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戰時,海上力量充當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潛艇的種類繁多,形制各異,小到全自動或一兩人操作、作業時間數小時的小型民用潛水探測器,大至可裝載數百人、連續潛航3-6個月的俄羅斯颱風級核潛艇。按體積可分為大型、中型或小型和水下自動機械裝置等。潛艇也是較早期就有的匿蹤載具。

在二戰結束至今的世界大國都在強化軍事中的海上力量,其中作為最重要的兩種海上利器航母跟潛艇,更是各國海軍發展的大國利器。一個扮演者海上指揮所,由編隊組成,一個是深海幽靈,潛伏在海洋深處隨時可以給對手致命一擊。

談到潛艇就不得不說潛艇的水下潛航時間。除了水下航行的靜音能力,水下運行的時間越長,潛艇的蹤跡越隱蔽,如果是無人潛艇的話,隱蔽時間可以無限制延長直至潛艇的動力來源耗盡。但主流潛艇是需要搭載乘員的,氧氣的需求就是必備,通常來講氧氣的來源主要有四種:通氣管裝置、空調裝置、空氣再生裝置和空氣凈化裝置。

通氣管子簡單來說就是可以伸出水面交換空氣的管道,一般長度才十幾米,跟水下運行的幾百米深度來說很容易暴露行蹤,極易被對方反潛力量發現。大都避免這種方式,空氣再生裝置是一種可以生成氧氣的裝置,這種空氣再生裝置通常還可用電解水來制氧,它分解出的氧氣可供 70~100人呼吸數小時,但由於耗電過多,不適於常規潛艇。核潛艇可以任性的電解水來製取氧氣,聽著就很貴,歷史君不知道吸這樣的氧氣是一個什麼味道,說到底最實用的方法還是儲氧設備比如預先儲存液態氧。

潛艇畢竟是一個隔絕空氣交互十分密閉的環境,如果有一個人餐飯吃了味道比較重的大蒜,那麼在一定範圍內,這樣的問道會纏繞這你和身邊的戰友,空氣凈化裝置就顯得格外的重要!我軍潛艇在前段時間就以潛航90多天的成績領先他國,這一指標也是衡量潛艇戰略作用的重要指標。


核潛艇在水下呆的時間較長,一般在40天左右,AIP潛艇次之,約14-20天。

核潛艇是潛艇中的一種類型,指以核反應堆為動力來源設計的潛艇。核動力潛艇水下續航能力為20萬海里,自持力達60-90天(配備充足)。

常規動力潛艇僅4-7天,潛艇的潛航時間和潛航速度關係很大,如常規潛艇全速潛航僅能持續幾十分鐘,而低速潛航可達幾天,坐潛淺海的時間最長,僅受艇員生命支持系統的制約,在全艇戰時生活管制的情況下可達十幾天。

潛艇入水下後,在與大氣隔絕的艙室里,保證艇員正常呼吸所能持續逗留的最長時間,是潛艇的重要戰術性能之一,直接影響潛艇的隱蔽性和作戰能力。潛艇水下逗留時間的長短主要取決於艇上空氣再生設備及其再生方法。

潛艇常用的空氣再生方法有兩種:一是電解水法,可持續供氧,但耗電量大,核潛艇一般採用這種方法。另一種是氧氣再生法,用主要成份為過氧化物的再生葯板或氧燭,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產生氧氣,常規動力潛艇多用此法。

核潛艇水下潛航保持世界記錄的是中國,為90天,當時到港後所有艇員沒有一個可以走下艇來的,全都是攙扶或擔架抬下來的,潛艇兵的環境的艱苦可見一斑。不過這一點在新型核潛艇上已有極大改善。

美國的核潛艇水下潛航記錄是87天,返港後比中國情況好,只是部分艇員需要心理治療


用於攻擊水面艦船的潛艇有核動力和常規動力兩種,核動力攻擊潛艇,水下排水量3000到7000噸,水下航速30到42節,下潛深度300到500米,有的可達700餘米,常規動力攻擊潛艇水下排量600到3000噸,水下航速15到20節,下潛速度200到400米。


這個主要取決於蓄電池的容量/能力。如果將來有新型蓄電池,能量密度取得突破,潛伏時間就大大延長了!

參見即將推出的《遨遊印度洋~關於建立一支印度洋艦隊的戰略構想》


通氣管狀態下,可以持續到食物耗盡船員都瘋掉。無通氣管狀態下能撐到制氧機沒燃料,應急制氧材料消耗殆盡。


這個問題有難度。潛艇在水下停止動力運轉,不缺吃喝的,能停百十天。


這個主要取決於蓄電池的容量/能力。如果將來有新型蓄電池,能量密度取得突破,潛伏時間就大大延長了!

參見即將推出的《遨遊印度洋~關於建立一支印度洋艦隊的戰略構想》


潛艇動力系統完全停止的情況下,大概用不上1個小時全艇人員就危險了。


潛艇的下潛時間的長短,是看當初的設計性能和戰鬥力來定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