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還未完結。

文|Jane

在英國脫歐大限日到來前夕,事件再次出現轉機。當地時間11日,歐盟決定將英國脫歐期限再次延至10月底,儘管英國又多了半年時間來尋找最佳解決方案,但在這場長達數年的博弈中,不少美妝企業已紛紛採取措施,提早應對英國脫歐導致的風險。

脫歐不確定性,The Body Shop將部分業務轉移

The Body Shop發源於英國,至今已有數十年曆史,儘管其足跡遍及全球多個國家,但歐洲依舊是其一大重要市場。不過,由於英國脫歐的不確定性,The Body Shop決定將部分業務從英國遷至德國,並開設一個新的配送中心來應對英脫歐。

法國化妝品公司伊夫黎雪(Yves Rocher)也宣佈,自3月14日起停止在英國的貿易。

事實上,早在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支持率達到51.8%,多米諾骨牌就在一一倒下。彼時,當公投的消息傳開,英國股市開盤後暴跌9%,包括歐萊雅在內的化妝品企業股價應聲下跌。聯合利華當時也做出預警稱,不排除將縮減在英國的運營規模。

值得一提的是,聯合利華一直以來都執行英國倫敦和荷蘭鹿特丹雙總部模式,但就在去年3月,集團提出取消倫敦總部,將重心放到鹿特丹,儘管最終維持了現狀,但聯合利華此舉被認爲與英國脫歐不無關係。

將產生新的貿易壁壘

據歐洲化妝品協會報告,2017年在歐洲的化妝品及個人衛生產品市場,德國、法國和英國分別以136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031.43億元,下同)、113億歐元(約857億元)和111億歐元(約 841.8億元)的年銷售額位列前三名。根據市場調查機構NPD集團數據,2018年,英國高端護膚市場規模5.94億英鎊(約52.15億元),高端彩妝市場規模8.35億英鎊(約73.3億元)。

作爲歐洲一大重要的化妝品消費市場,英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由於英國脫歐的不確定性,The Body Shop等美妝企業卻選擇“出走”英國。企業此舉實際出於多方面的考量。

首先是,關稅紅利或將消失。根據歐洲關稅同盟協議,歐盟內部國家商品貿易無需繳納關稅,而就同盟外部國家的貿易徵收統一的進口稅。關稅同盟使得各國貿易更加暢通自由,商品流通更加方便,因此英國也在爭取脫歐後能繼續維持關稅同盟,但英國方面已於4月1日否決了包括關稅同盟在內的多項方案。

有協議脫歐,歐盟將會給予英國一定的過渡期保護,硬脫歐,英國將大大處於下風。2月1日起,日本和歐盟實施新關稅政策,雙方經濟圈相互取消關稅品種超過九成。現如今,卻有不少日本企業對英國脫歐或導致關稅恢復感到焦慮,或停止英國工廠生產,或轉移陣地。

2018年我國對歐盟出口2.7萬億元,增長7%。歐盟也始終是我國化妝品一大重要出口地。由於脫歐後英國關稅制度不明,我國出口企業也需保持關注。

除了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外,准入規則也將隨之發生改變,進入英國及歐盟27國的門檻提高。在化妝品法規、標準等各方面,世界各國和歐盟存在一定差異。日前,歐盟宣佈將新增羥基乙氧基苯基丁酮(HEPB)爲化妝品防腐劑,並限定最大安全溶度爲0.7%。

2017年,歐盟修改化妝品使用甲基異噻唑啉酮(MI)的限量限制,將濃度上限由100ppm下調至15ppm,而我國《化妝品安全技術規範(2015年版)》中許可的MI的濃度上限依然爲100ppm。

目前歐盟28國使用的是歐盟統一的准入要求和標準。英國脫歐後,針對上述標準,英國又將如何規定還不得而知。這無疑也將增加企業的各項成本。

而針對英國脫歐後的影響,歐盟曾於去年11月發佈指南,分析脫歐將帶來的化妝品監管變化,尤其指出企業要注意化妝品責任人、CPNP(全稱Cosmetic Product Notification Portal)通報、PIF和標籤方面的變化。

▍歐盟去年發佈英國脫歐對化妝品產業的影響指南

該指南指出,在英國已確立的負責人需要將其職責轉移到歐盟27國設立的進口商或其他負責人身上。如果產品是在第三國生產,經英國進口至歐盟27國,適用同樣的規則。

再比如CPNP通報。根據歐盟化妝品法規規定,在化妝品上市前,責任人需要通過CPNP向歐盟委員會提交產品相關信息。脫歐後,英國境內的原責任人將不能再使用CPNP,化妝品進入歐盟27國市場前的通報需由27國境內的新通報人完成。

所以說,一旦英國脫歐,第三國出口到歐盟和英國的化妝品將產生兩套規則,企業在人力、物力、財力方面也將付出更多。

此外,英國脫歐,使英國外匯地位下降,將出現英鎊貶值、通貨膨脹。Lush上一財年虧損400萬英鎊,Lush在財報中指出,英鎊貶值導致的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的增加是其虧損的一大原因。

隨着英鎊進一步貶值,企業成本水漲船高,而國民消費熱情也將大打折扣,整個英國經濟局勢都不容樂觀。

英國脫歐何去何從還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牽一髮而動全身,更何況是發達經濟體之間的關係變化。對於跨國美妝企業來說,影響不言而喻。

點擊“閱讀原文”,瞭解更多青眼資訊

不一樣的視角

閱讀原文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