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賞的飯,都被老鄰居搶走了。

文|山南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繼“端午”後,老鄰居又盯上了中國的傳統中草藥艾蒿了。近期,愛茉莉太平洋、ABLE C&C和VELY VELY等多家韓國化妝品企業紛紛以“艾蒿”爲原料推出新產品,由此在韓國化妝品行業颳起一陣“艾蒿”熱潮。業內人士分析,以艾蒿爲原料的化妝品規模預計將持續擴大。

就這樣,在中國有着3000年藥用歷史的艾蒿,又一次被韓國同行們“玩”出了新花樣。

3000年的中草藥“艾蒿”

資料顯示,艾蒿(Artemisia argyi)爲菊科蒿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阿及艾、甜艾、艾草、香艾,多生於路旁野地,在我國分佈甚廣。其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具有廣泛的藥用價值。

在我國,採艾治病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據《本草》載:“艾葉能灸百病。”歷代醫籍記載爲“止血要藥”,具有溫經、去溼、散寒、止血、消炎等功效。研究表明,艾蒿的化學成分主要有揮發油、黃酮類、鞣質類、三萜類、桉葉烷類、多糖類、微量元素等。正是由於這些化學成分,艾蒿在作爲化妝品原料時也具有多種功效。

據廣州納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師廖霖峯介紹,當前以艾蒿爲原料的化妝品主要添加使用的成分爲艾葉提取物、北艾提取物和濱蒿提取物,這三種成分經證實均被收錄於2015年版的《已使用化妝品原料名錄名稱》中。

▍《已使用化妝品原料名稱目錄(2015年版)》

山南在美麗修行上查詢相關成分,發現僅含有艾葉提取物成分的化妝品就有10999款,含有北艾提取物的化妝品有1047款產品,其中不乏資生堂、歐舒丹、雪花秀等高端品牌。而從產品品類來看,當前艾蒿原料多用於精華水、面膜、面霜、乳液等護膚品之中,在彩妝中的使用相對較少。

▍美麗修行上“北艾提取物”相關查詢結果(2019年4月3日截圖)

現代醫學的藥理研究表明,艾蒿是一種廣譜抗菌抗病毒的藥物,具有緩解皮膚瘙癢,抑制過敏介質的釋放、鎮靜中樞神經系統等作用。因此,廖霖峯認爲,艾蒿能在化妝品領域引起重視,主要是因其良好的保溼、鎮靜以及消炎殺菌的功效。

從韓國颳起的“艾蒿”風

據韓國BNT報道,通過對韓國美妝連鎖賣場OLIVE YOUNG的銷售結果分析,以艾蒿爲差異化成分推出的品牌銷售額同比增長80%,特別是會仔細查看化妝品成分的20-30歲年齡段的消費者更喜歡這類產品。

以韓國品牌VELY VELY推出的“茵陳蒿(艾蒿的一種)青春精華水”爲例,作爲韓國第一代網紅任志炫自主開發的品牌,長期在韓國Instagram等社交媒體平臺進行推廣。高國民度的KOL通過其輿論導向力度,直接促進了該產品線上渠道的爆發。

有數據顯示,“茵陳蒿青春精華水”不僅在韓國樂天免稅店的基礎護膚部門穩居榜首,在周銷售排行榜中也榮登第一,僅2018年8月銷售額便增長了399%。

韓國化妝品牌謎尚也推出TIME REVOLUTION ARTEMISIA TREATMENT ESSENCE,以單一原料艾蒿製成的精華液引發熱議,在預購活動中創造了2分30秒售罄的記錄,產品上市後售出2萬多瓶,成爲新一代暢銷產品。

而後,韓國一衆中小品牌也紛紛跟進。I'm from宣稱以100%純度的藥艾作爲有效成分推出MUGWORT ESSENCE產品,沒有特別進行廣告宣傳,僅靠口碑就躋身OLIVE YOUNG暢銷精華TOP 5之列。

除此之外,山南還發現其實許多耳熟能詳的韓國品牌均在使用艾蒿原料。其中,不僅有雪花秀、後、蘭芝這類中高端品牌,也不乏悅詩風吟和得鮮等大衆品牌的身影。

美妝圈遇冷,養生圈風靡

與韓國的火熱趨勢形成強烈對比的是,在中國已有3000年藥用歷史的艾蒿在國內化妝品市場卻尚未激起浪花。

山南在調查中發現,含有艾蒿相關成分的產品中,相對較爲知名的國內品牌僅有同仁堂和膜法世家,且主要應用於面膜產品。其中同仁堂山羊珍珠面膜粉主打美白功效,膜法世家黑艾草水嫩細緻安瓶面膜貼則主打補水、保溼功效。且兩種產品在電商平臺上的單片售價都在5元以內,與國際上高端面膜定價差距明顯。

▍艾蒿成分在國產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備案信息

另外,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國產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備案平臺,以“艾草”命名的化妝品共有1175條信息,以洗髮水、沐浴露等洗護產品爲主,在護膚品領域則多用於精油及精華類產品,多涉及竹壽、原集等知名度較低的品牌。

▍艾草在國產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備案信息(4月9日截自國家藥監局)

而前文所提到的,在韓國熱賣的三款以艾蒿爲原料的產品——“茵陳蒿青春精華水”“TIME REVOLUTION ARTEMISIA TREATMENT ESSENCE”“CALMING PURE CREAM”目前也尚未通過一般貿易進入中國市場,小紅書上僅有“茵陳蒿青春精華水”的部分內容,共298篇筆記。

▍“茵陳蒿青春精華水”在小紅書APP上的試用筆記

不過在調查中山南發現,在國內化妝品圈遇冷的艾蒿,卻是養生圈的“紅人”。

艾蒿在中國除了早期的入藥以及艾灸之外,最近幾年則普遍應用於足貼以及足部治療產品之上,在小紅書APP上檢索相關內容共有2890條關於“艾蒿足貼”的種草筆記。而在淘寶等電商平臺以“艾蒿足貼”爲關鍵詞搜索發現,目前最火爆的兩家店鋪的銷量均超過14萬,50片均價在40元左右。

老成分玩出新概念

實際上,“艾蒿”作爲化妝品領域的一種常見原料,早已存在多時。只是韓國企業以此將其作爲單一賣點炒出了新概念,並藉此機會搶佔市場高地。聯想到近年來,國內越來越多的化妝品企業開始重視中草藥成分及其在化妝品中的運用,這次“艾蒿”在韓國的風靡再次給國內企業提了個醒。

實際上,我國企業在中草藥化妝品的開發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從原料豐富性來看,中國是中草藥的發源地,有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各地使用的中草藥已達5000種左右,把各種藥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劑,更是數不勝數。而據2015年6月發佈的最新版《已使用化妝品原料名稱目錄》顯示,在中國市場可使用的8783種化妝品原料中,中草藥原料就有2499種。

雖說,國內化妝品行業也不乏運用漢方、中草藥的優秀品牌,如致力於打造中國經典的草本護膚品牌的百雀羚,2017年以177億元的零售業績站穩本土中草藥化妝品品牌的領頭羊地位;佰草集以“平衡之道”爲精髓、以本草古方配伍爲特色,2008年更走出了國門;相宜本草則於2017年將品牌定位由“本草護膚專家”調整爲“中草藥護膚專家”。

但不得不承認,中國本土品牌在古方、漢方、中草藥的挖掘、運用、宣傳方面顯然還有很大的空間。

在此背景下,中國化妝品企業若想在市場上站穩席位,充分利用自身對中草藥應用的優勢,將老成分玩出新概念將是關鍵所在。

點擊“閱讀原文”,瞭解更多青眼資訊

不一樣的視角

閱讀原文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