將女孩「8歲以前出現乳房、陰毛髮育,10歲前初潮」界定為性早熟。「根據上述調查,美國兒科內分泌學會建議性早熟的診斷標準被修改為白人女孩早於7歲,黑人女孩早於6歲。」杜敏聯教授說,實際上,中國女孩也出現了類似的發育年齡年代提前趨勢。全國曆年來對城市女孩初潮年齡的調查顯示,上世紀八十年代為15.6歲,而到了1995年已提前到13.08歲。   中國女孩:   初潮比十年前早0.81歲   為了解當代中國孩子發育年齡變化的準確數據,2003年,中華醫學會兒科學會內分泌遺傳代謝病學組組織了廣州、福州、南寧、武漢、北京、上海、青島、重慶、天津等九大城市的十個兒科醫學中心,對男孩、女孩各約2萬人進行了橫向調查,了解體格生長和性徵發育情況。同時,由杜敏聯教授主持的課題組對廣州近300名女學生1992~2002年發育情況的個體縱向追蹤調查。   九城調查結果顯示,近25年來,中國女孩初潮年齡呈提前趨勢。當前中國女孩乳房開始發育、陰毛生長和初潮的中位年齡分別是9.20歲、11.16歲以及12.27歲。和1979年相比,這一代女孩的初潮年齡提前了1.23歲,比10年前則提前了0.81歲。當今中國男孩青春期啟動(即睾丸增大)、陰毛開始發育和初次遺精的中位年齡分別是10.55歲、12.78歲和14.05歲,也比過去有所提前。   這一趨勢與全球趨勢相同,即越晚年代出生者的發育年齡和性成熟年齡,比前幾代明顯提前。   城市女孩:   性成熟略早於白人女孩   「和其他國家和地區進行比較後,我們發現中國城區女孩無論是乳房發育的年齡,還是以初潮年齡為標誌的性成熟年齡,在世界上都屬較早範圍。」馬華梅將九城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與其他國家和地區最接近時期進行的青春生長發育調查數據進行比較後,得出這一結論。其所選樣本來自包括中國香港、日本東京、韓國安山、泰國曼谷、伊朗德黑蘭、印度富餘階層、土耳其德尼茲利、西班牙馬德里中等階層白人、義大利北部、希臘雅典中等階層白人、丹麥哥本哈根白人,智利聖地亞哥、美國(多種社會經濟狀況)以及荷蘭四大城市的荷蘭人、摩洛哥人和土耳其人。   調查顯示,中國城區女孩的乳房發育年齡僅遲於非裔美國和智利女孩,初潮年齡則早於除希臘和義大利以外的大部分歐洲國家,也略早於白種美國女孩原因分析   營養健康狀態顯著改善   根據流調結果,研究者認為當代中國孩子較早發育的主要原因可能和中國經濟騰飛、兒童營養健康狀態顯著改善有關。至於公眾猜測頗多的「環境中的雌激素等內分泌干擾因子是否發揮了作用」,馬華梅副教授表示,「目前國內還沒有確切的研究成果公布。」   光照過度也是可能原因    馬華梅說,光照過度也是導致兒童性早熟的可能原因。「當人在夜間進入睡眠狀態時,松果體會分泌大量的褪黑激素,褪黑激素能抑制腺垂體促性腺激素的釋放,可防止性早熟,而光照恰恰會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她解釋,中國南方因光照時間長,南方孩子的生長發育啟動時間要略早於北方孩子。   過度光照主要來自陽光。理論上也可來自燈光,如長時間的電視、電腦顯示屏光照射等。「不過,我們不主張給孩子開燈睡覺,主要是因為可能影響孩子的眼睛發育和睡眠質量,而不是說『開燈睡覺一定會催孩子早熟』。」她說。 誤區剖析   誤區剖析1:   九歲乳房發育不算「早熟」   經常有些家長見孩子9~10歲乳房發育,就急著來看醫生。「家長不必過分擔心,現在中國正常女孩乳房開始發育年齡是9.2歲。」杜敏聯教授表示,9~10歲乳房發育不符合前述的早熟年齡。但去醫院進行相關評估還是合理的。例如了解生長情況,骨齡等。   她指出,發現孩子有早熟現象,需要先鑒別「真假」。過去所說的真性早熟現稱為中樞性性早熟,此類早熟女孩從乳房增大、陰毛髮育到初潮來臨的整個發育進程與正常孩子一樣,只是發育啟動的時間提前了。假性早熟現稱外周性性早熟,例如有的孩子誤吃避孕藥,幾天後就會乳房發育,兩周到四周後便陰道流血。   「有些家長一聽是『假性』的就放下心中的大石頭,其實未必如此樂觀。」杜敏聯教授解釋,中樞性性早熟可分為兩種,即包括垂體瘤等腦部腫瘤在內的腦部病變引發的(器質性)和查不出原因的特發性中樞性性早熟。器質性中樞性性早熟男孩常見,特發性中樞性性早熟則以女孩高發。外周性早熟雖然有部分患兒是因外源性激素物質攝入,身體排出激素後可恢復正常。但相當一部分外周性早熟因某些內分泌疾病、內分泌腫瘤所致。   在鑒別「真假」之後,如果屬於真性早熟,男孩要做磁共振以排除腦部病變的可能,而女孩如果小於六歲,或者發育進程過快,從乳房發育到初潮出現的時間不到兩年,或者骨齡生長過快,也需要做磁共振檢查。   誤區剖析2:   骨齡大不等於「早熟」   性早熟對孩子最大的影響當屬身高。尤其是中樞性因素引起的早熟,因性激素過早分泌,骨齡增長快,骨骼過早閉合,生長時間因此縮短導致身材矮小。   但是,排除了腦部病變可能後的中樞性性早熟,也不一定都需要治療。「有些孩子雖然骨齡提前,但身高也與之平行,例如有些七八歲的孩子骨齡已到十歲,但身高也達到十歲孩子的標準。」杜敏聯說,如果骨齡預測孩子的身高不低下,一般不需要治療。現在社會上對骨齡檢測過於迷信,在專科醫生眼裡,骨齡大和早熟並不能完全畫上等號。第一次就診評價認為不需治療時,應過4~6個月後複查其後的變化。也有些孩子骨齡以後才加速。   誤區剖析3:   打生長激素不是必用治療方案   早熟治療的另一誤區是為改善成年身高「一定要打生長激素。」杜敏聯指出,有些醫生凡是早熟都應用「延緩骨齡的藥物+生長激素」的治療方案,這是違反相關領域的國際共識的。「國際共識」指出此方案不推薦作為性早熟治療的常規方案。   誤區剖析4:   牛奶豆製品雞肉非直接「禍首」   在食物方面,公眾非常擔憂「吃出性早熟」的問題,近年來牛奶、豆製品、雞肉等紛紛「中槍」。對此,杜敏聯教授指出,某些環境內分泌干擾物塑化劑、避孕藥等,可干擾性激素的正常水平。但從總體上來,食物因素與性早熟並無直接聯繫,而屬於間接聯繫,家長沒必要過度擔憂「吃出性早熟」。   她說,前段時間關於「奶粉中添加雌激素,嬰兒吃出大乳房」的傳聞已被證明是商業鬧劇。「奶粉中添加雌激素,既不改善口感,還使生產成本增加,商家為什麼要添加?」她表示,豆製品中含有植物雌激素,但含量不多,沒有報道過因吃大量豆製品而導致早熟的案例。「家長沒必要因噎廢食。」她認為,最好的預防性早熟方法,就是營養均衡。   提醒:女孩10歲前初潮應問診兒科內分泌專科    杜敏聯說,近20年來,國際國內性早熟發生率有上升的趨勢,但近5-7年似乎已經到達一個平台,沒有再升高趨勢。   專家提醒,女孩8歲前出現乳房發育、陰毛髮育、短期內生長加速,或10歲前出現初潮;男孩9歲前出現睾丸增大、陰毛髮育、生長過快,13歲前出現變聲、遺精,都應及時到兒科內分泌專科就診。目前,省內開設有兒科內分泌專科的醫院主要有中山一院、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中山三院、廣州市婦兒醫療中心、深圳市兒童醫院等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