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腦炎已進入流行高峰期,加上高溫逼近,疫情不容小覷!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日本腦炎疫情較以往嚴峻,疫情高峰較往年來得早,應注意預防。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監事、馬偕紀念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紀鑫醫師表示,一份台灣本土研究指出,在台灣,溫度、濕度增加會影響日本腦炎傳播,推估是濕熱環境促使病媒蚊大量孳生,讓病毒傳播加劇。

在台灣,日本腦炎之所以一直無法根除,與疾病的傳播途徑、全球暖化、台灣四面環海、一年四季濕度皆高於七十%的地理環境密不可分!日本腦炎主要藉由三斑家蚊、環紋家蚊進行傳播,每當雨季來臨時,病媒蚊便隨之大量孳生,並將病毒傳播至人類身上。而根據二○一七年十月刊登於國際環境研究與公共衛生期刊的台灣本土研究指出,溫度和濕度都會影響日本腦炎病毒的傳播。當溫度上升至廿二度後,每升高一度,日本腦炎感染案例數將增加十四‧四%;當相對濕度增加至七十%~七十四%,隨後每增加五%濕度,日本腦炎感染案例數將增加九‧八%。

「六、七月為日本腦炎感染的高峰期,流行期會一直延續到十月,民眾應特別注意預防。」紀鑫醫師強調。截至六月廿六日,全台已有十七起日本腦炎感染案件,為去年同期案例數之二‧八倍高,發病期間出現發燒、頭痛、意識障礙、甚至有性格大變判若兩人等症狀。

日本腦炎無抗病毒藥物可治療!醫籲:唯有疫苗接種可有效預防。目前沒有針對日本腦炎病毒治療的抗病毒藥物,接種疫苗是預防日本腦炎最有效的方式。

疾管署表示目前已進入日本腦炎感染的高峰,李秉穎醫師、紀鑫醫師呼籲成人若未接種日本腦炎疫苗者、疫苗接種史不全、居住地或工作場所接近豬舍、其他動物畜舍或病媒蚊孳生地點等高風險地區、至流行地區旅遊,以及喜愛遊山玩水、騎腳踏車、露營等戶外活動的民眾可諮詢醫師如何有效預防日本腦炎,提升自身保護力,以降低感染風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