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齊麗娟

哈佛前校長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你認爲教育成本高,那你就試試無知需要花多大的代價。一直以來,我們都在教育孩子,要努力、要上進,只有這樣你才能夠有所成。但在孩子的認知裏,似乎並不是這般想法,由於受到當下生活環境的影響,他們似乎更願意生活在“舒適圈”裏。

比起熬夜苦讀書來說,草草把作業應付完,而後躺在牀上看小說、玩手機、刷短視頻不好嗎?比起花錢去補習,旅遊長見識不是更有效嗎?那些不逼孩子學習的父母,又是怎麼想的呢?無非便是孩子讀書沒有心思,不論怎麼讀都沒有效果,強制要求孩子讀書也沒有意義,順其自然就好。

然而家長們是否考慮過,這種做法,前期的你確實輕鬆了,“放過”孩子以後,你確實不用整天囔囔着讓孩子去讀書,你也不用每天催孩子做作業,但後期呢?你要付出的代價有多大?

這裏我們需要提到孩子的幸福感,很多父母都認爲,孩子將來的幸福感等同於高學歷、好伴侶、高收入等等。實際上,幸福感的定義並非這般狹隘,對於現代人來說,幸福指標有所變化,即自由與尊嚴。

尊嚴較好理解,很大程度上由一個人的品性以及他所處的社會階級有關。而自由,如今對自由的定義不再是財富自由,更重要的是“有閒”,而“有閒”的背後支撐的是精神自由、財富自由,相比之前,更上了一個臺階。

先前,北京市高考狀元曾說過這樣一句話“知識雖然不一定會將命運改變,但沒有知識,命運一定不會被改變。”多少孩子在年少時就被眼前的“舒適圈”給迷惑住,對於他們而言,在這小小的“舒適圈”裏,他們可以獲得短暫的幸福感、滿足感,相比於埋頭學習、題海戰術,真的要舒適太多太多。

但真正能夠改變命運的是“舒適圈”嗎?絕對不是,任何成功者的背後,他們在學習這條路上每次都做了“延遲滿足”的選擇,他們難道沒有機會選擇“即刻滿足”嗎?並不是,他們只是想把所有喜悅放在最後享受,因爲那時的享受才能夠心安理得,而不是當前一邊待在“舒適圈”裏,玩着玩中的遊戲,另一邊還要擔心自己明天會不會因爲字跡潦草而被老師批評、會不會被叫上講臺講解題目!

很大程度上,父母的格局決定了孩子的格局,如果你還認爲讀書無用,認爲高學歷學生畢業之後仍需要辛苦就業,這其實是非常無知的想法。學習不是功利的選擇,學習不僅僅只是爲了學歷所做的選擇,更是爲思想觀念、格局、品性修養鋪墊道路。曾經有人說,你寫過的字、讀過的書,最終都會沉澱在你的骨子裏,氣質便是由此而來。教育成本雖然很高,但無知的代價更高。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