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是70到90年代,尤其是90年代。

這一時期的香港被稱為「東方好萊塢」,電影年產量更是高達三百多部。

這些電影類型各異,幾乎涵蓋所有當時最流行的元素,當然,其中最為著名的題材當屬警匪片。

就在產量如此高的當時,警匪片幾乎占所有電影數量的一半以上。

為什麼香港當年會有如此之多的警匪片呢?在我看來,原因有三。

首先,這是香港當時的社會環境決定的。

那個年代的香港社會環境和現在完全不同,那時候還有相當一部分黑幫團體在社會底層,從事著一些見不得光的勾當。

更有甚者,當時著名的「向氏兄弟」更是直接光明正大開辦傳媒公司,與娛樂圈中的明星和導演們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導演們的創作其實是受到很大限制的。

此時警匪題材電影應運而生,這類電影常常是歌頌警方,但是將黑幫又分為有情有義和真正的反派的。

換句話說就是兩邊不得罪,這樣不僅能夠提高警方在民眾心中的形象,這樣貼合當時社會環境的電影也備受民眾的關注。

其次,這是香港電影本土化的一種表現方式。

在每一個影視行業繁盛的地區,都會有相當一部分電影的類型是經過本土化演變的。

這些電影的上映,也是一種變相的文化輸出。警匪片就是最有香港文化符號的一類電影。

還記得TVB是如何被大陸觀眾喜愛且熟知的嗎,最開始他靠的就是警匪劇打開大陸市場,用幾部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打開市場。

現在我們一提到TVB必然能想起他們所拍攝的警匪題材電視劇,就像一提到警匪片我們就會想起香港電影一樣。

警匪片就是香港電影最為明顯的本土化符號。

最後,警匪片對於香港導演來說,非常好上手,其掌控的簡單程度僅次於喜劇片。

警匪片既可以商業化,像王晶等導演拍攝的《跛豪》、《五億探長雷洛》等非常有代表性的叫好叫座的商業電影。

警匪片還可以藝術化,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杜琪峰和吳宇森這樣的「暴力美學大師」拍攝的《喋血雙雄》、《槍火》等藝術性極高的作品。

也就是說,相對於恐怖片和喜劇片等「低端題材」,警匪題材不但可以拍的賣座,還能拍得叫好。

面向的受眾範圍自然也就更廣一些,各個層次的觀眾根據自己的需求都能找到自己所喜愛的影片。

這也是警匪片數量龐大的最為重要的原因之一。

說了這麼多,大家應該大致了解香港警匪片為什麼數量如此龐大了吧。

在這裡推薦幾個,我個人非常喜歡的導演和他們的所拍攝的警匪題材的電影好了。

杜琪峰——《槍火》 《暗戰》《黑社會》《大事件》

吳宇森——《英雄本色》《喋血雙雄》《喋血街頭》《英雄本色2》

麥當傑——《黑金》 王晶——《跛豪》《追龍》

當然還有《無間道》系列我個人也非常喜歡,唯一的遺憾可能就是王家衛不拍警匪片吧,要不我們就可以看到全世界最文藝的槍戰了。

還有哪些警匪片是你的最愛呢?一起在評論區分享一下吧。

(獨狼映畫編輯部:佳慧)


作為一個資深的香港警匪片迷,從早期的《龍虎風雲》、《英雄本色》、《飛虎雄心》,到中期的《無間道》系列,再到後來《竊聽風雲》、《寒戰》。警匪片一直是香港電影的經典題材。

說到為什麼香港愛拍警匪,我想有以下幾個原因,與大家分享。

1、香港地方小,人口多,各種「社團」林立,矛盾衝突特別突出。畢竟電影都是來源於生活,於是就容易拍出黑幫片,裡面必須要有正義的一方,所以警匪片就應運而生了。《英雄本色》就是很好的例子,一警一匪,兄弟情義,極具戲劇衝突。▼

2、在1970年前後,香港警匪勾結嚴重,後來經過廉政公署治理,終於走上正軌。而那些複雜鬥爭的故事,就是很好的電影素材,觀眾也比較愛看這種刺激過癮的故事。王晶導演在2009年的《金錢帝國》和2017年的《追龍》,就都是取材那個時期的故事。▼

3、香港的很多電影人和警察的淵源頗深,有的就是出生在警察家庭。比如,《無間道》的導演麥兆輝,父親和哥哥都是警察,從小就在警察宿舍長大,聽到很多故事。再比如,出生於警察世家的任達華,演了很多經典角色,其中大部分都是警察。▼

總之,香港警匪片有著50多年的歷史,見證了整個香港社會的變化與融合,有太多經典的作品,沒事可以多回看那些經典的香港電影。


對於香港警匪片,你最喜歡哪一部,歡迎留言告訴我哦~~~


有多方面原因吧!

首先是素材充足,在香港廉政公署(ICAC)1974年成立之前,香港是一個貪腐盛行的社會。那個年代,黑社會勢力非常猖獗,警察則和黑社會沆瀣一氣。那些洋警官把香港當做撈金之地,只顧著收錢買官賣官。而很多華探長則直接就是幫派成員。對香港電影界來說,那個年代對劇本根本不重視,編劇的素質也是良莠不齊,很少有精心編寫的劇本,大多就是從自身的經歷,或者道聽途說中隨便攫取一段就湊合成一個劇本,所以警匪片自然成為最方便的選擇了。

其次是那個年代正逢香港經濟起飛,而香港電影也成了坐在風口的豬,在整個亞洲市場所向披靡。只要是香港產的電影,再爛也賣的出去。所以導致香港電影人根本不在意電影的素質,只想著趕快拍好就拿到東南亞去撈錢,這種情況下一部電影拍一個月就算是慢的了。劇情不夠,動作來湊,所以警匪片最合適了。

再次,那個年代香港電影工業雖然很發達,但是,一部電影到底如何拍,卻根本沒有一個明確的分工,誰都可以話事,導演,監製,投資人,甚至是武指,只要你能拉到一批人,再搞到點投資,隨便就可以組建一個劇組開拍了,而武指(動作指導)的確是香港做的最好,時至今日,好萊塢拍動作戲還要找香港的武指去。所以武指群體的強大也間接導致了動作片(警匪片)的流行。

說的多了就有點跑題了,其實有關香港那個年代的事情,推薦大家可以去看看「滄海煮成酒」寫的網文,寫的非常到位,不過掉坑裡我不負責哦,哈哈


當時香港影片的黃金時期,產片量位居世界第二,他不但是警匪片多,動作片、喜劇片兒、殭屍片、玄幻片等等都是層出不窮!

香港警匪片的前端有幾部比較好的典型,那就是《暗戰》、《英雄本色》、《無間道》等,這些影片開創了先河,受到了大家的歡迎,好評如潮!導演也就嘗到了甜頭,然後有的出了系列,屢試不爽,所以很多導演就瞄準了警匪片,開始樂此不疲的產片,代表人物之一吳宇森,拍了不少經典的警匪片。

還有一點值得提的就是,當時香港的社會氛圍,也在無時無刻的影響著電影。當時的黑社會干擾到了影視圈,很多電影是被迫被拍出來,那麼肯定也少不了這樣的題材,最後呢,希望中國的電影還能回到之前的巔峰期,打敗好萊塢!有沒有信心?


以前香港的警匪片為什麼這麼多?原因大概這樣:一.香港未回歸之前由英帝統治,屬地性質是殖民地,港人是被統治的對象,長期沒有參政權,從而也沒有國家認同觀念,在艱難掙扎的謀生過程中,祈望匡扶正義,劫富濟貧的英雄人物在這個殖民地社會主導社會秩序;二.此時香港屬於較為開放的社會,與西方列強尤其美英帝國的文化交流較為活躍,因而美國好萊烏的警匪電影大片由於收視率可觀而觸發了港人如李安等導演的創作靈感,摒棄了一時流行的古裝武士打鬥片,轉而拍攝警匪片,此舉初獲成功,更由於湧現出一批以周潤發為代表的出色藝人積极參与演譯,極大地提高收視率,導致影視行業因大賺錢而走向繁榮;三.香港回歸前的社會形勢複雜詭異,而隨著中國內地的經濟由於改革開放取得可觀發展,港人與內地的交往頻繁程度空前提高,內地對香港的警匪片持歡迎態度,更允許進口而令香港的製片人歡欣鼓舞,製片量更大幅增加;由於港人地位的提高,參與到警長行列中已是尋常事,此舉令港人對社會的秩序持正面觀點,希望港人警官成為主持正義的主導力量和出色英雄人物與邪惡黑社會進行堅決鬥爭。……這些因素促成了港產警匪片大量出現。


大家應該知道香港以前是殖民地,治安其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好,但要比戰亂時的內地好得太多,要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內地的富豪去香港避難。

警匪片在香港地位就像敢死隊等類似影片在美國人心中的地位,差個話題,就是古惑仔,說的好聽一點叫做警匪片,說的次一些就是黑社會,裡面的好多內容,許許多多九零後至今還在效仿,尤其在一些說不上貧窮的偏遠山村,國家根本就管不來,即使管了也沒什麼用。繼續我們的話題,警匪片就是想要樹立一個好的形象給公民看,讓公民安心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